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浙江省四明山)

四明山(浙江省四明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明山位於浙江省,也稱金鐘山,跨越嵊州、上虞、餘姚、鄞州、奉化五市區,主峰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境內。有龍虎山的氣勢壯觀,兔耳嶺的怪石靈秀,有著第二廬山之稱,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被譽為天然“氧吧”。

2018年12月,獲評氣候生態類國家氣候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明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40
  • 著名景點:鵓鴣岩,仰天湖,東谷湖,下坑湖,白龍潭,仙人橋,商量崗
  • 別稱:金鐘山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浙江省寧波市
  • 適宜遊玩季節:全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交通信息,主要景觀,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題詩寄情,革命聖地,

交通信息

交通
T747(上海-寧波),上海火車站19:10發車,正點22:07到餘姚(一般會晚點0.5-1小時)
T741(上海-寧波),上海火車站6:30發車,正點9:27到餘姚
另開通多車次動車
餘姚——四明山鎮:
汽車南站往返四明山有公車,一天往返十幾班。鎮內公交一天各地往返三班
餘姚——上海:T746,15:41發車,正點18:40到達;T748,19:41發車,正點22:53到上海

主要景觀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浙江省東部四明山腹地的餘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五市區,呈東西向狹長形分布,總面積6665公頃,省道滸溪線穿境而過。主要在餘姚市四明山鎮。
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崗巒層疊,海拔在600-900米之間,主峰金鐘山海拔1018米。公園氣候微冷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夏季涼爽。
林木茂密,花草芬芳,山崖巨石常現於蒼松翠柏之中。園內物種豐富,經初步調查,有植物近千種,主要動物106種。有常綠闊葉林、柳杉長廊、金錢松林、柏木林、黃山松林、四明山紅楓之鄉-萬畝紅楓林和各種鳥類景觀等。
鵓鴣岩洞(水簾洞)位於仰天湖景區,岩洞上部為陡懸于山谷間的峭壁,洞頂一股飛瀑直流而下,飛珠濺玉,吐霓掛虹,落地匯成清澈沒膝的水潭。因洞旁谷中時有鵓鴣聲聲啼鳴而得名。
陶坑大峽谷位於周公宅景區,全長4公里,峽谷兩側山體秀麗,山峰林立,風光宜人。其間泉、瀑、潭遍布,危崖峭壁隨處可見。
內可晨觀日出,夕眺晚霞,陰看雲海蜃樓,冬賞雪景霧淞。
內山脈縱橫,其頂較平緩,山坡較陡峭,自然形成了眾多的溪澗和瀑潭,為甬江、曹娥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其中黑龍潭由三級瀑布組成,兩邊山體陡峭,去潭之路艱險難行。潭水碧綠,清澈見底,卵石游魚歷歷在望。深處一飛瀑攀崖而瀉一,如龍撲水,飛珠舞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的紀念館坐落在鎮東橋畔。總洋房位於商量崗森林遊樂區,為蔣介石與宋美齡當年避暑之處。土地堂為民國時期所建,曾為蔣氏陸軍學堂。
白水宮
距餘姚梁弄鎮南8里的白山,有以瀑布和仙跡著名的白水宮。白山有治山、屏風、石層、雲根四峰。石層和雲根兩峰之間,就是白水沖瀑布。瀑布長期奔瀉,銀珠飛濺,數里之內霧氣騰騰,為歷代文人騷客所詠嘆。
石層峰北瀑布出水處有一岩洞,可容三五人,叫祠宇觀,又名白水宮,即白公誦經問神之所。傳說,東漢時,有下邳人劉綱,原為上虞縣令,後因喜愛四明山水,便棄官偕夫人樊雲翹,拜白公為師,向他學道煉丹。劉、樊二人在學道過程中,常比道術;劉綱作火燒礁屋,夫人禁之則滅;庭中有桃樹兩枝,各咒一樹,使之相鬥,劉綱所咒之桃不勝,走出籬外;劉綱唾痰盤中成鯉魚,夫人唾痰成水獺吃掉鯉魚;劉綱與夫人上四明山遇虎,劉綱禁虎不動,夫人則繩擊虎頭而摔回床邊。最後得道仙時,白公也腳踏祥雲來到大崗,口稱“爾等夫婦道心精誠,心地善良,已成正果”,說完,劉、樊二人在大崗山頂,白日升仙。劉綱先上皂莢樹而上天,夫人則平坐雲氣,冉冉飛舉。傳說雖然離奇,但足見此處山水靈秀。
唐天寶三年(744),唐玄宗遣使禱祠,因大嵐山高路險,特令道士崔街和處士李建,將大嵐的祠宇觀移建到潺濤洞外的劉、樊修道的故居。宋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下令擴建祠宇觀,增建玉皇殿,並書“第九丹山赤水洞天”匾額,懸掛祠內。元代,道士毛永貞來主持祠宇觀,見洞下石灘廣闊,象平疇畦町,灘上多菖蒲、河車、芝草、蒼平耳屬等藥材,生機盎然,名叫石田。試種水稻,亦有一、二成收穫,因此在旁建石田山房,焚香修道。
白水潺濤
白水沖的削壁原多摩崖石刻,大多年久湮滅,僅存民國18年縣長苗啟平題的“白水潺濤”四個字,可供觀賞。
據考古學者考證,白水宮遺址有兩處,一在白水衝上游道士山南麓,面積小,遺物少,想是白水宮舊址。一在白水衝下平坡上,遺物較多,尚有大楓樹十株、九龍松一顆、泉井一眼。石砌的寬闊大道,精美的山門台階等。又尋得石田山房和清暉亭等遺址,是史料愛好者和考古學家的最好去處。
四窗岩
在大俞村境內,因岩中半高處有一岩洞,開四個大小不一小口,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人之於內,如覺視窗,故得此名,蔣介石下野住於奉化溪口時,曾來四窗岩遊歷。
道教洞天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九洞天 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

地理環境

四明山,也稱金鐘山,為浙江省境內四明山脈主峰,位於嵊州境內。
山頂俯瞰山頂俯瞰
浙江四明山有著第二廬山之稱,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被譽為天然“氧吧”。四明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是休閒避暑的理想之地。四明山曾是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國南方七大游擊區之一,是浙東縱隊的主要活動區。主峰在嵊州市黃澤鎮北部,海拔1012米(現調整為1018米)。景觀入勝,層巒疊嶂,山奇水秀,聞名遐邇。給這座綿亘七個縣市的浙東名山籠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據《剡錄·山水志》載:“四明山境四周八百餘里……東為驚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壟,南則驅羊之勢,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山多峰,但若以高度來確定,當以海拔1021米的覆船山為最。但因位於其南偏西的山頭,高峻挺拔,四面玲瓏,獨領風騷,而被冠名為 “四明山主峰”。四明山雲蒸霞蔚,地處華東前沿,曾有中國第二廬山之稱。於公園內的各個景區,為華東一帶罕見的天象景觀。每到冬季,漫山霧氣升騰,凝成閃亮的銀屑,點點滴滴堆嵌在高山之巔的松樹和其他樹木之上,或繡出各式各樣的冰凌花,或結成鐘乳石筍般的冰掛。遍山的花草樹木,恍若銀枝玉葉。這時的四明山儼如天上廣寒宮,海中珊瑚島。
四明山四明山

歷史文化

題詩寄情

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慕名游勝,興情所至,吟山詠水,題詩寄情。唐代大詩人李白、劉長卿、皮日休等曾為此地的山景美色縱情吟唱;明代詩人沈一貫有詩曰:“百年三萬六千日,古今聖賢皆詠畢”;清姜君獻在《嵊縣賦》中有“金鐘毓四明之秀”之說。詩人陳志歲游四明山區時,為當地賢哲經濟鄉邑、樂成公益、功成身退的精神品格所感動,曾留下《題讓賢橋》詩:“江山人物沾良政,成事不居端可敬。世賢前後每賡承,功德漫由時效定。” 該區域內的紅佛寺景區,已成為當地旅遊熱地。

革命聖地

四明山又名句(音gōu)余山,分布在寧波市西部的餘姚、鄞州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100-300米。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巍巍四明,他的山水風光並不足道,卻以其不朽的歷史功績芳澤後世。
四明山曾是全國十九個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中國南方七大游擊區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紀念革命史績和犧牲的烈士,餘姚市梁弄鎮於1963年創建了四明山革命紀念館,蒐集了一批文物,試行內部開放;文革期間關閉,部分文物散失;1967年將尚存文物搬到梁弄鎮讓賢橫坎頭村的原“浙東區黨委舊址”,開闢簡易陳列室,仍屬內部開放;1968年被撤消。到1981年重新大規模修繕,徵集革命文物,修建“浙東區委舊址”,編寫史料,充實圖像畫片,以及革命烈士的照片,正式闢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同年4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館內陳列著600多種文物,並較系統地介紹了重要史實。紀念館的西邊,“浙東銀行舊址”原屋尚在,今已立下碑石,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發行的抗幣石印版,也陳列在館內。
離餘姚南55里、梁弄鎮西的獅子山,高102米,是1943年新四軍浙東遊擊隊挺進梁弄時,打敗敵偽軍的主戰場。革命勝利後,為紀念在那次戰鬥中犧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就在獅子山劃地60畝,於1973年11月興建四明山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建在山頂上,碑高18.5米,碑下平台3600平方米,碑後有休息長廊,碑前有上下石階,分五層共219級。上登石階基部處,有大方柱兩根,柱上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對聯,系毛澤東書寫放大體。紀念碑用花崗岩砌成。登上紀念碑平台,四明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2011年3月又進行擴建。
陵園內設有辦公樓,樓內新設革命烈士陳列室,是橫坎頭革命紀念館的縮樣,主要史料可在此查閱。為發展旅遊業,在陵園的西邊和東北角,新建了“獅子山莊”和“望湖賓館。
梁弄鎮曉嶺街17號曾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駐地。1943年4月23日, 以何克希等為領導分三路進攻梁弄。獅子山一役打退敵偽軍後,於8月份將原在三北鳴鶴場的司令部遷到這裡,直到1945年8月才北撤前線。領導人譚啟龍、何克希、劉享雲等均在此辦公。
1992年為慶祝四明山革命根據地建立45周年,對司令部舊址(當時為糧食倉庫)進行修理整頓,重新開放。陳列室中展出的史料、圖片、照片、地圖、戰役圖和烈士業績均十分清楚,便於人們了解根據地的組建與發展。
四明山,作為革命的勝地,吸引著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常去參觀學習,緬懷先烈,聆聽歷史的回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