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倍奮

沈倍奮

沈倍奮,女,1943年5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崑山市,免疫生物化學家,分子免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物理專業。1965至1968年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生。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沈倍奮多年來從事生物化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工作,特別在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和套用上有很深的造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倍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崑山市
  • 出生日期:1943年5月1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分子文庫》《重組抗體》《生物恐怖防禦》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3年5月1日,沈倍奮出生於江蘇省崑山市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物理專業。
1965至1968年,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生。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沈倍奮多年來從事生物化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工作,特別在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和套用上有很深的造詣。八十年代以來開展了一系列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免疫細胞信號轉導等研究。近年來與不同學科專家合作致力於基於IL6/IL6R結合部位的空間結構、及抗原同抗體相互識別的立體結構信息設計新功能分子的研究。
沈倍奮院士出生在一個條件比較富裕的家庭里,而且是家裡惟一的女孩子,享受著全家人的關懷和無微不至的愛護。然而,這些並未消磨掉她自強自立的精神。凡是自己能做到的事,一般她不輕易求人幫忙,喜歡自己做。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從不輕易認輸,總要想各種辦法去克服。心裡有一種信念,就是"三分命運,七分拼搏",崇尚"奮鬥創業"的精神。憑著這樣一種精神,沈倍奮院士1980年獲洪堡獎學金.前往西柏林技術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主要從事生物化學研究。僅兩個月的時間,就在前後兩個外國博士後沒有攻下的難題上有了初步成果,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博士後的學業。辛勤的工作,換來了德國老師的讚賞,也改變了他們對中國人的看法。回國後,原有的課題組和實驗室已經發生了變化,當時在沒有一間實驗室沒有一根試管的情況下,她沒有退縮,暫借別人的實驗室,開始了研究工作。常常為了獲得實驗材料親自到屠宰場取動物臟器。為了得到需要的試劑和儀器,幾乎跑遍了北京的試劑商店、儀器公司、玻璃廠、化工廠、機場、海關……最後在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經費資助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後來在總後衛生部支持下.發展成為今天的全軍分子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沈倍奮院士理論基礎紮實,並能不斷跟蹤本學科發展的前沿,迅速捕捉到國際上的新技術、新方法,為我所用。如將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免疫學,開展基因工程抗體的研製,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人體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免疫細胞的信號轉導研究等。在國內最早開展加成指數測定法分析單克隆抗體所抗抗原決定簇的異同,有關技術在全國推廣;用單克隆抗體分析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填補了國內特異性診斷方法的空白;最早開展白血病導向治療的研究,研製的免疫毒素是我國單克隆抗體及衍生物最早通過新藥評審進入臨床的製品;從中國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克隆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並研究了它們的升白細胞作用,第一批通過了國家新藥評審。尤其在導向藥物和基因工程抗體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水平。多年工作,她獲得包括國家二等獎在內的科技進步獎16項。為此,被聘為863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兼抗體工程專題負責人,也是惟一一名連續四屆的委員。
沈倍奮院士在科研中不僅注重項目的研究過程,也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1995年她領導的課題組研究的升白細胞新藥一一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保護,獲得了專利授權,並獲得新藥證書,進行了成果轉化,通過成果轉化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另一項發明正在專利申請中。
  • 科研成果獎勵
發明業績:先後承擔國家863、973、自然基金、總後重點課題多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6項科技進步獎,新藥證書(生物製品二類)1個,國家發明專利1項。
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專著2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

人才培養

沈倍奮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近30名。

人物評價

沈倍奮是分子免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