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師鳥

沈師鳥

“沈師鳥”化石產於遼西朝陽縣大平房鎮早白堊世九佛堂組地層,距今約1.2億年,屬於鳥類早期演化中一個特殊的類群--會鳥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沈師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類別:會鳥
  • 化石產地:遼西朝陽縣大平房鎮
  • 分類:樹棲類
沈師鳥-概述,沈師鳥-特徵,沈師鳥-命名,沈師鳥-影響,沈師鳥.形態特徵,沈師鳥.生活習性,沈師鳥.種群分布,沈師鳥.分類,

沈師鳥-概述

國際SCI檢索重要學術刊物——英文版《地質學報》(Acta Geologica Sinica)發表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古鳥類學專家胡東宇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首次發現的一個原始鳥類化石的新屬種——“原始沈師鳥”(Shenshiornis primita)。這一新發現為揭示鳥類可動性頭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鳥類的樹棲能力演化研究做出了貢獻。

沈師鳥-特徵

“沈師鳥”化石產於遼西朝陽縣大平房鎮早白堊世九佛堂組地層,距今約1.2億年,屬於鳥類早期演化中一個特殊的類群--會鳥類。會鳥類具有超長的前肢,並具尾綜骨,是“熱河生物群”中迄今發現的個體最大的具尾綜骨的原始鳥類。
“沈師鳥”全長約40cm,保持一種“昂首闊步”的體態,它的雙顳窩型頭骨表現出較迄今世界最原始鳥類“始祖鳥”更原始的非流線型;其上頜仍保留著原始的圓錐狀牙齒;而後肢的脛跗骨短,拇趾向後翻轉與其它三趾呈對握式,表現出適應樹棲生活的特徵。
“沈師鳥”保存完好的頭骨為解決“鳥類可動性頭骨早期演化”這一長期爭議的難題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
沈師鳥

沈師鳥-命名

“沈師鳥”化石是由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2005年10月在遼西朝陽野外化石發掘中自行採集的。為感謝沈師大對遼西“熱河生物群”化石研究的全力支持,研究組決定將這一古鳥類新屬種命名為“沈師鳥”,並寓意祝願瀋陽師範大學的發展“展翅高飛”。

沈師鳥-影響

中國中生代古鳥類化石迄今共發現40餘種,以往成果多出自於中科院等研究機構。自2005年沈師大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以來,由於中國著名古鳥類學家侯連海教授等的加盟、和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鳥類學年輕博士胡東宇教授等的共同努力,沈師大在古鳥類研究中不斷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來先後發現了“棘鼻大平房鳥”、“敏捷真翼鳥”、“建昌孔子鳥”等原始鳥類化石,2009年還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世界最早的帶毛恐龍--“赫氏近鳥龍”的新發現等重要成果,受到國際古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沈師大的古鳥類研究研究團隊目前已迅速成為中國古鳥類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參加本次研究的還包括沈師大古生物所青年學者李莉,著名古鳥類學家、特聘教授侯連海以及青年恐龍學家、雙聘教授徐星等。

沈師鳥.形態特徵

頭骨前部高而粗壯,呈現出比始祖鳥更為原始的非流線型雙孔型頭骨,似證明了在鳥類演化過程中可動性頭骨的出現較為滯後。

沈師鳥.生活習性

生活在開闊地域並且自由地滑翔樹棲生活。

沈師鳥.種群分布

熱河地區屬於熱河生物群

沈師鳥.分類

樹棲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