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大橋

沅水大橋

常德沅水橋全長1407.86m,主橋為84+3x120+84(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邊灘區引橋為跨度25m橋面連續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其在南岸為7孔一聯,北岸4孔一聯。上部結構箱梁採用懸臂澆築法施工。主橋墩採用雙壁鋼圍堰施工。1986年建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沅水大橋
  • 全長:1407.86m
  • 建成時間:1986年
  • 地址常德市城區
簡介,全部翻修,

簡介

常德沅水大橋位於常德市城區國道207線和國道319線的交匯處,跨越沅水,中心號樁為2031+756。該橋西通黔、滇,北達鄂、陝。該橋由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設計。1981年12月,交通部批准修建常德沅水大橋初步設計是斜拉橋方案。1982年第2階段設計時,除原報方案外,曾就7個不同的斜拉橋方案作了比較。1983年4月,再次上報3個設計方案。
1983年5月,交通部重批初步設計,同意將1981年原批准的斜拉橋方案改為主橋為84+3*120+84米的5孔預應力混凝土單箱室連續梁方案。
大橋橋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箱型連續梁橋,其孔逕自南向北的布置是:7×25+84+3×120×+84+4×25+35×16+3×13,共54孔。全長1408米。5孔主跨為預應力連續梁,兩岸引橋分別設7孔和4孔25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北岸在T梁外設38孔16米和13米的引橋,採用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版,下部構造為雙柱式墩,通航水位最高為39.8米,橋下淨空8米;橋面寬:(15+2×2米)淨寬19米;設計荷載:汽—20級,掛—100級,人群350公斤/平方案;地震設計烈度:7度;通航標準:4級航道;橋面縱坡:主橋1.8%,引橋1.4%;橋頭北端引道長6.08公里,南端引道長7.27公里,均不低於二級公路技術標準。為配合城市景觀,在北岸常德市區防洪堤處,橋面拓寬54米,其中行車道21米,兩側各設定寬16.5、長31.3米的平台,台面有雕塑2尊。位於主河漕中的4個主墩基礎,採取用直徑16米,高18米的雙層鋼圍堰沉井施工。1號、2號墩基礎為直徑13.2米的圓形擴大基礎,基底嵌入岩層1.2—2米。3為直徑13.2米的圓形擴大基礎,基底嵌入岩層1.2—米。3號、4號墩基礎為高樁承台,均以7根直徑分別為2.4米與2.5米的樁,嵌入岩層分別為15米與11米,承台圓形直徑為14米,大橋資金總概算為3977.7萬元,其中交通部投資1200萬元,省財政撥款1000萬元,余為省公路養路費。全部工程用工130萬工日,鋼筋材6878噸,水泥2.033萬噸,木材3274立方米,瀝青480噸。
該橋是湖南省第一個採取“概算承包”辦法施工的橋樑建設工程。1982年2月,省長辦公會議決定,由常德行署和省交通廳共同組建“湖南省常德沅水大橋工程指揮部”,按概算包乾負責完成建橋任務。指揮部下設3個分指揮部:由原常德市和原常德縣各組建一個分指揮部,分別承擔北岸和南岸的橋頭引道工程及拆遷徵購任務,由省公路工程處(現為省公路橋樑建設公司)組成橋樑分指揮部,承擔1408米橋樑的施工任務。3個分指揮部與指揮部簽定承包契約,均按概算承包,對工程進度、質量、安全、造價等全面負責。該橋與1983年10月1日開工,1986年10月1日建成正式通車,按計畫提前3個月全面完成任務,成為湖南省橋樑建設工程不突破概算,保證質量,縮短工期的一個範例。建橋工程一開始,堅持監理工作嚴格把關,指揮部設3級監理機構,由1名副總工程師負責,並配備4名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擔任專職監理工程師。明確規定,分指揮部每月完成的工程量,必須經指揮部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建設銀行才按概算撥款。監理使用的檢測設備先進,經中間驗收和預驗收,在20項單項工程平分中,有19項優良,1項合格,優良率為95%。同時,按設計標準的靜載和動載試驗,應力和撓度都符合標準,經過省驗收委員會鑑定為全優工程。獲1987年國家建設工程質量金質獎。

全部翻修

2008年9月8日上午,在沅水大橋下一群工人正在緊張作業,對沅水大橋進行翻修。大橋這邊一位工人大叔正在擦洗大橋下的廣告牌及碑文,他擦洗得非常仔細,連廣告牌側面的灰塵也逃脫不了他的眼睛;那邊有幾位工人正在賣力地粉刷大橋的橋墩;在橋上面還有一位工人正在給扶手重新上漆……
據一位工人介紹,由於大橋滲水、雨水腐蝕、太陽曝曬等一些原因,沅水大橋的橋墩被腐蝕得很厲害。橋管所在了解情況後,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翻修。據悉,大橋翻修工程已展開20多天了,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完工大部分翻修工作。
一位路過的市民說:“常德沅水大橋是常德市的交通命脈,是常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常德展現其文明的一個重要視窗。此次對大橋進行翻修後,沅水大橋顯得更加的漂亮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