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諸豪

汪諸豪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計畫”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研究人員、“111計畫”證據科學創新引智基地聯絡人、國際訴訟法協會(IAPL)會員、國際證據科學協會(IAES)理事、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證據科學》雜誌英文編輯、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國際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2011計畫”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海外合作研究中心---中澳司法文明研究中心(CAPJC)中方主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LLM、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摩爾法學院JD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諸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金華市
  • 出生日期:1984年 
  • 職業:大學教師、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 
  • 畢業院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證據法學 
  • 職務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學術代表作:《艾倫教授論證據法(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籍      貫:浙江省衢州市
個人資料,主要兼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學術成果,學術著作,學術論文,主持項目,學術交流,學術會議,獲獎情況,

個人資料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11計畫”證據科學創新引智基地骨幹成員、聯絡人
主講課程:美國證據法、美國契約法、法律英語

主要兼職

國際證據科學協會(IAES)理事、執行副主管
國際訴訟法協會(IAPL)會員
《證據科學》雜誌,英文編輯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雜誌,審稿人(2015)
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小組負責人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國際交流合作辦公室主任
2011計畫”中澳司法文明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

教育背景

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法律科學博士候選人(2017 -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itzker School of Law, S.J.D. Candidate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摩爾法學院,職業法律博士(2011)
Indiana University - Bloomington Maurer School of Law, J.D.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200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School, LL.M.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本科(2006)

工作經歷

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 2012年12月–至今;
美國洛克律師事務所(Locke Lord LLP)達拉斯總部 2011年5月–2012年9月,律師;
美國霍金路偉律師事務所(Hogan Lovells LLP)北京代表處 2010年7–9月,實習律師;
英國史密夫律師事務所(Herbert Smith LLP)北京代表處 2010年6–7月,實習律師;
英國路偉律師事務所(Lovells LLP)北京代表處 2009年6–9月,暑期實習。

學術成果

學術著作

(一)英文作品
  • Judici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views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 edited by Zhuhao Wang, published in Australia by David R A Caruso Publishing, ISBN 9781921207273 (ebook: pdf), 2017(《當代中國司法文明:證據法學與法庭科學評論》,汪諸豪編,澳大利亞大衛·R A·卡魯索出版社,2017年);
  • Proof in Modern Litigation: Evidence Law & Forensic Science Perspectives, edited by David Caruso and Zhuhao Wang, published in Australia by BARR SMITH PRESS,ISBN 978-1-925261-48-6, 2017(《現代訴訟中的證明:證據法學與法庭科學視角》,大衛·卡魯索、汪諸豪編,澳大利亞BARR SMITH出版社,2017年)。
(二)譯著
  • [美]羅納德·艾倫著,《艾倫教授論證據法(上)》,張保生王進喜、汪諸豪 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2014 年9月)。
  • [美]羅納德·艾倫等著:《證據法:文本、問題和案例》(第六版),張保生、王進喜、汪諸豪譯,滿雲龍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計畫 2017年出版);
  • [美]Aviva Orenstein著:《證據法要義》(第二版), 汪諸豪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計畫 2017年出版)。
(三)教材
  •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證據法學》(第二版),張保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參編,負責第九章第1、4節“證明過程”的編寫)(2014 年 9月出版)。

學術論文

(一)英文論文
  • Zhuhao Wang & Yanni Huang:The Admissibility of Pre-Trial Testimonial Transcript: A Discussion over Practice of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s, to be published(《庭前證言筆錄的可采性:中國與國際刑事法庭實踐討論》,入選第六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優秀論文,2017年);
  • Zhuhao Wang: A New Evidentiary Frontier: Considerations in Admissi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Judicial Civi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views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 Page 21-32, David R A Caruso Publishing, ISBN 9781921207273 (ebook: pdf), 2017(《證據法的新前沿:中美兩國比較視角下的電子證據可采性考量》,收錄於《當代中國司法文明:證據法學與法庭科學評論》,澳大利亞大衛·R A·卡魯索出版社,2017年,第21-32頁);
  • Zhuhao Wang & David R. A. Caruso: Is an Oral-Evidence Based Criminal Trial Possible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and Proof, 2017, Volume 21(1-2) 52–68(《國際證據與證明雜誌》,2017年第1-2期);
  • Zhuhao Wang:A New Evidentiary Frontier: Considerations in Admissi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from a Comparative Law Perspective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 Adelaide, Australia, July 22-23, 2015(《證據前沿:中美比較法視角下的電子證據可采性考量》,第五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澳大利亞,阿德萊德,2015年7月);
  • Zhuhao Wang:An Alternative to the Adversarial - Studies on Challenges of Court-Appointed Expert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Special Edition, Volume 2, Issue 1, 2016(《對抗制的一種替代方式——法官聘任專家證人之挑戰研究》,載於《法庭科學與法醫學雜誌》2016年第1期);
  • Zhuhao Wang:Why Chinese Witnesses Do Not Testify at Trial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Foundations of the Law of Evidenc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cago, Illinois, November 21-22, 2014, hosted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為什麼中國刑事案件中證人不出庭作證》,載於《巴西訴訟法雜誌》(REVISTA DE PROCESSO)2015年7月;另載於《波士頓大學國際法律評論》(Bos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2015年線上刊登;收錄於2014年11月21-22日,“證據法基礎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國際研討會,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主辦);
  • Zhuhao Wang & Jia Li:Interactions between National Judicial Practice and Supranational Legal Values: Reflections on China’s Evidence Legislation Development, CHINA LEGAL SCIENCE, Volume 2, November 2014, Number 6,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cedural Law Seoul 2014 Conference(《國內司法實踐與跨國法律價值之間的互動:對中國證據立法進程的思考》,載於《中國法學》(英文版)2014年11月第6期;
  • Jia Li & Zhuhao Wang:Observations on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a’s Evidence Legislation Movement in a Global Context,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ume 21, Issue 2(《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證據立法活動觀察》,載於《印第安納環球法律研究》2014 年 8 月)。
 
(二)中文論文:
  • 汪諸豪、黃燕妮、梁遠航:《海外名師教學成果的固化和延展模式探索》,載於《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文選》2016年第1期;
  • 汪諸豪:《美國法中基於品格證據的證人彈劾》,載於《比較法研究》2015年第2期;
  • 汪諸豪:《法學院課堂中的沉默不是金——開導“沉默一族”學生主動談論法律的若干策略》,載於2014年第4期《中國法學教育研究》;
  • 汪諸豪、沈鵬:《刑事證據規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性——基於馬鞍山市兩級法院的調研》,載《人民論壇》2014年第17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4年第10期;
  • 汪諸豪、樊傳明、強卉:《美國法中基於品性證據的證人彈劾》,收錄於《第四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3 年 7 月;
  • 汪諸豪:《美國跨境證券訴訟屬人管轄權問題探析》,載《人民論壇》2012年第8期。
 
(三)譯文:
  • [美]羅納德·艾倫著,汪諸豪、戴月、柴鵬譯:《司法證明的性質:作為似真推理工具的機率》,載《證據科學》2016年第3期;
  • [美]羅納德·艾倫著,汪諸豪、李吟、蔣毅譯:《證據法的法域範圍》,載《證據科學》,2015年第3期;
  • [美] 愛德華·程著,汪諸豪、王振禹、梁遠航譯:《穿越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的思考》,載《證據科學》,2015年第5期;
  • [澳] 布魯斯·蘭德爾著,汪諸豪譯:《澳大利亞法院對專家證據的採納》,載《證據科學》,2014年第5期;
  • [澳] 安德魯·立格特伍徳著,汪諸豪譯:《法庭科學的表述與法律證明》,載《證據科學》,2014年第4期;
  • [美]羅納德·艾倫著,汪諸豪譯:《專家證言的概念性挑戰》,載《證據科學》2014年第1期;
  • [美]羅納德·艾倫著,汪諸豪、李吟譯:《證據法革新的框架》,載《證據科學》2013年第5期。

主持項目

  •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民商事案件為視角的域外證據分類及採信標準研究”(17CFX018);
  •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證人彈劾制度研究”(13YJC820073);
  • 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國際暑期學校海外名師教學成果的固化和延展模式探索”;
  • 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橫向科研項目“貫徹落實以審判為中心與證人出庭制度研究”;
  • 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橫向科研項目“證據裁判原則套用研究”;
  • 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校級項目“交叉詢問在法庭審判中的作用”。
  • 成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訴訟證據規定研究”(11&ZD175)。

學術交流

高級訪問學者(2017年1-2月),中澳司法文明研究中心(China-Australia Research Partnership for Judicial Civilisation),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Adelaide Law School, Australia)。
汪諸豪

學術會議

  •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第六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2017年8月,做20分鐘英文演講“The Admissibility of Pre-Trial Testimonial Transcript: A Discussion over Practice of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s”);
  •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Procedure and Judicial Civilization(國際刑事司法程式與司法文明研討會,浙江大學,中國杭州,2016年3月,做英文報告“Searching for the Best Rules of Evidence: China's Evidence Legislation Movement, U.S. FRE, Rules of Evidence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s and Beyond”);
  • Sino-German Seminar on Criminal Justice(中德刑事司法論壇,德國馬普外國與國際刑事法律研究所,德國弗萊堡,2016年1月,做英文主題發言“A Trial to Modernity: Observations on the New Developments of China's Evidence Legislation Movement in a Global Context”);
  •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第五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澳大利亞阿德萊德,2015年7月,做英文演講“A New Evidentiary Frontier: Considerations in Admissi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from a Comparative Law Perspective”);
  •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no Swiss Evidence Science(首屆中瑞證據科學國際研討會,中國海口,2015年1月,做英文演講“An Alternative to the Adversarial - Studies on Challenges of Court-Appointed Experts”);
  •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第四屆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北京,2013年7月,提交論文《美國法中基於品性證據的證人彈劾》);
  • The Foundations of the Law of Evidenc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rganized b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證據法基礎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主辦,美國芝加哥,2014年11月,提交論文Why Chinese Witnesses Do Not Testify at Trial in Criminal Proceedings,並在大會Reform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hina環節做英文演講);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cedural Law Seoul Conference 2014(國際訴訟法協會年會,韓國首爾,2014年10月,提交論文Interactions between National Judicial Practice and Supranational Legal Values: Reflections on China’s Evidence Legislation Development,並在大會第2.2環節Interactions between National and Supranational Levels of Jurisdiction做英文演講)。

獲獎情況

2015-2016年度,中國政法大學“青年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