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灣村(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蘭江街道沈灣村)

沈灣村(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蘭江街道沈灣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灣村位於蘭江街道的西南部,因姚江自上虞市入村境,江流曲曲彎彎,呈“S”形,多達18個灣,村境地處最曲折江灣段,且居民多姓沈,故名沈灣。

本村地處四明山與姚江平原交接地帶,姚江由此入市境,西面緊靠馬渚鎮,東北面接本街道夏巷村。南與上虞市永和鎮接壤,東面為本街道筀竹村。

全村由沈灣大村、新農村、窯頭3個自然村形成,總區域面積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餘畝,山林面積1388畝。區域面積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餘畝,山林面積1388畝。常住人口1194人,在冊常住357戶農戶,常住人口1194人,共設12個村民小組,有村民代表31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沈灣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蘭江街道
  • 面積:2.81平方公里
  • 人口:1194人
村情風貌,村史沿革,產業經濟,整治建設,為民服務,名勝名人,發展目標,地圖信息,

村情風貌

村黨支部共有黨員50名。近年來,我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促進了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快速發展。2008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1億餘萬,村級集體可用資金70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約10000餘元。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生態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厚道。隨著杭甬運河及新建永思橋和鳳凰山橋、通村公路的建成,沈灣濕地公園的即將開發,沈灣村將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而又有良好發展機遇、具有特色的行政村。先後獲得了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餘姚市衛生村、先進婦代會、三星級民主法治村等榮譽。

村史沿革

追溯淵源,沈灣村民祖先早在宋神宗年間(1068--1085)即從東魯遷入。
舊時交通比較閉塞,出入靠姚江水路,有小港河埠碼頭3隻,江灣上泊滿大中型客船、貨船、沙船、腳划船,水運繁忙。今時已有郭沈公路通車,市區403公車通村口,境北有杭甬運河配套工程“鳳凰山特大橋”、境南有“思橋渡槽大橋”,均橫跨姚江兩岸,聯通市境公路。
沈灣村自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由互助組、低級社過渡到高級社。1955年稱公社、大隊,向陽大隊(現改為沈灣村)。1983年8月政社分設,公社改稱鄉,大隊改稱村。1983年8月改為餘姚市肖東鄉沈灣村。1992年5月行政機關機構改革,撤區擴鎮並鄉,長豐鄉、肖東鄉合併為肖東鎮,為餘姚市肖東鎮沈灣村。2001年4月行政村區域調整,沈灣村按原不變。

產業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沈灣村最佳化了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了特色經濟的發展。村領導按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科技興農”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在確立以水稻為主導農產品的基礎上,根據本村實際,積極發展茶葉,改良茶葉新品種。近兩年改造茶園75畝。同時大力發展了畜牧業、蛋禽養殖業,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同時,沈灣村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促進強村富民,目前全村擁有個私企業十餘家,年產值9000餘萬元,有效地發展了地方經濟,促進了強村富民。

整治建設

沈灣村從實際出發,深化居民環境和社會綜合治理建設,積極投入為村民辦實事。自2004年起,沈灣村每年投入資金3萬餘元,配備3名專職保潔員,落實長效保潔責任制,全村實行垃圾袋裝化,對村民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收集處理,做到日產日清。同時,村投入資金近75萬元,硬化道路16896平方米;投入資金13.5萬元,安裝路燈40隻。此外,積極實施“治髒、治亂、治差”大行動,清理雜草垃圾,大力整治亂搭建、亂占道、亂倒垃圾,使村莊環境面貌有了進一步改善。
沈灣村村委會為了村民的財產安全和社會治安的穩定,村建立了社會治安治理領導小組,健全綜治網路,組建夜巡隊。同時協同街道綜治辦和蘭江派出所,加強對外來人員的調查摸底,督促房屋出租房及時辦理暫住證,共同做好暫住人口的教育管理,保護了集體和個人的財產,營造了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

為民服務

沈灣村村委積極貫徹黨中央執政為民的指導思想,努力加強服務保障,維護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1、實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因省重點工廠杭甬運河建設需要我村的土地被徵用和房屋遷拆,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民眾工作,確保重點工程建設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落實土地徵用政策,徵用費兌現工作,開展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做好了遷拆戶的安置工作。村集體補貼保障資金47萬元,對人均土地面積不足0.2畝的農戶共76名實施了養老保障,有效地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和後顧之憂。
2、實施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結合我村實際,推進以大病統籌為主、醫療救助為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個人參與、社會輔助、定額支付、專款專用”的原則,按照每人每年政府補貼50元,村級集體補貼15元,個人承擔15元的籌資方法來幫助農民抵禦個人和家庭難以承擔的大病風險。全村村民參保率達到95%。
3、切實抓好扶貧幫困工作。村將孤寡老人安置到街道敬老院,逢年過節送上慰問金,使他們能夠愉快地安度晚年;對困難的老黨員、老幹部和特困家庭實施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對全村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節日慰問金。三年來,共發放困難補助費、節日慰問費2萬餘元,使弱勢民眾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名勝名人

村內有百年祠堂、百年古樟,四合園式的清、民國建築,有沈宗瀚、神君山故居,村環姚江,百舸競渡,漁舟唱晚。周邊有建於明代的浙東第二橋“永世橋”,現代新建的新永思大橋、新鳳凰山特大橋,形成“南北雙橋臥姚江”之景。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號克難居士,浙江餘姚沈灣(今屬肖東鄉)人。沈宗瀚,農學家、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農業行政管理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回國後,執教金陵大學,育成金大2905小麥良種。執掌中央農業實驗所。抗戰期間,對發展大後方糧食生產,實行田賦徵實,支援軍糈民食,殊多貢獻。後去台灣,仍堅持農業建設工作,著述頗多,在國際農業學術界有一定聲望。
沈君山, 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餘姚人,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馬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學。 1973 年歸國後,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後曾擔任行院政務委員,並於 1993 年當選第一屆民選校長。
沈澄年(1908--1979)浙江餘姚沈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南京陸軍大學。199936年任國民軍副軍長、軍長,參加“台兒莊大捷”,電影《南征北戰》國民黨師長原型。1947年俘虜後入伍參加解放軍,解放後任華北軍政大學戰術主任教員、南京軍事學院戰術組長等。

發展目標

立足本職,服務村民,多辦實事。建立和落實村委各線組織網路,完善、修訂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為具體工作實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充分利用運河西側的孤島田,通過招商引資或租賃,流轉發包,盤活土地資源,增加集體收入。努力完成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切實改善村民的生活用水質量。完成以治理農村(柴蓬基、糞缸基、廢棄宅基地)三基為重點的庭院整治工作,爭取達到市級驗收標準,同時積極創建寧波市衛生村,爭取創建成功。提升本村沿山一帶的整體形象,積極向上級政府和有關水利部門要求,在四明湖總渠內側完成砌石護岸工程,沿山道路配套工程,以緩解部分村民確需建房的實際困難。與電力部門聯繫解決部分地段電壓較低的實際情況,擴容改造變壓器2—3台,保證村民生活用電。2008年啟動村民綜合服務中心,方便村民辦事。繼續鞏固和完善配套村內各項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包括:農業、道路、路燈、公共衛生、計畫生育和環境衛生各類活動場所,社會治安和外來人口管理工作等等。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餘姚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