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楨(湖北蒲圻籍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國楨,又名明樹,1900年8月26日生於湖北省蒲圻縣蓮花塘。他5歲便隨父習武,6歲開始讀私塾,15歲考入蒲圻初級中學。在學校,他自改名沈國楨。

沈國楨以優異的成績國中畢業後,由於父親亡故,家中生活困難,只得放棄求學的機會,回到家中種田。當時軍閥混戰,加上連年災荒,鄉村中地主豪紳高利盤剝,反動宗教欺詐勒索,弄得民不聊生。他親眼目睹許多貧苦農民在疾病、飢餓中死去,決心學醫來拯救窮苦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國楨
  • 別名:又名明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蒲圻
  • 出生日期:1900年8月26日
  • 逝世日期:1934年
  • 職業:革命烈士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沈國楨出生在前清湖北蒲圻一個武秀才家。
沈國楨賣掉了家中一部分田,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初步掌握了一些醫術,便在蒲圻城裡開了一個藥鋪。凡是找他看病的窮苦人,他都不收錢或少收錢。藥不夠,他便身背藥簍,拿著鋤頭上山採藥;人手不夠,他把妻子接到城裡,讓她幫忙熬藥、做飯。路途遙遠的鄉下農民找他治病,晚上沒有住處,他便在自己的房裡搭鋪讓病人住下。許多患病的窮苦農民在他的精心醫治下,恢復了健康。但是,行醫濟民的沈國楨發現,僅靠個人的醫德和醫術是不能從根本上拯救貧苦大眾的,社會還是那么黑暗,窮人愈來愈窮,患病的越來越多,他們掙扎在死亡線上。
1925年冬,董必武派共產黨員漆昌元回蒲圻發展和創建黨的組織。沈國楨與漆昌元結識後,經常在一起談論救國之道,開始接受馬列主義,對共產主義充滿希望。通過漆昌元的幫助,他懂得了只有剷除剝削的禍根,才能使整個民族得到解放,而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完成這個歷史使命。
當時,蒲圻學生運動蓬勃興起。沈國楨積極參加漆昌元等組織的“反對鹽斤加價”、“官票貶值”的鬥爭,組織愛國學生遊行示威,召集民眾發表演講,成為青年運動的積極分子。就在這年冬天,沈國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漆昌元在蒲圻發展的第一個黨員。
1926年初,中共蒲圻黨小組成立,沈國楨任黨小組長。當時黨的組織是秘密的,為了擴大黨組織,沈國楨先組織一些進步青年加入國民黨,然後根據表現再吸收到共產黨里來。他鼓勵進步青年,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通過辦刊物、寫標語等一系列進步活動,宣傳國共合作、反對軍閥、抵制洋貨。沈國楨先後發展了吳至坤、馬去從等一些青年積極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

犧牲日期:1934年 6歲讀私塾。1915年考入蒲圻初級中學。父親亡故後,家庭生活困難,遂輟學回家種田。1925年冬,共產黨員漆昌元回到蒲圻發展黨的組織。他與漆昌元相識後,常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開始接觸馬列主義。不久,經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中共蒲圻黨小組成立,任黨小組長。3月底,中共蒲圻特支成立,當選為特支書記。國共合作後,工農運動在各地蓬勃開展。5月,蒲圻縣農民協會籌備處建立,任籌備處主任。經過兩個多月的宣傳發動,全縣共建立了秘密農會10多個。北伐軍進入蒲圻前夕,他動員工農民眾設立茶水站100餘處,慰勞北伐軍。又組織學生成立“敢死隊”,迎接北伐軍攻占蒲圻縣城。1927年2月18日,蒲圻縣農民協會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農協會委員長。領導農民向地主豪紳開展經濟和政治鬥爭,懲辦民憤極大的土劣,沒收其財產。開展“二五”減租,實行禁菸禁賭,破除封建迷信,提倡婦女放腳,使農村風氣為之一新。5月下旬,任湖北省農民部長(仍留蒲圻工作)。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後,湖北省委決定以蒲圻、鹹寧為鄂南秋收暴動中心。中共蒲圻縣委根據省委秋暴計畫,召開秘密會議,討論了發動民眾進行暴動的工作意見,決定縣委委員分散到各地宣傳發動民眾。他負責齋公嶺第一區一帶的工作。9月初,中共蒲圻縣委根據鄂南特委指示,成立鄂南農民革命軍蒲圻第一路軍司令部,下設五個縱隊。任第一路軍司令員。後鄂南暴動因“新店事變”而失敗,革命形勢處於低潮。根據縣委指示,轉移到嘉魚、龍口等地,開展游擊鬥爭。1927年冬,化名葉春華,從嘉魚轉移到通城,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繫。12月14日,參加了湖北省委擴大會議,並當選為中共湖北省委執行委員。1928年1月,湘鄂贛邊特委建立。3月,湘鄂贛邊特委派他到江西修水巡視指導工作,領導了修水“楊祠暴動”。此後,以湘鄂贛邊特派員身份,奔走於湘鄂贛邊各縣,指導工作。1929年12月,在湘鄂贛邊革命委員會指導下,通城縣暴動委員會成立,任主任。率領黃袍山農民赤衛軍,配合紅十六軍攻打通城縣城,並在麥市、塘湖和江西修水、銅鼓等地與敵多次作戰,粉碎了敵人對蘇區的進攻。1931年3月,湘鄂贛邊特委派他回蒲圻,創辦鄂南第一所紅軍學校,培訓紅軍幹部。1935年5月,國民黨派重兵“圍剿”鄂南蘇區。時經過周密計畫,將蒲圻中心縣委機關幹部和避難民眾安全轉移到通城黃袍山蘇區。後湘鄂贛省委追究鄂南蘇區失陷的罪責,逮捕了他等蒲圻中心縣委成員,誣以“改組派”的罪名。1934年2月9日,省保衛局將他押回鄂南時,在修水與銅鼓交界的黃狗坑懸岩小道邊,失足跌入深谷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1926年年3月,中共湖北區委派劉子谷到蒲圻幫助建立黨的特支。劉子谷與漆昌元、沈國楨接頭後,傳達了湖北區委的指示。月底,由劉子谷主持在縣城蘆楨祥家召開全體黨員會議,成立了中共蒲圻特支,沈國楨當選為特支書記。
在省農運特派員劉子谷的具體指導下,5月,蒲圻縣農民協會籌備處建立,沈國楨任籌備處主任。為了發展農民運動,沈國楨同劉子谷一起,先後到了新店、羊樓洞、趙李橋、茶庵嶺、中伙鋪、石坑渡、汀泗橋、水倉嶺、黃龍畈等地進行發動農民工作。每到一處,他們同農民一起勞動,聯絡感情,向農民作宣傳:“你們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收下的糧食,自己卻得不到什麼,是誰奪走了呢?是地主豪紳,他們不勞動,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我們只有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一起來反抗地主階級,才能過上好日子。”
一次,沈國楨正在茶庵白石做發動工作,遇催差賀某等下鄉催糧,賀某每到一家都要農民給他開草鞋錢和轎子錢,還要酒肉飯菜招待。白石秘密農民協會立即組織會員彭昊等十人同催差進行說理鬥爭,催差見平日溫順的農民,今天說得頭頭是道,嚇得連轎子都不敢坐,灰溜溜地跑了。沈國楨得知後,笑著對農民說:“你們看,大家團結起來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難折嘛。”
經過沈國楨等人兩個多月的發動宣傳,全縣建立了秘密農協會,農協會幫助民眾調解糾紛、辦識字班、興修水利等,不管農民有什麼問題,農協會都會幫助解決。
北伐軍進入蒲圻前夕,沈國楨根據董必武的指示,動員工農民眾近兩萬人,在石坑渡、茶庵嶺、蒲圻城設茶水站百餘處。為了迎接北伐軍進城,他和漆昌元一起組織青年學生成立“敢死隊”,在城南雞公山、鐵山馬家等地山頂上,把鞭炮點燃丟在洋鐵桶里鳴放。城裡的北洋軍以為北伐軍攻城了,嚇得棄城而逃,北伐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蒲圻縣城。
蒲圻農協組織在北伐運動的推動下,由秘密轉為公開,沈國楨在縣城掛起了“蒲圻縣農民協會籌備處”的牌子。工農運動的開展,使得反動土劣深感不安,1926年10月,城西團和洪石圖(柳林鋪)發生土劣和警所騷亂、破壞農協會的事件。城西團反動土劣但春林串通反動警察拘捕農協會員,並毆辱會員邱烈青等,還搗毀了農會。沈國楨接到報告後,及時趕到城西團,召集農民大會,散發傳單,宣布但春林的九條罪狀。會後舉行遊行,農民高呼“打倒土豪劣紳”的口號,但春林嚇得連夜逃跑了。接著沈國楨又在洪石圖動員農會會員及民眾數百人,包圍反動警所。反動警所懾於農民的威力,放回了被關押的農會會員。
1927年2月18日,蒲圻縣農民協會在縣城延壽寺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全縣有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討論了農民運動的性質、政策、發展方向,選舉左家德等9人為縣農協會執委,沈國楨當選農民協會委員長,陳丹軒等8人為出席省農協會代表。
縣農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以後,蒲圻縣農民運動出現了高潮,沈國楨領導農民向土豪劣紳清算,展開了減租減息的鬥爭。他組織夏龍鋪農協會收繳地主豪紳的契約、帳本,堆在廣場上燒毀,提出“誰種誰收”的口號。在石坑渡,他指導農會開展“二五”減租活動。當時正值春荒,他組織農民打開石坑渡豪紳王洪浩、陳榮華的糧倉,分糧給貧苦農民。汀泗橋、新店、貢龍、楓橋等地農民協會也積極行動,開展經濟鬥爭,幫助農民渡過了春荒。
沈國楨在領導農民向地主豪紳開展經濟鬥爭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政治鬥爭,對罪行較輕的土劣,實行罰款,有的沒收財產,有的公布罪狀或戴高帽遊行。凡是經過農協會鬥爭的土劣,自然威風掃地。1927年3月,蒲圻縣在全省第一個建立了“審判土豪劣紳委員會”,縣長袁國紳兼主任委員,沈國楨任副主任委員。由於當時沒有具體政策,在對土劣的鬥爭中,出現了一些過火的行為。沈國楨建議縣委召開有關會議,強調要按省農協會頒布的《審判土豪劣紳條例》辦事,鬥爭土劣要注意講事實、擺道理,對民憤極大的土劣也要經縣“審判土豪劣紳委員會”批准,才能作出處決。
3月中旬,蒲圻四鄉兩萬多農民肩扛鋤頭、梭標到縣城請願,要求處決在押的蒲圻最大的土劣陳玉卿。沈國楨順從民意,與袁國紳等委員商量後,將其驗明正身,執行槍決,四鄉農民拍手稱快。
5月,蒲圻縣農民協會發展到十個區、75個鄉,有農協會員55萬人。農民運動的興起,沉重打擊了舊的封建勢力。農民協會禁賭、禁菸、破除迷信、提倡婦女放腳、舉辦農民夜校、辦合作社,使農村風氣為之一新,真正做到了“一切權力歸農民協會”!
早在1926年8月北伐軍攻打汀泗橋時,沈國楨根據董必武的指示,在汪家堡組織農民數十人,配合北伐軍攻打汀泗橋,幫助抬運傷員,送水送飯,押送俘虜。汀泗橋戰役結束之後,北伐軍發給他們一批快槍,並由此開始組建農民自衛軍。1927年2月,沈國楨到上寺區農協,組建了上寺區農民自衛軍,由汪遠本任總指揮,下設3個分團,有農軍1000餘人。
1927年4月,在沈國楨的具體指導下,第一區農民協會組建了農民自衛軍。農軍成立時,沈國楨親自對農軍講話說:“我們農民不但要組織起來,還要武裝起來,保衛我們的農民協會,保衛我們的新生活”。該區的農民自衛軍的編制設有糾察隊、快槍隊、土槍隊、梭標隊和大刀隊,近5000人。5月1日,在城西門外大沙洲舉行全區武裝大檢閱,自衛軍人人佩戴紅袖章,經過編隊後,遊行至縣城,一路上由軍樂前導,槍矛齊舉,全城一片沸騰。經過沈國楨的具體指導,蒲圻其他各區農民協會也相繼成立了農民自衛軍組織。
正當革命運動高漲之際,夏斗寅叛軍偷襲蒲圻,蒲圻各級農民協會及自衛軍均受到嚴重損失。反動土劣賀天錫追隨夏斗寅,建立了偽縣政府。中央獨立師教導營韓營長率部反擊夏斗寅駐防蒲圻,幫助恢復縣農民協會。縣農民協會恢復後,中央獨立師教導營將繳獲的夏斗寅部槍發給縣農協會24支,沈國楨決定建立縣農民自衛軍,由向若愚任總指揮。縣農民自衛軍建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決追隨夏斗寅叛軍,另立偽縣政府的賀天錫、劉月如等,打擊了反動土劣的囂張氣焰。
5月下旬,沈國楨擔任湖北省農民部長(仍留蒲圻工作),省農民協會派王禮欽接任縣農協會的工作。沈國楨從省農民協會開會回蒲圻後,便召開了各區農協會執委擴大會議,傳達省農民協會重要決議案。沈國楨強調說:“這次夏斗寅叛變,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訓,就是缺乏武裝,而夏匪是有武裝的,如果沒有武裝就很難戰勝他們。因此,我們全體農民要武裝起來,組織農民自衛軍,除自製梭標、大刀外,還要想辦法去奪取敵人的武器。”
這次會議後不久,蒲圻縣十個區農民自衛軍迅速恢復,參加自衛軍的農民近兩萬人,為鄂南秋收大暴動準備了條件。
黨的八七會議之前,湖北省委擬訂了鄂南農民暴動計畫,計畫以蒲圻、鹹寧為鄂南秋暴的中心。8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派符向一到蒲圻,傳達鄂南秋暴的計畫、行動策略及宣傳要點。
中共蒲圻縣委根據省委秋暴計畫,在縣城西門清靜庵召開秘密會議,討論如何組織、發動民眾進行暴動。會議決定縣委委員分散到各地做宣傳發動工作,其中沈國楨負責齋公嶺第一區一帶的工作。
會議後的第二天,沈國楨會同吳逢甲、張愛喜、葉佩之等第一區農軍50多人首先在白墅橋暴動,捕捉土劣4人,劣紳張淦伯逃往湖中,沈國楨持手槍指揮附近農民300餘人圍湖吶喊,並派5名農軍持刀下湖,將其處決。第一區農民暴動得到了符向一的肯定,他在給湖北省委的報告中說:“蒲圻有同志五百人,團員七十人……分十區,一、二、四、六四個區工作較好,尤以一、六兩區為最佳,能領導民眾者為一區之沈國楨。”
9月初,中共蒲圻縣委根據鄂南特委指示,在中伙鋪蓮花塘石家召開全縣黨員幹部會議,決定成立鄂南農民革命軍蒲圻第一路軍司令部,下設5個縱隊。沈國楨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負責指揮楓橋、白墅橋等地農民自衛軍,戰鬥任務是農曆八月十五攻打蒲圻縣城。根據縣委指示,沈國楨組織第一縱隊農軍分別在楓橋、白墅橋操練,並調集火爐十多部,在楓橋日夜趕製大刀、梭標等武器。
與此同時,沈國楨還與侯矩芳一起分別在楓橋、車埠、肖橋等地動員數千民眾組織了擔架隊、救護隊,準備好乾糧,等待縣委的指示。
由於發生“新店事變”,劉步一帶“人民自衛團”叛變,鄂南特委機關被打散,總司令漆昌元遇難,秋收暴動暫告失敗。但是,蒲圻各地暴動活動仍沒有停止。9月下旬的一天,國民黨一個班到矛山“清剿”,肆意搶劫民眾的財物,沈國楨立即組織一區農軍50多人,將敵軍全部繳械。
國民黨反動軍隊為了徹底撲滅鄂南秋暴之火,於9月底調集兩個團進行全面“清剿”。劉步一帶保全大隊到車埠楓橋,一路殺氣騰騰,見房就燒,見人就殺,見財物就搶。一時間,反革命的腥風血雨籠罩著陸水河兩岸。面對敵人的瘋狂鎮壓,沈國楨根據縣委指示,避敵鋒芒,保存實力,及時組織黨員幹部轉移到嘉魚、龍口等地,開始了艱苦的游擊鬥爭。
1927年冬,沈國楨化名葉春華,從嘉魚轉移到通城,隱蔽在其岳父家,以挖中藥材為名,晚上出去搞秘密活動,並設法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繫。同年12月14日,沈國楨參加了湖北省委召開的擴大會議,會議選舉了新的省委,沈國楨被選為中共湖北省委執行委員。
1928年1月,長江局派郭亮到岳陽建立湘鄂贛邊特委,領導湘鄂贛邊十二個縣的革命鬥爭。湘鄂贛邊特委派沈國楨到通城黃袍山區發展黨組織。在通城黃袍山,沈國楨發展劉永康等加入黨組織,建立了黨小組。3月,湘鄂贛邊特委根據省中央指示,又派沈國楨到江西修水巡視和指導工作,在此期間,他領導了修水楊祠暴動。此後,沈國楨以湘鄂贛邊特派員的身份,經常奔走於湘鄂贛邊各縣,指導工作。
1929年12月,在湘鄂贛邊革命委員會的指導下,通城縣暴動委員會在黃袍山區成立,沈國楨擔任主任。他率領黃袍山農民赤衛軍預備營,配合紅十六軍攻打通城縣城,並在麥市、塘湖和江西修水,銅鼓等地與敵作戰數次,粉碎了敵人對蘇區的進攻。
1931年3月,湘鄂贛邊特委派沈國楨回到蒲圻,在蒲圻中心坪創辦了鄂南第一所紅軍學校,培訓紅軍幹部。紅軍學校每三個月為一期,學員是由鄂南各縣從游擊隊中選派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鄂南警衛營的戰士。紅軍學校的課程安排是一天學習文化和黨的有關政策;一天學習軍事知識。學員畢業後,大部分被送到紅十六軍和鄂南紅二師擔任連排幹部。
1932年5月,國民黨派重兵“圍剿”鄂南蘇區,蒲圻蘇區也日益縮小。沈國楨與徐敬之等蒲圻中心縣委幹部,根據當時的形勢,研究突圍路線,沈國楨向中心縣委提出:“最好是向通城黃袍山轉移,因為鐵路西已被敵人控制,南面和北面敵人都駐有重兵,只有東部高山峻岭與通城黃袍山相連。”他認為向東突圍的有利條件是:一、他自己曾經在那裡工作過,情況比較熟悉;二、黃袍山是革命蘇區,民眾基礎比較好;三、那裡比較安全,待形勢好轉,可再返回蒲圻恢復甦區。蒲圻中心縣委同意了他的建議。後來,蒲圻中心縣委和蒲圻縣委機關幹部及所有避難民眾沿著沈國楨選擇的路線,經過七天七夜,安全到達通城黃袍山蘇區,避免了更大的犧牲。
當時,湘鄂贛省委召開第二次全省黨代會,會上省委得知鄂南蘇區陷入敵手,批評蒲圻中心縣委丟掉民眾,犯了逃跑路線的錯誤。會議專門討論了鄂南失敗的問題,由於湘鄂贛省委在這次會議上貫徹“左”的錯誤路線,故將蒲圻中心縣委所有參加會議的幹部全部當作“改組派”關押,沈國楨也同時被關押。不久,省保衛局作出決定,判處沈國楨死刑,押往鄂南處決。
1934年2月9日,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沈國楨在被押回鄂南途中,在修水與銅鼓交界的黃狗坑懸崖小道邊,失足跌入深谷。
沈國楨帶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去了,但他為革命事業所做出的英雄業績卻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