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什伯恩

沃什伯恩(C·W·Washburne,1889—1968),美國教育實驗家,博士,聞名於世的“溫內特卡制”創始人。1889年生於芝加哥城附近密西根湖畔一個小鎮。他的父親是醫生,他的母親非常關心兒童教育。沃什伯恩就學於帕克(他母親的親戚)任校長的師範學校附屬實習學校,接受新教育,這個學校與傳統學校不同,極重視兒童的個性發展,開展各項自由活動。當時,C·雷迪等熱衷於新教育的學者們常到帕克家來做客,因而童年沃什伯恩就能時常聽到新教育思想家們的議論。芝加哥是初期美國新教育(進步教育)運動的中心,這種環境直接影響了他的成長,他的整個教育思想萌發於這種童年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虛朋
  • 外文名:Carleton Wolsey Washburne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68
人物簡介,工作簡歷,主要著作,溫內特卡制,

人物簡介

沃什伯恩(C·W·Washburne,1889—1968)美國教育實驗家,博士,聞名於世的“溫內特卡制”創始人。1889年生於芝加哥城附近密西根湖畔一個小鎮。他的父親是醫生,他的母親非常關心兒童教育。沃什伯恩就學於帕克(他母親的親戚)任校長的師範學校附屬實習學校,接受新教育,這個學校與傳統學校不同,極重視兒童的個性發展,開展各項自由活動。當時,C·雷迪等熱衷於新教育的學者們常到帕克家來做客,因而童年沃什伯恩就能時常聽到新教育思想家們的議論。芝加哥是初期美國新教育(進步教育)運動的中心,這種環境直接影響了他的成長,他的整個教育思想萌發於這種童年時代。

工作簡歷

1912年12月,他在一個村莊當了一名教師。他在個別教學的實驗探索中樹立了一種信念:“把能力非常不同的兒童鑄入同一模子裡的強制,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是有害的,甚至是殘酷的。”他在學校工作中發現,同一年級兒童的算術能力有顯著的差別。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教學法必須反映這一簡單而明了的事實。他曾試行過自己的一些構想,如按能力編組(不按年齡),向同一組內的兒童根據個人能力提出不同功課等。
後來,舊金山州立師範學校校長F·伯克的教育思想對他教育思想的形成產生過很大影響。伯克從1913年開始在師範附屬學校試驗個別教學方法,“伯克個別體系”當時引入注目。這一體系的特點是:選擇適應於個別差異的單元制;學習進度個別化;廢除同一教材反覆使用制度;廢除家庭作業;有效利用自學教材及自學表格;重視輔助個別學習的討論等。沃什伯恩從1914年開始在這個學校受過5年的嚴格訓練,使其在伯克擔任的理科教學中學到了編制課程和編寫教材的方法。
1919年沃什伯恩被委派到芝加哥郊外密西根湖畔小鎮溫內特卡主持學校教育工作,他在那裡工作了25年。鎮上有4所學校,有115—120名教師。溫內特卡制就是沃什伯恩指導這裡的教師。和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從1920年開始,溫內特卡個別教學實驗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知不覺中被稱為“溫內特卡制”並廣為普及。
1936—1940年,沃什伯恩擔任進步主義教育學會會長。戰後,擔任駐義大利聯合國軍事委員會教育分會委員長。1930年、1935年、1956年,三次到日本進行訪問和講學。

主要著作

《溫內特卡公立學校調查》(1926年)、 《人類的改造者》 (1932年)、 《活的教育哲學》 (1940年)、《什麼是進步教育》(1952年)、《溫內特卡——一種教育實驗的意義和歷史》(1963年)。沃什伯恩主要以“學校適應於兒童個別差異”實驗研究著稱於世。

溫內特卡制

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和方法。 1919年創行於伊利諾州溫內特卡鎮的中國小,並因地名而得名。它是適應個性教學的形式之一。其目的是充分發展兒童的個性和才能,培養兒童的社會意識。採用此制的步驟:①確定學習目的。②編寫供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校正的教材(單元)和學習指導書。③準備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測驗,指定作業,進行指導。④用診斷測驗考查並記錄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成績。此制與道爾頓制相似之處很多,但也有一些不同點:①道爾頓制並不重視團體活動,而此制則把課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讀、寫、算、史、地等兒童所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一部分按學科進行,教材由教師指定,採用個別學習的方式;一部分是發展兒童的社會意識的活動,目的在培養他們團體生活的習慣、互助合作精神和發展其創造能力。這一部分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體育、音樂、美術以及學生自治等團體活動方式進行。活動結束後,由師生共同檢查效果,並評定每個學生的表現。時間安排是每日上下午各以一半時間從事個別教學,一半時間從事團體活動。②在道爾頓制的作業室內,學生之間可以分組互相討論研究,而此制則純系個別學習並自行校正自己的學習結果。③道爾頓制規定學生要把本月的各種工約全部學習完,才能學習下一個月的工約,而此制各科學習進度不受其他學科進度的牽制。溫內特卡制在20世紀30年代在一些國家很盛行,中國的一些地方也進行過實驗。但此制由於學科間進度不一,因此相關學科間不能很好聯繫,從而影響了學科的深入學習,同時也容易產生偏廢某些學科的現象。此外,在編寫自習與自行訂正的教材和診斷測驗方面也有不少困難等等。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後,此制日漸少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