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先生墓地

沈從文先生墓地

沈從文墓地所在地,從前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閒觀光的場所。又名"杜母園",系清代曾任欽差大臣、雲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通往花園的古石道是明清時的遺蹟,是當時鳳凰古城"東下辰沅,西進黔川"的唯一通道,古稱"官道"。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廣總督林則徐就曾從此到鳳凰視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從文先生墓地
  • 又名:杜母園
  • 人物:著名作家
  • 簡介:跟隨天津總兵羅榮光
沈從文簡介,人物簡介,沈從文墓地簡介,資料,歷史,墓地詩文標示,

沈從文簡介

人物簡介

著名作家。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於鳳凰鎮竿城(今沱江鎮)。父名宗嗣,清將門之後,跟隨天津總兵羅榮光,後任科長、軍醫,繼在鳳凰中醫院供職。從文原名岳煥,筆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齋主人、甲辰、小兵等,苗族,兄妹9人,上有一姐一兄。  從文4歲開始識字,6歲讀私塾,民國2年(1913),進鳳凰模範國民學校(今文昌閣國小)。少年時曠課看戲一天,被毛先生罰跪於校楠木樹下,受“勤有功,戲無益”、“人若自梅,而後人必侮之”嚴責,由此牢記“自尊而後人尊”之理,檢點言行,發奮讀書。民國6年,參加土著部隊,後在陳渠珍部任書記、司書等職。一日游保靖石樓洞與友人論志說:“世界上的事無論怎樣都應當老老實實地去學”。沈從文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沈從文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這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墳墓。它前臨清澈亮麗的沱江,背靠風景秀麗的聽濤山,四季鳥語花香、風光如畫。

沈從文墓地簡介

沈從文先生墓地
1988年沈老病逝於北京,骨灰葬於鳳凰縣聽濤山下,沈從文墓地現已經作為旅遊景點,對遊客免費開放 沈從文墓地所在地,從前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閒觀光的場所.又名"杜母園",系清代曾任欽差大臣、雲貴提督的鳳凰籍苗族人田興恕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園。通往花園的古石道是明清時的遺蹟,是當時鳳凰古城"東下辰沅,西進黔川"的唯一通道,古稱"官道"。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廣總督林則徐就曾從此到鳳凰視察。
1911年11月,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得知鳳凰辛亥革命成功的訊息後,欣然題寫了"興廢周知"四個大字,鐫刻在這裡的山崖石壁上。沈老逝世後,經家鄉人民的請求,沈夫人張兆和尊沈老遺願,在沈老逝世四周年的祭日,即1992年5 月10日,將其骨灰歸葬於此。
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人工雕刻的痕跡,一塊自墓穴後鑿取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肅然矗立,成為沈從文墓獨特的標誌。這塊五色巨石高1.9米,重6噸多,前面集沈從文手跡,刻有沈老富有哲學內涵的語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 背面刻有沈從文姨妹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張充和先生撰書 ,沈從文侄女婿、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素教授鐫刻的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四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從文讓人"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實寫照.讀其文、聽其言、觀其行,沈從文之所以能長久地受到人們的敬仰,得到眾多文人騷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
沈從文墓地簡介沈從文墓地簡介

資料

歷史

1981年,從文應一些大學之邀赴美國講學,他眷戀祖國,心繫事業,急不可待地回來了。  1982年回鄉省親,返京後把積蓄的1萬元稿費郵贈母校。該校擬建“從文藏書樓”,他知道後謙遜地刪去“從文”二 字。1988年5月 l0日,文星隕落。他無遺囑,家人按其生平好惡不開追悼會。  沈從文是國際筆會北京分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歷史學會會員,是中國著名的作家、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他從第二屆起任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墓地詩文標示

從文語錄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以識人 沈從文
沈從文墓碑沈從文墓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