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慧

沈一慧

沈一慧,1998年開始潛心研究證券市場; 2002年成為湖州地區銀河證券的投資顧問; 2008年創立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2008年11月和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結成戰略夥伴關係,任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一慧
  • 封面人物:收益率排名全國第一
  • 理想:做中國的“巴菲特
  • 成功的秘訣:“四維理論
個人成就,個人經歷,相關採訪,

個人成就

■他是中國頂尖“陽光私募”,他的“慧安3號”2010年3月底季度收益率排名全國第一
■他投資成功的秘訣是他的“四維理論”,即巨觀分析、產業分析、技術分析、心理博弈
■他的理想:做中國的“巴菲特”;他的目標:實現100億,進軍陸家嘴
■他預言:中國大牛市的序幕已經拉開,讓股民關注科技產業、消費產業、金融產業……

個人經歷

文_本刊記者 唐紅麗
本刊新聞人物、一顆冉冉升起的私募新星沈一慧,因其驕人的業績引起了業內同行和國內頂級財經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位湖州驕子所管理的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造的的成就足以證明他在全國同行業中的“頂尖”地位。
2010年1月,沈一慧的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慧安系列共3期產品包攬了全國陽光私募基金前三名;2010年3月底,慧安3號再創佳績——以25.36%的季度收益率排名全國第一;3期產品近6個月的收益均接近50%;2006年8月至今,沈一慧管理的資產年均複合收益超過60%。
2010年5月16日,應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0中國(溫州)民間資本發展高峰會邀請,沈一慧出席論壇並擔任主講嘉賓。他的演講多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並獲得了溫州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贊同,溫州風險投資研究院等機構紛紛邀請他擔任理事和投資顧問。
隨之,兩億元規模的慧安5號基金在溫州正式成立。這是真正落戶在溫州的第一隻陽光私募基金。沈一慧已經開始獲得了 “價值嗅覺”最敏銳也是最挑剔的溫州投資客們的認可。
上述成績,距離他開始發行“陽光私募”基金僅有一年時間。
但早在此之前,沈一慧的名字在湖州就已聲名遠播——被譽為湖州證券界的“金字招牌”和“神奇人物”。
這個“神奇”的背後是一個魔咒般的預測。
2005年,他在股市一片蕭條的背景下預言牛市即將來臨,號召大家“砸鍋賣鐵”入市;2007年,在全民炒股的狂熱狀態下,他宣言“地獄之門”已經打開,並於2007年11月全身而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風雲變幻的股海世界裡,是什麼讓他擁有如此“神機妙算”的魔力,讓他能夠持續穩居收益排行榜的前列?
沈一慧說:“為了這一天,我用了整整十二年。”八年的潛心研究,四年的實踐操練,2010年,沈一慧蓄勢告捷,閃耀亮劍。
蟄伏八年以“史”為鑑(小標)
如果沒有十二年前那次關於“人生走向”的思考,沈一慧的人生歷史或許要重新改寫。
1998年,沈一慧成為織里供銷社副主任併兼任湖州國際商廈總經理,在當時超市連鎖經營的激烈競爭中,沈一慧就給老大房超市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這個戰略後來證明是老大房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做大做強的關鍵。多年後,有人發現,這個戰略其實也是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的市場戰略。 (???拿掉) 那一年,他27歲。高瞻遠矚,年輕有為,可謂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那也是沈一慧人生轉折的關鍵一年。
當時,市場經濟在中國才運行了六年。也是在那一年,距離中國股市正式營業也只有短短的八年。八年間,中國股市已經過了兩輪的大漲大跌。1997年2月,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牛市”在管理層連發13道金牌打壓下也隨之結束。接下來的1998年被譽為“資產重組”年,大規模的國企轉軌拉開帷幕。在這次轉軌期間,衰落的國有企業中,中小企業可以MBO或拍賣給個人,但是還有一些大型企業不能賣,也賣不出去,只有去股市融資。對於獎優罰劣的股市來說,這是一場資源的錯配。但是,站在國家發展大局的層面來看,一個資本市場的大舞台已經開始隆重升起。
愛啃書本的沈一慧從國外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軌跡中悟出,作為中國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本市場,在未來必定有超出人們想像的發展空間。
“如果能夠及早進入這個領域,那么自己手中管理的就何止是一個供銷社,幾個大廈?”經過一段時間的慎重思考,沈一慧在旁人的不解中毅然辭去了頭頂已有串串光環的總經理職務。
接下來,是長達八年的“人生修煉”。沈一慧說,沒有那“八年苦讀”,就不可能有他今天的業績。
辭職後,沒有絲毫經濟學背景的沈一慧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杭州最大的圖書市場——新華書店買書。為此,他花了八年的時間浸泡在巨觀經濟、貨幣升值、國際資本流動等一切凡是他能找到和接觸到的經濟學書籍中。
期間,他研究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索羅斯的股票投資技巧,並學習了中國第一代股市成功人士的經驗。
除了自學,他還經常參加經濟學家和證券專家們舉辦的各種證券投資研修班。情況往往是,進班時黑壓壓一片的學生,而課程結束時常常只剩下沈一慧等少數幾個人。枯燥的經濟學術語和理論課程,使得大多數人在入門時就望而生畏,更別說一堅持就是數年。通過不斷的學習,沈一慧逐漸領悟到股市投資成敗的核心在於心理。
為了更進一步把握在投資過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和投資技術,沈一慧花了五年時間集中學習中科院心理學博士楊新宇的博弈思想和中科院教授陳浩的股市理論及技術分析。回想起那段時間,沈一慧至今仍刻骨銘心。他說,為了理解其中的一些原理或弄清楚一個問題,常常通宵達旦。
“有一次,我幾乎連續四天四夜都沒合眼。因為在看書的過程中,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一琢磨,一夜就過去了。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對於這種常人難以做到的痴迷和執著,現如今的沈一慧說:“那是我對資本市場的激情和判斷在支撐著,否則人真的會垮。”
那一期間養成的學習習慣,直到今天,沈一慧仍然堅持著。在沈一慧的工作室里,記者看到牆上掛滿了由他親手繪製的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時期的價指數走勢圖,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極目望去,觸手可得。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些前期的學習和研究也為沈一慧後來的投資實戰提供了雄厚的知識鋪墊和實踐依據。
此間,沈一慧對世界上多個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和資本發展之路進行了分析對比。
在日本,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面對日益劇烈的國際貿易摩擦、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以及石油危機導致的成本壓力,“兩頭在外”、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日本產業結構被迫走上調整升級之路。在經歷了70年代的經濟轉型之後,日本經濟產業活力的恢復使得日本重新步入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不僅使日本實現了80年代的經濟繁榮,更使其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同時,伴隨著日本實體經濟的第二次飛速發展,高利潤率的新型產業板塊的收益表現始終超越同期的大盤,股票市場的大牛市持續了日本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 以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路徑為參考,沈一慧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開發中國家,其證券市場的發展必定會借鑑已開發國家的經驗。有了這樣一個發現,沈一慧越發堅信,自己關於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判斷沒有錯。
“當前我國的經濟背景與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極其相似。從日本和美國的歷史經驗中我們發現,在當前背景下我國的資本市場即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資本市場的大發展一方面將通過合理配置金融要素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另一方面也會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中國目前正處在10年大牛市的前期,未來的資本市場將更加廣闊。”沈一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回想當初,那一步路,我走得很對。”沈一慧說。
證券新星崢嶸初綻(小標)
沈一慧說,那八年自己是在花時間買經驗。在這個高風險的行業,首先要學會的是生存的本事。
中國股市發展之初,沈一慧一直站在岸邊,對股海作觀望狀。“不是對股市沒有把握,而是還沒有到該進入市場的時間。”沈一慧解釋說。
2002年開始,尚在蟄伏學習期的沈一慧應邀成為湖州地區銀河證券的投資顧問。在受邀為湖州股民們授課時,他不止一次地對大家說:“市場目前還只是熊市的反彈,應該迴避風險,不要操作股票。”此番言論,不僅令多數股民感到失望,就連證券公司的老總也不能接受。一個證券公司老總埋怨他:“沒有人做股票,這不是讓我們證券公司散夥嗎?”
2005年初,股市仍處在一片淒風冷雨中。雖然一方面管理層不斷推出振興股市的利好措施,但另一方面股市卻一步一個台階持續下滑,創下八年新低。2005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從1200多點一度跌破1000點,6個月內1700多億元市值蒸發。對於這一年的股市行情,國內眾多基金公司、投資諮詢公司、證券公司的負責人們仍是看多的看多,看空的看空,一時間眾說紛紜,股民們仍然莫衷一是。
然而2005年5月,在股市普遍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沈一慧卻以美國股市曾經的成長歷史來對照中國當前的股市情況,在德清銀河證券的一次講學中語出驚人地向股民預測:中國證券市場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一波歷史性的10年大牛市即將展開。當時,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也通過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的節目表示:“如果有100萬,我建議投資中國股市。”
2006年5月,經過系統分析,沈一慧再次大膽預測:本輪牛市上證指數至少要上4800點。同年8月,沈一慧進軍股市——沒有擔憂,沒有後怕,有的全是信心。
時間到達2007年。中國已形成全民皆股民的局面。有戲言稱,連菜市場賣菜的大娘們都在討論股票了。全國股民每天都像過節一樣歡呼雀躍。
2007年5月16日,沈一慧在工商銀行南潯支行組織的VIP客戶交流會上明確指出——“地獄之門”已打開了一條縫,兩星期內上證指數可能會有1000點的調整,在操作上對於前期漲幅已高的股票要逢高減倉、出局。這與一年前他宣言要大家“砸鍋賣鐵”進軍股市的態度一樣堅決。
行情這么好,數字在成倍地往上漲,多在股市留一天,錢不是就多一點嗎?
誰會眼睜睜地看著滿地的錢不要?
沈一慧卻果斷地“逃頂”,並在6月5日大盤3404點低位時開始滿倉殺進大盤藍籌,不僅躲過了千點調整的行情,還順利完成了二八切換。
隨後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漲不斷刷新著各項紀錄,股指、成交量、開戶數屢創新高,上證指數一度上漲到6124點歷史最高位。股市,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2007年12月,沈一慧為《湖商》撰文——《學會放棄是投資的第一要務》:勸告股民不要留戀股市。
而接下來的暴跌,使得全國上下一片狼籍,血本無歸。
在這一輪股市輪迴中,沈一慧不但成功躲過熊市,還賺得盆滿缽滿。在這一進一退中的優秀表現,也讓湖州乃至整個浙江範圍內的證券界開始對沈一慧刮目相看。在湖州股民眼中,沈一慧成了一個“神奇人物”;在湖州證券界,沈一慧成了一個“金字招牌”。 (?拿掉)
自此,一顆證券新星在湖州冉冉升起,他的閃閃崢嶸正在綻放。銀河證券的一位老總說:“我曾對沈一慧進行了幾年觀察。我們不得不接受他的許多觀點。沈一慧對證券市場的分析之精闢,眼光之獨特的確超過許多專業機構。”
沈一慧前進的步伐並沒有停止。
2008年底,沈一慧在杭州註冊成立了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公司成立之後,沈一慧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結成戰略夥伴關係,並任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對於這一舉動,沈一慧說:“與浙大合作,對於我和浙大是雙贏的。我自身缺乏系統的資本市場理論體系知識,可以通過浙大的平台得到學習;而對於浙大來說,我這個實戰型的專業投資人士於他們更有實踐意義。因此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合作,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2009年5月至8月,沈一慧相繼在南潯、湖州和杭州發行了中融—慧安1號、2號、3號“陽光私募”基金。沈一慧對於選擇在家鄉南潯開始“陽光私募”的破冰之旅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發行得好,說明大家信任我,認可我;如果沒人認購,我可能在此遭遇重創。”沈一慧說,自己不是在賭博,而是經過了慎重的考慮:“第一,從1998年開始,我對股市有八年的研究經驗,從能力上說,我對自己有信心;第二,在2006年至2008年的股市大動盪中,我的成功預測在湖州應該是有目共睹的,從投資者信任度上來說,我也有信心。”
事實證明,沈一慧的判斷是正確的:慧安前三期產品中融—慧安1號、2號、3號均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認購一空。2010年1月,三期產品的收益率包攬全國陽光私募的前三位;2010年3月底,慧安3號以25.36%的季度收益排名全國第一;截至2010年4月,三期產品已經連續五個月進入全國陽光私募基金排名的前五位,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罕見的;三期產品近6個月的收益均接近50%。(?拿掉) 2010年5月,近兩億規模的中融—慧安5號“陽光私募”基金在溫州正式成立。溫州,這塊中國資本價值的“試金石”,一直都以挑剔的投資眼光著稱。作為第一隻真正落戶於溫州的“陽光私募”基金的發行人,並能夠贏得此方“財神”的信任,沈一慧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此外,據沈一慧透露,中融—慧安6號也將在紹興發行。目前,他所管理的資產近四年的收益率已累計增長5.59倍,年均複合收益率也接近60%。沈一慧告訴記者:“到2010年年底,公司旗下的資金規模將達到10個億。屆時,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將成為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陽光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也是目前浙江省內唯一同時與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合作的‘陽光私募’基金公司。”
“四維”理論制勝利器(小標)
沈一慧39歲。在步入不惑之年前,時間和傳奇般的投資生涯已經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偶像級的人物。在飄忽不定的股票市場中能保持常勝,不能說沒有秘訣。但他從不對這秘訣保密,相反,樂於和所有人分享。
他的投資秘訣就是“四維理論”。這是沈一慧對股市12年潛心研究的智慧結晶。所謂“四維”,包括:巨觀分析,產業分析,技術分析和心理博弈。
關於股市,沈一慧認為不要天天盯著股市看,否則你的心會隨著股市的跌宕起伏而搖擺不定,最終在追漲殺跌中一事無成。
這個說法也是博弈論的核心理論。博弈論認為,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棋手們都在精明慎重的相互揣摩、相互牽制。股市博弈論研究專家、中科院心理學博士楊新宇經過研究發現,股市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意識問題。比如,從道理上講,股價取決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即基本面;但是,經過大量的統計之後發現,股價的波動其實和基本面是無關的。比如上海石化,它的股價波動空間是從2元到8元,上下相差了4倍。但從該股的基本面上來說,它的內在價值是很穩定的。什麼原因使市場對它的價值定位有如此大的差異?那就是股票市場中對局各方的心理波動。沈一慧認為,正是這種“心理波動”在最大程度地影響著股市中人的行為。
“資本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人性中逐利的本性會肆無忌憚。這種本性使得資本市場本身不再是簡單的經濟行為,更多的是人性在貪婪、恐懼間不停搖擺的心理博弈。”在研究了楊新宇博士心理博弈理論的基礎上,沈一慧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得出了一個更加具體和更加具有指向性的結論。
“這種博弈心理反應在股票市場上就是在底部區間不敢於做大,在過程中總是因為短期的震盪而恐懼、煩惱,缺乏在上升趨勢中長期持有股票的堅定信念,而在高位時因為貪婪不能果斷撤離。在2006年至2008年的牛熊轉變中,多數人的這種心理症狀被暴露得一覽無餘。” (?拿掉)
巴菲特曾有句名言: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上升,在瘋狂中死亡。但在絕望中,不能拋棄人性弱點的人感到的是恐懼。這種恐懼使人膽小,喪失理性和判斷能力。“‘牛市’使人瘋狂,沒有思考能力。所以,在上個牛市中,中石油1塊錢沒人要,卻在48塊錢時被拚命買進。”
為什麼連那么多經濟學家和投資專家都會犯這個錯誤?因為人性的弱點——恐懼、花心和貪婪在市場中會得到盡情宣洩,因此心理博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克服人性的弱點。“看不清這樣的心理本質,是不可能在股市成功的。就連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牛頓也被股市挫敗,就說明了股市與智商沒有絕對關係。”
心理博弈是決定在股票市場投資中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技術高超的投資者,需要理性、冷靜、深思熟慮的場外思考,要得出正確率高的判斷,更需要在出手時能夠果斷準確。這個準確的定位,來源於沈一慧關於股市“四維理論”的另外三個方面:巨觀分析、產業分析和技術分析。股海沉浮他卻能夠做到遊刃有餘,這是沈一慧的獨門絕技。這不僅是他潛心八年學習的成果,也是他在四年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沈一慧在跟蹤分析了國際資本在近一個世紀內的流動規律和資本市場目前所處的歷史背景後發現,已開發國家無一例外地遵循了這樣一個發展軌跡:首先,經濟發展所遭遇的瓶頸迫切需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次,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資本市場開始出現巨大的融資需求;然後,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民間融資渠道應時登上資本市場的大舞台。
在民間資本蓄勢期,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企業的轉型升級,銀行作為傳統的融資渠道已經顯得力不從心;而富裕的生活所產生的龐大的民間資本迫切需要在新一輪投資中繼續發揚光大。沈一慧發現,美國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首次產業升級過程中,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引導社會民間資本進入資本市場,投入國家鼓勵的產業與行業,在為“遊資”找到出路的同時,更為產業順利升級換代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
資本發展軌跡驚人的相似。在中國,轉型升級已經出現;中國政府頒布檔案,“新36條”出台,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石油、化工等壟斷行業。
沈一慧再次證明,在分析能力上,他沒有打“誑語”。
巨觀分析之後是產業政策分析。如果說巨觀分析是尋找一塊肥沃的土地,那么產業分析就是思考在這塊土地上應該播什麼樣的種子。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加工貿易企業的轉移途徑是從歐美已開發國家到日本、亞洲四小龍,再到80-90年代的中國沿海地區,沈一慧認為未來的加工貿易重心將逐漸轉向中國內陸和越南、印度等地。隨著東部地區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遞減和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淡出,靠廉價勞動力賺取高額利潤的年代將一去不復返。從“中國製造”轉型“中國創造”,“資本運作”和“高科技”必將成為中國後工業時代的強大主題。
中國正在進入資本運作時代。而與此相應,金融服務業和普通服務業也將大展身手。湖州與上海接軌、上海郊區的區域優勢將愈發顯現。“高規格、高質量的服務性企業在現在已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未來將會得到更長足的發展。”沈一慧認為,產業分析就是尋找最具價值的產業。所謂最具價值的產業是時代發展最需要的產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並非是靠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計算出來的。
鑒於此,沈一慧已經將他的投資轉向科技股和消費股,並在中長期看好金融股。他大膽預測,接下來幾年,中國資本市場會上升到10000點;五年之內,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出現三大機遇,即消費的迅速發展升級,由產業升級帶來的高科技產業的突飛猛進和上海國際雙中心地位的確立。
“目前,金融股的下跌主要是受房地產的影響,而房地產的變動就是因為近期房產政策變動所帶來的人的恐懼心理。小波動,不影響大趨勢。”針對最近的股市動盪,沈一慧處變不驚,胸有成竹。
在最近接受《第一財經》和私募排排網的採訪中,沈一慧再次大膽預測:中國股市10年大牛市的第二波上攻行情已然展開;消費升級產業和金融產業將貫穿整個牛市行情;局部熱點還會不斷爆發,如科技產業(第二波的主力軍)、資源產業等。和四年前他號召大家進軍股市時有著一樣的堅定和信心。
在這個“四維理論“中,技術分析在沈一慧看來恰恰是“技術含量最低”的一維。“技術是一個物理命題,人人都能明白。它能夠確定的只是一個交易時機,目的就是尋找眾多產業板塊輪番上漲切換的轉折點,並擇機入場。。”他簡單地將技術分析如此歸結。
“正確判斷底部區間的到來,在歷史頂部區間出現的時候能夠果斷撤離,學會放棄,避免成為‘牛市大餐’的最後買單者。”沈一慧認為這是判斷一個投資者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素質。“事實證明,很多精於技術的人最終卻跑不出心魔的手掌,以致失敗的結局。” (?拿掉)
在熟悉了沈一慧的 (?拿掉)“四維理論”後,就很容易理解他如何能在2006年提出“十年大牛市”,為何能在股市一片瘋漲的2007年果斷退出並成功“逃頂”。
2006年8月至今,沈一慧在板塊輪動的節奏上作出了6次重大判斷:酒類消費品—銀行—二線藍籌股—大盤藍籌—汽車—科技。2009年6月,沈一慧在上海接受搜狐財經採訪時,提出“看好科技類、消費類板塊投資機會”的觀點。雖然這些預測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考證,但至少從目前來看他的判斷仍然是正確的。
挺進100億進軍陸家嘴(小標)
沈一慧的理想,是做中國的投資大師。他給自己的這個理想設定了一個時間表——十年之內。在這個十年時間表里,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資產規模達到100個億,進入中國資本的核心區域——上海陸家嘴。
沈一慧為了理想已經開始揚帆遠航。
2010年開始至2011年上半年,他計畫在浙江全省範圍內布局。從溫州和紹興基金的相繼發行來看,這個規劃圖的前奏已經打響。
2011年之後,他計畫在全國範圍內與優秀的金融機構之間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做強做大基金的發行規模和發行區域。
像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從白手起家到創造巨額財富,沈一慧能夠邁入行業內的“頂尖”行列,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但很多人往往會因為過去的業績而被蒙蔽了雙眼。然而,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智者,沈一慧早就以他的遠見卓識開始思考如何克服在做強做大的同時將要面臨的各項挑戰。
“首先,心態挑戰,要平衡由於良好業績可能產生的名利之心,控制急功近利的欲望。”沈一慧說,只要有遠大的目標在,航向就不會偏,他認為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接下來,公司將考慮出資成立一個專業的經濟研究機構。這個機構將集聚高質量的科研實力並以高學術水準來探討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之道,同時也為公司的發展培養後備人才。第三,是行業競爭。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擴大,必將會帶來血雨腥風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公司的實力、品牌和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將更加重要。”
沈一慧說:“我是經過股海洗鍊,在十多年的奮鬥中一步步從普通股民成長為如今的‘陽光私募’基金人。我有屬於自己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目前,慧安系列前四期產品的快速認購也證明了我個人的品牌價值已經顯現。”
“讓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是信託的責任,也是我的不懈追求。”目前,慧安運作成熟的前三期產品的資產已擴張了2.5倍。2009年7月至今,在整個大盤普跌近30%的情況下,慧安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一直保持正收益,最高時達到近50%的收益。 衡量一個企業的行業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僅要看其產生的財富利潤率,更要看其所彰顯的社會責任感。而作為一個優秀的“陽光私募”基金人,在這個利用錢賺錢的行業,如何用“錢”回報社會,更令人關注。像他的偶像巴菲特一樣,沈一慧已計畫將來把公司80%的股份用做公益事業。“投資是為了獲取財富,但我更希望把賺取的財富返回到有意義的領域。”沈一慧說。
從全省布局到全國戰略,從實力擴張到品牌打造,沈一慧所做的一切大手筆,都是為最重頭的大戲做準備——進軍有“東方華爾街”之稱的上海陸家嘴。
因金融危機,美國資本市場的元氣大傷,歐債危機使得歐洲資本市場也開始不斷惡化。歐美的資本市場優勢地位正在悄然發生轉移。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仍持續良好運行。早在2009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經濟金融雙中心。2010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該《規劃》將長三角定位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並明確了未來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定位為以上海為“核心”,構建六條各具特色的城市與產業發展帶。
在中國社會穩定、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與人民幣利率高於美元區利率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正與日俱增。據資料顯示,目前流入中國資本市場的熱錢估計在5000億至8000億美元。熱錢蜂擁中國的現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世界資本角逐的大幕已經拉開,能夠融入以上海陸家嘴為主體的中國資本“國家代表隊”,就是擁有了與國際資本正面競技的資格與實力。
綜合來看,無論是國家的政策引導,還是全球經濟的巨觀大趨勢,都注定上海就是未來世界資本的主要集散地,而陸家嘴就是這個集散地的“心臟”。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於自己的未來走向和定位,沈一慧像十二年前一樣清晰明了。“如果有一天我說自己已經在上海陸家嘴辦公,那就是告訴你,我的基金規模已經達到100個億。”沈一慧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記者說道。沈一慧正在朝這個資本市場的“心臟”部位挺進。
無論是100億,還是陸家嘴,這都只是沈一慧的短期目標。
越過這個目標,他會將視線投向更長遠的未來。
記者手記

相關採訪

文_本刊記者 唐紅麗
採訪沈一慧,剛一落坐,我問:“沈總,最近很忙吧?”
“不忙,我每天就是陪人喝喝咖啡,聊聊天。”
我愕然。替人手握數億計鈔票的人,這么閒?何況還是在風雲變幻的股海。
我不甘心,繼續問:“你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在看股票上?”
他愣了一下。像一位老者,眼睛從鏡片上邊看著我說:“我在交易時間內很少看盤。因為交易時間內股市的頻繁波動會影響人的心智,不利於做出理智的判斷。我們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在盤後理智、冷靜、深思熟慮後做出的。。”
“從來不看K線圖嗎?”
“幾乎不看。”
“那你平常怎么了解股市信息?”
“我只是把握巨觀和產業形勢以及股票的中長期趨勢,時常在網上瀏覽最新的政策信息。”
採訪期間,他的手機忙個不停。
“不用擔心,只是暫時下跌。大盤會繼續上漲,等待牛市吧。”他對電話那端的人說。這句話,他每接一次電話,都要重複一遍。
放下電話時他告訴我:“都是朋友打來的。股市最近的動盪,讓很多人心裡不安。”
電話再次響起。他覺得很抱歉。我說:“沒關係。你是很多的人主心骨。”
於是,採訪一直在這種接電話的狀態下持續進行。
沈一慧一直很耐心,對於每一個打來電話的人,他都是不急不躁的解釋。
在說到2007年的股市大逃頂時,我問:“你對自己從來都是這么肯定嗎?”
“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但是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採訪結束,我受朋友之託,向他詢問可否給一組有行情的股票。
“其實在上面的採訪中我已經說出了我現在和將來投資的股票。”
“能具體一點嗎?”
“目前在中國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背景下,科技是最有價值的產業,未來金融大發展,金融類股票必定會給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我是這么想的,也就這么說了,當然也是這么做的,這也是我不忙的原因吧!”
我再次驚嘆。
魯迅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其實,世界上本沒有神,修煉得久了,也就成了“神”。沈一慧對股市總有一股“神機妙算”的本事。但是,他說:“我不是神,只是在這條路上走得遠了,思考得多了。”
與沈一慧相處,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有卓越人格魅力的人。
給人講課,他能將高深的股市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讓聽者津津有味;幽默詼諧,往往一個有趣的比喻就能使在座者捧腹大笑之餘心領神會;儒雅親和,年輕的沈一慧既有青年人的陽光帥氣,更兼備學者的文雅談吐和平易近人的親和感,對於聆聽者,既是一種面對智者的洗禮,也是一種人格上的薰陶。
就在上個月的中旬,在溫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2010中國(溫州)民間資本發展高峰會上,沈一慧應邀作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機遇”的主題演講。在沈一慧的演講中,他出色的口才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精彩分析,贏得了與會者的共鳴,現場連續4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參加會議的人員包括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知名金融界學者、溫州地方政府領導和溫州企業家代表。而杭州慧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受邀參加峰會的“陽光私募”基金。
沈一慧在演講中只對溫州的企業家們說了四個方面的內容——2007年他在股市崩盤前的果斷清倉,他的“四維理論”,他對溫州資本走向的分析和他對中國目前產業發展背景的認識。沒有豪言壯語,但在座的無不為其折服。會後,一些機構和企業紛紛邀請沈一慧做投資顧問。
與國內眾多海歸的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不同,沈一慧沒有留過學,甚至連繫統的國內外經濟學知識也是靠自學而成。但是,他卻有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魄力,這種魄力絲毫不亞於喝過洋墨水的海歸們。
在這種魄力的背後,與其稱沈一慧是一個投資高手,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民間的智慧大師。他的智慧來自於廣泛汲取中國的傳統文化——哲學、陰陽、太極,甚至是中醫理論,再結合了巨觀經濟與產業經濟理論。沈一慧將這些根植於中國幾千年文化孕育而出的智慧結晶遊刃有餘地運用在他對股市的每一個認識中:他說股市像美女,用這個淺顯的比喻把複雜的股市心理解釋得通俗易懂;他說,股市似人生,人生也猶如股市般跌宕起伏;他說他能從一個人在股市裡的行為判斷出這個人的品性。
不少投資者採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研究股市,為了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會花很多時間去調查財務報表,甚至蹲在高速公路入口處數車輛以判斷高速公路的運營狀況。沈一慧以他智者的眼光和膽略,自上而下地分析股市,這是基於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的深刻認識,基於他對全球巨觀經濟走向的準確把握,基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會貫通。沈一慧很少看K線圖,不關心每天大盤的紅綠變換。但他一樣能對中國的股市了如指掌,股市在他心中早已丘壑分明。
能做到這般料“市”如神,這是基於他對中國發展形勢的了解,基於他對全球巨觀走向的把握,更基於他智者的眼光和膽略。很多人希望將“紙面上的東西”看透,而沈一慧卻致力於把“紙面背後的東西”看透。一個人有膽識不可怕,一個人有智慧也不可怕。但是一個同時具備智慧和膽識的人卻能威力無比。
沈一慧是南潯古鎮人。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商幫之一湖商的發源地就在南潯。在這個古鎮上,近代以“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為代表的南潯富商們,不僅在當時創造了富可敵國的財富,更對整箇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
如今,沈一慧帶著南潯商人延續下來的那種強大的鑽研能力和開拓精神,正在走出湖州,走向浙江,走向整箇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前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