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崖

沈家崖

沈家崖,地名,位於山東生萊蕪市鋼城區顏莊鎮

境內有葫蘆山,是萊蕪十大名山之一。山下有葫蘆山水庫,當地休閒渡假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家崖
  • 外文名:ShenJiaYa
  • 隸屬:山東生萊蕪市鋼城區顏莊鎮
  • 郵編:271103
  • 人口:700人
簡介,行政信息,歷史沿革,風景人文,

簡介

沈家崖,原隸屬於山東生萊蕪市鋼城區顏莊鎮,2015年4月由鋼城區顏莊鎮劃歸鋼城區艾山街道。
在顏莊鎮鎮南,與艾山街道辦事處的北行政村大回家莊、清泥溝、上古敦村搭界。西靠九龍山,東臨葫蘆山,汶河西岸,南靠葫蘆山,北鄰曹莊,葫蘆山水庫環繞村南東半周,山水環繞,定居佳地。
2002年新修的萊新高速公路沿村東跨越葫蘆山水庫。河面上修建一座330米長的大橋一牟汶河大橋。
目前全村共有290戶,805人,土地山場2200畝,耕地180畝,林地160畝,
姓氏有呂、吳、趙、王、張、柴(按人口數量排列)。
一峰獨秀的葫蘆山與村莊隔水相望,作為規劃建設中的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是未來萊蕪人假日旅遊消暑的好地方。

行政信息

Country (國家):
China (中國, Zhong Guo)
Province (省份):
Shandong Province (山東省, Shan Dong Sheng )
City (地市):
Laiwu City (萊蕪市, Lai Wu Shi )
County (區縣):
Gangcheng District (鋼城區, Gang Cheng Qu )
Address (地址):
Yan Zhuang Zhen Shen Jia Ya Cun (顏莊鎮沈家崖村)
Postcode (郵編):
271103

歷史沿革

沈家崖村隸屬鋼城區顏莊鎮,位於萊城東南17公里、顏莊鎮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東臨葫蘆山水庫,西依九龍山,南靠葫蘆山,北鄰曹莊,葫蘆山水庫環繞村南東半周。村子依山傍水,風景秀麗。2002年新修的萊新高速公路沿村東跨越葫蘆山水庫。河面上修建一座330米長的大橋一牟汶河大橋。村中現有224戶,725口人,耕地面積1524畝,山場面積957畝。
據村碑記載: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神姓由山西省遷此建村。村後有九龍山懸崖,冠以姓故名神家崖。1949年改稱沈家崖。有王、趙、呂、張、柴、吳6姓。
1949年,實行了土地改革。1955年成立互助組,1956年成立初級社,1957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該村隸屬顏莊人民公社;1984年末人民公社改為辦事處,該村隸屬顏莊辦事處;1985年後隸屬顏莊鎮。
解放前沈家崖村只有幾十戶人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土草房建成了瓦房,新宅逐年向東、西、北擴建,現村形成了“丁”字形。
沈家崖人歷來就有抗擊反動勢力的優良傳統。20年代初,為了抗擊光棍(土匪)進村搶掠,村中年輕人自發地成立了“黑旗會”。推選呂仲聯為會長。沈家崖為總會,上古墩村、下古墩村、大回家莊村、小回家莊村、欒家莊村各設有分會。分會長定期要到總會開會交流經驗,互相呼應。有一年,春節前夕,土匪竄人村中,趁夜黑人靜將村民呂連和、呂仲節抓走,讓其家人三天內帶上錢糧到新泰魏家峪領人。會長一聲號響,會員們立刻帶上大刀追趕,土匪剛出村西不遠,就被“黑旗會”趕上,土匪見勢不妙,丟下人狼狽逃竄。
日本鬼子進中國後,村里又成立了“紅旗會”,配合八路軍抗擊日本強盜。有一次,日本鬼子進村,將村中樹木砍伐後,圍成圍牆,安營紮寨。為了趕走日本強盜,紅旗會藉助葫蘆山有山寨的有利地勢,一天傍晚,在山寨上用兩門大鐵炮對準日本鬼子的營地開了兩炮。日本鬼子認為八路軍的大部隊到了,當晚就屁滾尿流地逃跑了。
葫蘆山,山陡而山頂平。乾隆八年(1744年),7村聯合在葫蘆山頂修築山寨,建上廟宇,有觀音廟、文昌閣、奎星廟。每年的九月九,在葫蘆山舉行一次廟會,一直延續到解放。葫蘆山東邊有一道溝叫葫蘆空,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兩邊是山,中間有一道大溝,地勢險要。相傳,《水滸傳》中的孫二娘就在此處開過“人肉餃子”店。在1958年修鐵路時,挖出了據說是當年孫二娘在此支鍋灶的黑磚和灶中的木灰。
在老村的正中間有一棵古槐,現在還有半邊樹皮支撐,但枝繁葉茂。相傳,這棵樹是在剛建村不久神姓所栽,至今已有600多年了,人們稱之為“槐仙”。以前誰家孩子生病長災,就趁夜深人靜,在樹上系一根紅毛線,表示孩子認了“槐仙”乾娘。現在還時常見到樹上系有紅毛線。據說,這棵樹對村民的貢獻很大,以前沒有高音喇叭,每逢村裡有什麼事,“先生”就讓人爬到樹上“吆喝”。戰爭年代,這棵樹成了村裡的“哨所”,人們輪班在樹上站崗放哨。站在樹上四周都能看得很遠,敵人來了就立即發出訊息讓村民們“逃反”。一次八路軍的一個班駐進了沈家崖村。國民黨一個排來搜捕,“哨所”立刻發出訊息,敵人在這裡轉了大半天競連個人影也沒找到。道光五年,富戶吳作文在原村西高處建一座三層樓,最高層上四周有門,像一座望台,能看遍全村乃至很遠的地方。當時有民謠:“顏莊閣子寨子樓,還不如沈家崖的屋鬥鬥。”此樓1986年拆了兩層,現樓基還完好。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占據新泰、萊蕪等縣城後,為了建立偽區政權,擴大勢力,要從新泰往萊蕪運輸槍枝彈藥。陰曆八月初五,敵人30餘輛汽車,以一個團的兵力護送。我軍獲悉這一訊息後,魯中軍區警備團1000餘人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埋伏大葫蘆山至顏莊北10餘里的公路兩側。指揮所設在牛馬莊東的高山上。敵人的汽車“一字”排開駛來,最前邊的一輛車剛開到牛馬莊,後面的剛駛進葫蘆空時,指揮所一顆信號彈升空,我軍猛烈衝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後面敵人的部隊上來時,戰鬥已經結束。這次戰鬥敵人死傷慘重,繳獲步槍200餘支,子彈一批,焚燒汽車28輛,這次戰鬥給了敵人一個有力的打擊。
沈家崖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趙義全參軍;呂平和在戰場上光榮犧牲。1946年“大動參”時,吳希剛、呂同和等積極報名參軍。他們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萊蕪戰役打響後,村民們自發地組織擔架隊,支援前線。婦女們為八路軍做衣服、送軍糧。解放後,適齡青年積極參軍,呂立忠等在部隊立功受獎,不少人加入黨組織。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呂同營積極參戰,榮立戰功。
1966年修建葫蘆山水庫,占該村土地300多畝。有兩戶搬遷戶聽從安置,搬遷到本鎮西溝村。該村由原有的餘糧單位成了糧食供應單位,每年吃統銷糧13萬斤。
1974年至1977年,“農業學大寨”給家鄉的面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有一句順口溜至今流傳:“一直乾到臘月二十九,吃了餃子再下手。”1974年冬至1975年春,興建孟家崖揚水站,澆地80餘畝;修“大寨田”’70餘畝。1976年整修老龍窩“大寨田”10餘畝;移大峪溝造地12畝。1977年修村東揚水站,澆地50多畝。1978年冬天人工鑿深13米的大口井一眼,解決了村裡的吃水問題。
自萊鋼建廠以來,全村大部分勞動力到萊鋼乾臨時工。1966年修了水庫後,過河去萊鋼或去葫蘆山種地,靠三隻小船擺渡,1988年6月河上修了一座水泥橋,從此不再用小船擺渡了。
自解放後村裡有完全國小一處。2001年秋,魯能集團萊蕪電業局投資興建了三層樓的“魯能希望國小”,現成為沈家崖、曹莊、呂家林、唐家宅四村的聯辦國小。現在全村有大中專生30餘名,研究生1名。
1994年村里建成了自來水工程。2002年在村東挖大口井一眼。從村里到曹莊水泥硬化路面1300餘米。現家家有電視機,100多戶有家庭影院,78戶安上了電話,有十幾戶買上了汽車。人們的生活正向小康邁進。
2015年4月由鋼城區顏莊鎮劃歸鋼城區艾山街道。
2015年,所處水庫及葫蘆山區域被規劃為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目前正在建設中。

風景人文

①葫蘆山水庫:建修於1966年,因大壩正面對南邊的葫蘆山而得名。
沈家崖

②九龍山:傳說老龍王有十個兒子,有一年大旱,玉帝讓龍王降雨,老龍王連續派出九個兒子去降雨。可九個兒子貪戀龍宮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去降雨,玉帝降罪於老龍王,老龍王一氣之下,將九個兒子打入凡塵,化作山脈。現在只見九龍山九個龍頭巍然屹立,故得名九龍山。
萊蕪九龍山景區萊蕪九龍山景區

③葫蘆山:很久以前,山南邊有一姓胡的人家,住在此山腳下,老兩口無兒無女。有一年春天老太太在自家院中種了一棵葫蘆,天天澆水、施肥。葫蘆蔓慢慢爬到了山上,在半山腰上結了一個大葫蘆。到了深秋,一陣風將葫蘆刮到院中。奇怪的事情出現了:每到傍晚,從葫蘆里走出一個美麗的少女,為老兩口洗衣做飯。老兩口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件事被住在山上的一個道士發現了,老道士起了不良之心,悄悄地來到胡家想占有少女。少女一氣之下,抓起道士猛地一扔,將他扔到山頂上摔死了。從此少女再沒出現,人們給這座孤山取名為“葫蘆山”。
萊蕪葫蘆山萊蕪葫蘆山
④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2015年底上報國家林業局批准的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目前正在建設中。
沈家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