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關

汪關

汪關,[明]字尹子,歙縣(今屬安徽)人,家婁東(今江蘇太倉)。明代著名篆刻家。原名東陽,字杲叔,後得漢“汪關印”遼更名。其手制印章,為時所重。陳芷洲(浩)嘗摹其印。著印式。《廣印人傳》

基本介紹

  • 本名:汪關
  • 字號:字尹子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安徽
個人簡介,主要成就,

個人簡介

汪關對漢印獨有所鐘,功夫也下得最深,他以沖刀法直追秦漢鑄印,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何震的工整典雅的新格局。其篆法嚴謹,刀法堅實挺拔,章法工穩停勻而富有變化。他的印章主要是取法工穩精美一路的漢銅印和玉印,而又行以沖刀,所以刀法穩重而靈動,加之其章法上分間布白,嚴整茂密,十分精到,因此形成了典雅秀逸的風格,人稱“婁東派”。周亮工文彭以後的篆刻家分為“猛利”和“和平”兩派,推何震為“猛利”派的代表人物,推汪關為“和平”派的代表人物,可見其當時的名望。倘以精、工方面的造詣論之,明代可說無人與之匹敵。汪關的印作一方面品味高雅,藝術內蘊深厚,另一方面構造工巧精緻可愛。因此,不僅為書畫家所重,而且那為一般人所喜愛。明末許多文人士大夫如董其昌王時敏文震孟、惲本初、歸昌世李流芳錢謙益、趙文佩等人的用印,大都出自汪關之手。
中國明代篆刻家。原名汪東陽,字杲叔,後得漢銅印“汪關印”,更名汪關,字尹子。安徽歙縣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萬曆、崇禎(1573~1644)年間。寄居江蘇婁東,與程嘉燧、李流芳交往甚密,其居室稱寶印齋,清陳浩曾經把他所刻印摹集為《寶印齋印式》4卷。

主要成就

汪關篆刻以漢印為法,善用沖刀,刀法工整穩實,布局勻稱圓活,有時寓方於圓,靈秀婉暢,深得漢印的神髓。他的印章風格恬靜華貴,有書卷氣息。他還能刻玉印和銅印,但傳世作品不多。汪關因家居婁東(今江蘇省婁東縣),篆刻有婁東派的稱號。清初沈世和、林皋的篆刻深受他的影響。汪關,字尹子,原名東陽,字呆叔。萬曆甲寅(公元64年)因得一一顆漢“汪關”的銅印,喜其精美,故改名為“汪關”,並以“寶印齋”名其室。安徽歙縣人,住江蘇婁東(婁縣,今太倉縣)時,與程嘉燧、李流芳諸人過從甚密。程乃著名詞人(字孟陽),“頗為尹子延譽四方,以故其手制甚為時流所重,子宏度亦以此名”。李流芳評他:“能淹有秦、漢、宋、元之長,而獨行其意於刀筆之外者,不得推呆叔。吾謂長卿而後,果叔一人而已。” 汪關的印章特點,是在學習三橋的溫雅、秀潤一路的基礎上,再上溯漢印,觀察入微,能得漢鑄印之精髓,形神兼備,為明人追漢而又能出新意者,形成他精嚴而雅妍的個人風格,為時人所重。《印人傳·書沈石民印章前》提到,文彭之後分兩派繼承發展,“以猛利參者何雪漁”,“以和平參者汪尹子”,將何、汪兩人並稱,能得文氏真髓,可見評價極高。汪氏風格形成的諸因素,細析之,其主要表現: 在刀法上,善以沖刀作印。雪漁以沖刀表現出猛利之風,尹子以沖刀則表現為和平之意,兩人同一刀法,表現則截然兩種風貌。究其原因,這就是汪關能上追漢鑄印之靜穆、含蓄之氣,用刀光潤、穩健、含蓄。如他的白文“徐沂私印”、“王與稽氏”,表現出渾融儒雅、靜逸沖和、古穆持重,較之於明代其他仿漢者,少了些薄露之時弊。朱文印“子孫非我有,委蛻而已矣”、“王節之印”,則是從漢朱文印蛻化而出,線條中鋒挺拔、含蓄,方中有圓,渾穆有致,極少露出刻刀轉折的痕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