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漢英

沈漢英,廣東省遂溪縣東海島人,遂溪青抗會負責人之一,歷任海康縣特派員,,合浦縣委副書記,六萬大山地委副書記。解放後任合浦縣委書記、廣東省航管局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漢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遂溪縣東海島
  • 身份:廣東省航管局書記
人物簡介,革命經歷,伏擊匪首,

人物簡介

革命老幹部
沈漢英,廣東省遂溪縣東海島人,遂溪青抗會負責人之一,歷任海康縣特派員,,合浦縣委副書記,六萬大山地委副書記。解放後任合浦縣委書記、廣東省航管局書記。

革命經歷

1933年黃其江、唐才猷在海康城省立第十中學組織鄧麟彰、黃彪、曾錫駒、謝兆?、沈漢英、陳其輝、陳兆榮等,學習左翼文學和哲學、經濟學、社會發展史等社會科學,談論革命大事。
1936年沈漢英和鄧麟彰、唐才猷、黃彪、謝兆?、黃明德、陳其輝、王玉顏、謝其樂等,在黃其江的倡議下組積起來,積極籌集經費,先後往香港、廣西等地尋找共產黨組織。
1938年春節期間,中共廣東省委指示江村師範黨員教師劉秉鈞組織寒假讀書會,在該校讀書的黃其江、陳其輝、沈漢英、王國強、陳兆榮等十餘名遂溪和廣州灣青年,中共廣東省委把這個讀書會作為黨員對象學習班來辦,委派尹林平、陳一平等到讀書會宣講江西蘇區和紅軍的革命鬥爭事跡,講解有關共產黨、農民運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還組織讀書會成員到中山大學,聽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主任雲廣英講授有關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的課。
9月在廣州江村師範讀書的遂溪青年沈漢英、陳兆榮、支鐘文、陳德生、陳方、謝兆繡等人,由黃其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被派回遂溪開展革命工作。參加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的領導工作。
1939年1月1日成立中共遂溪縣中心支部,中心支部下轄兩個支部,青抗會工作隊的唐才猷、沈漢英、陳兆榮、支鐘文、陳芳、陳德生等組成一個支部。
6月中共遂溪縣工委根據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幹事溫焯華的指示,派出一批黨員骨幹到附近各縣去協助建黨工作。沈漢英被派往到吳川。
1940年2月,中共南路特委成立。3月成立中共遂溪縣委,這時;各區區委書記也作了適當調整,沈漢英任西區區委書記。
1941年調任中區區委書記。1942年 秋南路特委根據省委指示,改黨委制為特派員制,把南路地區分為高州、欽廉、雷州三片,分別設立特派員,實行單線領導,遂溪東、中片特派員支仁山後為沈漢英。
1945年9月遂溪黨組織的領導成員作了調整,並採取分片領導的辦法,由沈漢英先後負責東區、中區、南區(文里、太平部分)、西北區一帶。不久,沈漢英調往東南區,東區交由黃明德負責。
1946年4月中共遂溪黨組織貫徹執行廣東區黨委有關撤退隱蔽,撤退調整幹部後,遂溪黨組織的領導工作由沈漢英全面負責。6月中共南路特派員吳有恆抵達南路。接著,原遂溪黨組織負責人沈漢英被任命為中共雷州特派員,自此,遂溪全縣的黨組織由中共雷州特派員直接領導。
1947年5月20日根據中共粵桂邊地委(4月成立)的決定,取消雷州特派員制,在遂溪中區葉屋村成立中共遂溪中心縣委,統一領導雷州半島的黨組織。沈漢英遂溪中心縣委書記。
10月至11月為了避免與強敵作戰,沈漢英等率領新一團和新十二團從遂溪西北區轉移到西南區,於10月下旬攻克紀家教堂村符春輝敵據點,繼而轉移到南區,擬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部,後因情況變化而轉移到中區筆架嶺附近的調樓灣村一帶。11月4日上午九時許,敵保一總隊(又稱“虎頭牌”)一部三百多人自城裡方向開抵筆架嶺,我軍即予以狙擊,經此次戰鬥之後,我軍聲威大震,敵軍囂張氣焰頓斂。
11月黃其江代表粵桂邊地委宣布撤銷遂溪中心縣委,成立中共雷州工委,書記沈漢英。此時,中共遂溪各區委直屬雷州工委領導。

伏擊匪首

1947年春,中共南路特派員吳有恆指示遂溪黨組織設法除掉"鐵膽"戴朝恩之類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以振奮人心,造成革命聲勢,以此作為大搞武裝鬥爭的起點。3月8日晨,沈漢英根據東區赤嶺情報站提供的有關情況,派李曉農、鄭世英帶領一支游擊隊到遂湛公路前橋伏擊"鐵膽","鐵膽"這個惡貫滿盈的反動傢伙及其4名衛兵被當場擊斃。各地反動分子深感自危,而我廣大軍民則情緒高漲,鬥志旺盛,農民民眾和學校師生踴躍參軍,革命武裝隊伍迅速發展,從而推動遂溪及南路革命武裝鬥爭走向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