沉洞

沉洞

沉洞(英語:Sinkhole),亦作天坑滲穴岩溶塌陷動搖洞吞口,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線(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已遷移)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地形。一般出現於有水流經的石灰岩岩層。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裡,就會令雨水變成弱酸性;但當這些弱酸性的雨水從土表滲進地下,植被及地表中的植物物質會令這些弱酸變成強酸,使雨水流過石灰岩岩層時,會慢慢的把石灰岩層侵蝕成小洞。當小洞日漸擴大時,可能會令地表突然塌陷,形成沉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洞
  • 外文名:Sinkhole
  • 也叫:岩溶塌陷、動搖洞或天坑
  • 類別:自然現象
形成機制,等級,分布,例子,中國,

形成機制

沉洞的形成機制可能是因為滲濾水把水溶度較高的基岩(如石灰石)慢慢的溶解侵蝕,又或是因為洞穴屋頂的塌陷,又或是因為水錶降低。有時,透過沉洞可以看見底下的洞穴。對於特別大型的沉洞,如:美國馬默斯洞穴國家公園的雪松庫,可能會在沉洞的底部看到地下水從洞的一邊流動到另一邊,形成了伏流現象。
沉洞一般發生於一些位於地下,而且能被大自然的水慢慢溶解的岩石種類,例如:石灰石碳酸鹽岩或鹽床。當岩石被溶解,就會在地下形成空間或溶洞。若地面環境不變,這些地下空間就能保持完整;但若空間的岩面不足以承托其上的重量,就會突然塌陷,形成沉洞。舉例說:在死海,由於海平面不斷下降,使海水不再流入,流進死海的淡水把鄰近地層的地下鹽溶解,令地面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沙質沉洞。
沉洞亦可能是因為人類間接做成的,而這些沉洞的形成往往與土地的不適當利用有關。由於發展及建造,令地下水管在市區變得普遍。當地下水管滲漏,其作用就好像從地表滲進地下的雨水。一旦地面環境改變,令地表不能再承受原來設計的重量,就會令沉降發生,形成沉洞。

等級

按天坑分級原則,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三例,全在中國(重慶小寨天坑、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廣西巴馬號龍天坑,另外貴州平塘打岱河天坑尚待確認);深度和寬度在300米到500米之間的為大型天坑,全世界有16例,中國有9例;深度和寬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間的為標準天坑。

分布

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確認的天坑約80個,其中有超過50個在中國。中國的天坑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區,絕大多數位於黔南、桂西、渝東的峰叢地貌區域。

例子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Devil's Millhopper州立地理公園就有一個著名的沉洞。另外,瓜地馬拉的首都瓜地馬拉城亦是一個以沉洞著名的城市。除了在2010年6月出現的沉洞,在2007年2月25日,當地亦曾因為連日大雨加上下水道堵塞破裂而使沉洞形成。

中國

  • 重慶奉節小寨天坑群
  • 重慶武隆後坪鄉沖蝕天坑群
  •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天坑群
  • 四川興文天坑群
  • 貴州織金義界河天坑群
  • 貴州紫雲水塘天坑群
  • 貴州羅甸董當天坑群
  • 貴州安龍板洞天坑
  • 廣西樂業天坑群
  • 廣西巴馬天坑群
  • 廣西鳳山三門海天坑
  • 陝西漢中天坑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