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黃小米

沁水黃小米

沁水黃小米,山西省沁水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小米又叫穀子、粟米,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據《神農本草經》記述:“粟米味甜微寒,養腎氣,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

由於沁水縣特定的丘陵嶺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特別有利於穀子的生長成熟,有利其籽粒營養成分的積累轉化。沁水黃小米營養豐富,其營養價值超過粳米。小米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澱粉、維生素B1、B2和C等,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糧食之首。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水黃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水黃小米
  • 產地名稱:山西省沁水縣
  • 品質特點:色澤金黃,顆粒飽滿,米香濃郁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24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地貌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沁水黃穀子品種優良,種植的穀子品種有晉谷21、晉谷40、晉谷41和晉谷42,生長期為120—135天,耐旱、耐瘠,畝產250—300千克。沁水黃小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食之米飯香味濃郁,軟而不黏結,米香濃郁。
沁水黃小米沁水黃小米

營養價值

沁水黃小米營養豐富,其營養價值超過粳米。小米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澱粉、維生素B1、B2和C等,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糧食之首。
經山西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檢驗分析,“沁州黃”脂肪含量高達4.22%,比一般小米高1%—2.5%;可溶性糖類的含量為1.6%;蛋白質、脂肪含量均高於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纖維含量則低於其他糧食品種。《中國穀子品種資料目錄》中編入的1.1萬多個穀物品種,經專家鑑定沒有一個品種能比得上“沁州黃”。

藥用價值

沁水黃小米維生素有獨特之處,維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糧食之首,可和中、益腎、除熱、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瀉,對防止腳氣,周圍神經炎,消化不良有預防效果;維生素B2對防止口角炎、唇乾裂、陰囊炎、結膜炎、脂溢性皮炎有預防和治療效果,參與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維護正常的視覺功能和促進生長;維生素C對急慢性傳染疾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促進鐵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維持免疫功能,羥化5—羥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並促進非紅色素鐵的吸收沁水黃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豐富,其中鈣、磷、鐵的含量都比較高,可以起到強筋壯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等作用。
常食沁水黃小米可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腹瀉等,還具有養陰、壯陽、清熱、利尿等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有腎病者宜常食,脾胃虛者宜久食。

產地環境

地貌土壤

山西省沁水縣地勢西南高,東南低。四周群山環繞,西部大山更為險峻,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峰為西南邊界歷山自然保護區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處是在海拔520米的歷史文化名人趙樹理家鄉尉遲村。境內山多林密,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丘陵平川相間,中條山主峰歷山就在沁水縣境內,該區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
沁水縣土壤分布為4種類型:1、宜牧土壤,2、宜林土壤,3、宜農、林、牧綜合利用的土壤,4、宜農土壤。全縣土壤有機含量1.8%,全氮含量0.093%,全速磷9.98ppm,全速鉀128.88pm,有機質鉀、氮、磷養分充足,土壤pH值6.8—8.2,呈中性至微鹼性。

水文情況

沁水縣屬黃河流域,常年清水不斷,沁河為主幹河流,由安澤縣流經蘇莊鄉馮岳村入境,由加豐尉遲村出境入陽城,在沁水縣境內流長82千米。沁水縣水資源總量為9.88億立方米。

氣候情況

沁水縣氣候因地形複雜,差異顯著,屬典型的溫暖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冬天風多雨少,夏季潮濕多雨,西部涼爽,東部溫和,年氣溫平均在10.3℃左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610.6小時,年積溫≥14℃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為3100—4100℃,年均降水量643.7毫米,霜凍期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無霜期173天,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期,白天溫度高,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光合作用,夜間溫度低,減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於小米有機物質的積累。
沁水黃小米沁水黃小米

歷史淵源

小米又叫粟米,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沁水黃小米”又簡稱為“沁水黃”。中國北方盛產穀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條三山交界的歷山腳下沁水盆地米質最佳。
相傳在明代時,沁州檀山一帶有座古廟,廟裡住著幾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飢挨餓,他們看見廟周圍的土地荒蕪,就開墾出來,種上了糙谷。經過幾年的精心栽培馴化,糙谷發生了神奇的變化。這種穀子,色澤蠟黃,顆粒圓潤,狀如珍珠,晶瑩明亮。煮成飯後鬆軟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為“爬山糙”。
清康熙年間,保和殿大學士為沁州人士,人稱“吳閣老”。在衣錦還鄉時,聽說“爬山糙”品質極佳,狀似金珠,熬稀飯鍋邊不掛米粒,蒸飯、切飯香甜味美。為了證實傳言,便親自到檀山廟內品嘗,方知名不虛傳。當時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稱之為“沁州黃”。在還朝時還帶了一些小米獻給康熙。康熙食後,大加讚賞。這樣“沁州黃”便成了年年進貢的珍品。因吳閣老使“沁州黃”名揚朝野,久之,“吳閣老”也就成了“沁州黃”的代名詞。
又傳,《康熙字典》的總閱官陳廷敬是康熙的老師,康熙為了表達對老師母親的尊敬,前來探望,時值酷暑,陳廷敬的母親住在沁水縣界內的“老母庵避暑山莊”,陳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康熙看到小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食之米飯香味濃郁,軟而不黏結,龍顏大悅,便在山莊門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涼,看到一首打油詩,“舜王耕歷山、悠悠五千載、天下稻花揚、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帶沁水黃小米回宮食用,並提筆在大白松樹根部的石壁上揮毫寫下了“玉質龍鱗”四個大字,現碑文尚存,從此,“沁水黃小米”就成了宮廷貢品。
民國八年(1919年),沁州黃”小米在參加印度國際博覽會飲譽海外。

生產情況

2018年,沁水黃小米種植面積10萬畝,年總產可達3000萬千克。
沁水黃小米沁水黃小米

產品榮譽

2003年,沁水黃小米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
2005年,沁水黃小米註冊商標被列為“山西省著名商標”。
2008年,沁水黃小米被山西省名優中心列為“山西省名牌農產品”。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水黃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沁水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西北部,中條山東北,黃河支流沁河中游。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岳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縣、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寧峻山與浮山縣、安澤縣、長子縣毗鄰。沁水黃小米產地範圍為:沁水縣的中村鎮、土沃鄉、張村鄉、龍港鎮、樊村河鄉、蘇莊鄉、鄭莊鎮、端氏鎮、加豐鎮、鄭村鎮、胡底鄉、固縣鄉、十里鄉、柿莊鎮等14個鄉鎮,涉及25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7′00″—115°55′00″,北緯35°24′00″—36°04′0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T391的要求。土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紅壤土、黃壤土、紅粘土或紅沙土。土壤有機質含量2%以上,PH值在7左右。地理環境:地勢高、基本平坦、海拔800—1200米的嶺地或灘地。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500—2600小時。氣溫:季節性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溫度不小於10℃的年活動積溫3000—3400℃,全年的平均氣溫18.5—20℃為宜。雨量適中,平均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為宜。本區域大氣通風良好且符合GB3095標準的規定。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用已審定選擇推廣的、經生產實踐認可的、高產優質、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強的並適合於本地積溫條件的優良品種晉谷21、晉谷40、晉谷41、晉谷42。種子純度和淨度98%以上,發芽率大於90%,含水量在14%以下。播前一周,將種子在陽光下晾曬2—3天。播前3—5天,用10%的鹽水溶液浸泡,撈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等,將下沉飽滿籽實撈出,用清水洗淨,晾乾待播。
(3)生產過程管理:選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選茬:選擇前茬三年以上未使用高殘留農藥的大豆、小麥及耕作條件好的玉米、高粱茬,避免重茬和迎茬。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結合間苗定苗進行,應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做到除草務盡,深淺一致,防止傷苗壓苗。第二次中耕在穀子拔節後,結合追肥進行深中耕,深度7—8厘米。
鬆土通氣,消滅雜草。第三次中耕在孕穗期進行,深度一般以5厘米為宜。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農業、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農藥使用嚴格遵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規則。主要病害防治:穀子白髮病一般在孕穗期至灌漿期發生,發現病株連根拔起清除,帶出大田燒毀,並實行多次輪作倒茬。主要蟲害防治:粟灰螟一般在拔節後期發生,主要防治辦法是在秋後焚燒根茬、清除根茬、人工滅蟲。六月上中旬(具體時間按當地蟲情測報),用樂斯本1000—1500倍液葉噴,公頃用藥液780千克,防治穀子鑽心蟲。
(4)產品收穫後處理的規定:收穫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蠟熟末期或完熟期進行收穫。此時穀子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捎帶綠色或呈黃綠色,籽粒變硬,成熟(斷青)時及時收穫。收穫要求要做到單收、單運、單脫粒、單儲存、確保打、運、儲及加工過程中不發生第二次污染。
(5)生產記錄要求:加工過程要精益求精,把好“五關”:原料購進關、清雜除塵關、碾拋分級關、探測色選關、包裝計量關。生產過程中經過清雜、除塵、排癟、礱穀、扒殼、碾米、拋光、色選、金屬探測、分級、計量、包裝、檢驗等工序完成。生產記錄要求必須建立地理標誌農產品沁水黃小米生產檔案,應詳細記錄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採收、加工等各環節所採取的具體措施。

專用標誌使用

沁水黃小米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等級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沁水黃小米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