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末世紀

片名:末日侵襲
其它譯名:世界末日/ 決戰末世代
英文:Doomsday
類型:劇情 科幻 恐怖 驚怵 動作
上映:2008年03月14日
地區:英國
演職人員
導演:尼爾·馬歇爾(Neil Marshall )
演員表:
羅拉·邁特拉 .... Eden Sinclair
馬爾科姆·麥克道爾 .... Kane
鮑勃·霍斯金斯 .... Bill Nelson
埃德里安·萊斯特 ....
亞歷山大·塞迪 ....
西恩·帕特維 ....
Nora-Jane Noone ....
Rick Warden .... Chandler
馬丁·康普斯頓 ....
劇情介紹
有的時候,所謂明智的決定,只是代表著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已。時間定格在2008年,一種靠皮膚接觸就能夠傳染的致命病毒在英國肆虐,該病毒傳染力極強,感染者無一生還。短短几天之內,重災區蘇格蘭就有幾百萬人不幸遇難。英國的政府機構想不出任何良策來控制病毒,為了阻止病毒擴散而危及到全人類的生存,政府只有痛下決心將蘇格蘭地區隔離,期望能藉此控制住病毒的傳播。每一條高速公路、高架橋和鐵路,都有軍隊把守,嚴禁任何車輛進出的同時,還修建了高高的鋼鐵圍牆以加固封鎖,往日恬靜優美繁華錦簇的蘇格蘭如今成為了被遺忘的部落,成了病毒肆虐的天堂。被困其中的人們只有坐以待斃,毫無生存的希望……
2033年,當人們幾乎將這件事情忘在腦後的時候,病毒又重新出現在人類的世界,這次竟然發生在了人口高度集中的倫敦,政府25年前做出的那次所謂“保護大多數人生命”的隔離計畫也就此宣告失敗。為了拯救人類的未來,首相麥可·卡納里斯緊急傳喚了國家安全部長官比爾·尼爾森。首相將手頭隔離區的衛星圖展示給了尼爾森,圖中反映在與病毒接觸25年後隔離區中依然有人類存活,這說明了這些人身上一定有著針對病毒的抗體。為了獲取這種抗體以研製解藥,尼爾森迅速召集了一批他手下最優秀的專家組成了一個專家小組,決定冒著風險進入那塊已經被遺忘的孤獨之地,找到對抗病毒的反作用藥劑。小組由堅韌的女指揮官伊登·辛克萊領導,25年前她被迫將母親留在隔離區自己踏上了離開的直升機。
多年來她心中一直對母親惦念不忘,這次任務對於她來說更有如回家一般。不過,一旦進入了黑暗的病毒隔離區,探險隊們就只有靠自己了。她帶領著隊員們踩著滿大街的屍體,進入了那片被遺棄的疫區,卻驚訝地發現,這塊被隔離了25年的地方,早就變成了荒蠻之地,裡面滿是兇狠、充滿野性的倖存者,而且在無政府的狀態下,衍生出了類似於部落之間的派系爭鬥。伊登和她的隊員不幸地走進了兩個嗜血成性的派別之間的夾縫中,只能不斷地戰鬥,才能在這裡爭取到生存的權力。為了人類的命運,探險隊踏上了義無反顧的旅程。
《末日侵襲》的出現,見證的是那位廣受讚譽的新銳導演尼爾·馬歇爾到目前為止所奉獻出的規模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之前他已經因為《暗襲》和《閃靈戰士》這兩部優秀的影片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對於英國人馬歇爾來說,為了這部影片,他已經儘可能地在結合扣人心弦的動作場面和驚心動魄的恐怖懸疑,然後加進一種並不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主義風格和噩夢般的地形地貌進行修飾。對於現代過於依賴CGI的電影工業來說,馬歇爾反其道而行,沒有押寶在電腦數碼所創造出來的浮華效果上,而是傾向於創造一種曾經伴隨著他長大的類型電影--在什麼都講究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情況本來就是非常少見的,馬歇爾坦率地說:“就《末日侵襲》這部影片來說,我惟一堅持而且永遠不會動搖的,就是把它製作成一部追求真實的動作片。現在確實已經很少有人這么做了,我想的是,在真實的環境中使用真人表演,做一些真正危險的特技,不藉助電腦的合成,不要綠屏,不要威亞,只要那些瘋狂的特技表演,比如說從時速80英里急駛的汽車裡跳進跳出,拳拳到肉的近身搏鬥。雖然是以一種頗為‘古老’的方式,但這部影片仍然代表著我對未來的一種想像。”
在製片人尼迪克特·卡福爾(Benedict Carver)水晶天空影業的主席看來,只要是將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和尼爾·馬歇爾名字聯繫在了一起,就意味著他們正在經歷著一種電影方面的進化,他們先是從預算少得出奇的小製作開始,然後逐級升高,到了現在,他們已經在製作像《世界末日》這種重量級的大製作了,幾乎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而然又值得期待的前進,卡福爾說:“《閃靈戰士》是一部非常出色、經濟又節儉的影片,《暗襲》也是如此,都是由馬歇爾既編又導的。如果你是一位好導演,就能夠掌控任何規模的影片,根據我的觀察,前兩部作品足以顯示出馬歇爾無人能及的電影才能,肯定能夠將這部《世界末日》拍得一樣優秀。”
影片還能夠讓你想起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非常引人注目、流行的類型片,雖然它明明確確是一個現代體制下的產物。製片人史蒂夫·保羅(Steve Paul)表示:“這部由尼爾·馬歇爾創作的最新作品,靈感來自於過去的那些‘後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說《紐約大逃亡》、《戰士幫》、《最後一個人》和《瘋狂的麥克斯》。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過《世界末日》,讓人們回憶起那個時候的約翰·卡朋特和喬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偉大的類型片導演。這部影片確實代表著我們在向那個時代致敬,不過馬歇爾也為它注入了獨特且原創的混合風格。”
最開始的時候,尼爾·馬歇爾想像著一個超現代化的動作英雄,在一個很有“後世界末日”風格的地方,與一位穿著盔甲的騎士作戰,這就是《末日侵襲》中所講述的故事的雛形,馬歇爾說:“我突然靈光一現,想到這種類型片,在電影工業中許久不曾出現過了,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回到那些我曾經非常熱愛的電影氛圍當中”。
不過電影人們同時也意識到,以這種後現代主義的風格去表現一種畫面,本身就有著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尼迪克特·卡福爾說:“我們知道這將會是一部很難統一融合的影片,因為基本上而言,它是一部規模很大的作品,可是我們又不想在裡面投入太多的預算。而且尼爾·馬歇爾希望所有的特技都是由真人完成的,不能過於依靠電腦特效。所以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地方,那裡看上去會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而不是靠電腦的幫助製作出我們要的效果。”
想要拍出真實的感覺來,還必須得找一組願意承擔這樣的表演的演員,他們能夠做到揮拳重擊,忍受特別的疼痛,剃光頭,劍斗場面,汽車追逐,食人盛宴,群毆場景,甚至更多。
《末日侵襲》製作過程  差不多五年前,尼爾·馬歇爾就開始著手劇本的創作了,而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中心角色伊登·辛克萊展開的,當馬歇爾描述這個角色時說:“伊登是一個精明頑強的戰士,是未來世界中最冷酷的殺手,只是在她前進的路上,她的靈魂已經迷失了方向。伊登完全是體制下的產物,卻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出生背景,將她與整個故事通過一種非常情緒化的層面聯繫到了一起:她的任務不僅是尋找治癒病毒的疫苗,同時也走上了一條救贖和重拾靈魂的歸鄉之路。伊登不得不重新面對被壓抑著的人性,事實上,蘇格蘭是她的故鄉,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當她還是一個小孩時丟失的一切。病毒給她的家鄉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所以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必須要獨立,因為除了她自己,她沒有任何人能夠依靠。伊登是在街頭學會的格鬥的藝術,這么做也只是為了在男人之間爭取生存的權力而已。”
在之前的作品中,尼爾·馬歇爾挑選的大部分是相對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他還曾對外宣布過,自己有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使用相同的卡司,就像導演約翰·福特那樣,他說:“這個想法非常理想化,我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與相同的面孔合作,然後每一次嘗試著挖掘他們身上不同的層面,給他們新的角色,這樣他們會因為改變而從表演中獲得樂趣。與此同時,我當然也會找一些新面孔加入進來,注入一些新鮮的活力。”
這位集編劇與導演於一身的電影人還表示,他必須選好飾演各個角色的演員,才能通過想像他們的一些行為來下筆創作劇本,當然,他也沒必要為已簽約的特殊演員去特別潤色一些角色。總之,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他都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思路,事實上,為了尋找飾演伊登的合適人選,尼爾·馬歇爾還舉辦了一次公開的試鏡。
在那些前來試鏡的人當中,一個名叫羅拉·邁特拉的英國女演員脫穎而出,她現在居住在洛杉磯,由於她在一系列像《波士頓法律》和《整容室》這樣的電視劇以及電影《生死狙擊》和《靈數23》中都有出色的表現,給她提升了不少印象分。導演尼爾·馬歇爾說:“她在試鏡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棒,當我們後來在倫敦再一次見到她時,就意識到我們找到了伊登,她對這個角色的強悍與堅韌解讀得恰到好處,同時也能理解伊登內心世界所經歷的情感變化,以及與過去那種千絲萬縷的聯繫”。
羅拉·邁特拉也憑著一位專業演員的敏銳嗅覺,頃刻之間就找到了伊登這個角色的特別之處,她說:“她因為看到了自己家鄉的現狀,而幡然醒悟。因為需要執行一個特殊的任務,她回到了那個出生的地方,並抓住了這次機會,開始尋找一切事件背後的真相。她經歷的事情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和複雜,在由尼爾·馬歇爾創造、融合了歷史、風格、文化和瘋狂等各式各樣的想像的世界中穿行。伊登並不是那種會主動去承擔責任的人,她只是清楚地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模樣。她不是那種無知的女人,更不是一隻‘母老虎’,但她卻實際又嚴肅。伊登是那種具備了街頭智慧的倫敦女孩,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我一樣,她必須擁有一定的身體外形,可是我不想讓她看起來就好像天天24小時都是在健身房度過的模樣。”
羅拉·邁特拉對於第一次與導演尼爾·馬歇爾會面並討論角色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她意識到他的信心是如此地明顯,而且在創造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得到了發行公司的全權支持。他們還討論了,大銀幕上這種動作女英雄是如何被重複地粗魯地對待的,他們共同找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琳達·漢密爾頓在《終結者》中的角色,另一個是《異形》系列的西格妮·韋弗。當邁特拉努力地在這些強悍的女性角色身上找靈感的時候,她還受到了兩位男士的影響,她說:“在一些場景的拍攝中,我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梅爾·吉勃遜或哈里森·福特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