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應洛

汪應洛

汪應洛,1930年5月出生於安徽省涇縣,管理科學與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現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1955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第一任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工程學科評審組召集人,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院務委員會主任); 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副院長。

汪應洛主要從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的科研與教學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應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涇縣
  • 出生日期:1930年5月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 主要成就: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8年獲得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獎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學術兼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汪應洛隨家碾轉遷往重慶,國小期間是在日本侵略軍狂轟亂炸的戰爭環境中度過的,住家被炸平燒成灰燼,上學途中曾爬過橫屍、血流的街道,幼小的心靈經受了血與火的錘鍊,自幼培育了仇日愛國,發奮學習,振興中華的志向。抗日戰爭勝利後,舉家遷往上海,對於得來不易的和平環境,他立志勤奮學習,嚮往科學救國,高中三年,培育了良好的文化素養,奠定了紮實的數理基礎,但是,也形成了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數理化的不問政治的傾向。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解放大軍的炮聲和上海人民的鞭炮聲,終於把他震醒,轉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當年他同時考取了交通大學和聖約翰大學,革命的潮流使他選擇了民主保壘——交通大學工業管理工程系。
1952年,由於院系調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大學期間,經歷了一系列政治運動,在黨、團組織的教育、帶動下,作為一個青年學生經受了歷次政治運動的鍛鍊和考驗,在交通大學這個革命熔爐的錘鍊下,他背叛了資產階級的家庭,與資產階級思想和小資產階級情調決裂,先後參加了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
1952年,中國開始第一個五年計畫,吹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號角,他堅決回響黨的號召,奔赴祖國建設的第一線。畢業後返回交通大學,從事管理工程教育事業。
1958年,又回響祖國的召喚,義無反顧地全家隨校遷往西北,在西安交通大學任教,80年代以來,他率先在中國推動系統工程在社會、經濟系統的研究和套用。受國家科委和教育部的委託,主持制訂系統工程科學發展規劃,主持十餘項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開創性科研成果。並積極推動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推廣套用,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從事管理工程的研究和教育 50 餘年來,始終站在學科發展前沿,開展了大量系統的、開創性的工作,為我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和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及相互融合做出了重大貢獻,將其理論與方法綜合套用於工程管理和社會經濟問題中,取得了突出成績。開創性地完成十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曾獲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聯合頒發的“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等光榮稱號。 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8 項,國家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3 項。
三峽工程三峽工程
主持了十餘項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究 , 創建了嶄新的方法論和模型體系 , 是國內綜合套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管理理論、方法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一位開拓者。 參與完成 “ 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發展戰略 ” 研究、 “2000 年的中國 ” 研究,完成三峽工程綜合經濟評價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建立全國教育規劃模型並參與制定全國人才規劃等。這些被認為是 80 年代我國系統工程套用的重大成果。 94 年提出生產率工程及提高生產率系統化方法,在企業中得到套用, 95 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95 年提出基於計算機智慧型化的戰略決策方法和支持工具,並完成了宜昌地區“城區供配電設計管理計算機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和“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及信息處理”研究, 97 和 98 年分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均排 2 )。
95 年主持“ 863 ” 高技術產業化過程和機制研究,取得顯著成果, 97 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98 至 99 年參加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分散網路化製造及管理研究”,提出“靈捷網路化製造模式”理論和方法以及實施途徑, 99 年獲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 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頒發的科技成就獎(五年一次)。
近年來提出企業柔性戰略概念和實現戰略一體化的管理方法,與倫敦商學院合作,用在國內海信等一批企業。提出“精簡、靈捷、柔性”生產系統科學管理的概念和“靈捷網路化製造模式”理論和方法並加以實施。
他對我國管理科學學科體系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我國管理學科的體系結構, 99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出版《戰略研究理論與企業戰略》、《戰略決策》、《管理科學學科發展戰略》、《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國家創新系統理論與中國的實踐》、《清潔生產》、《工業工程手冊》等 22 部著作。發表了 “ 企業柔性戰略 - 跨世紀戰略管理研究和實踐的前沿 ” 、 “ 面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戰略的探討 ” 、 “ 支持快速產品創新的先進制造模式 ” 、 “ 新世紀我國工業工程發展的戰略思考 ” 等論文 200 余篇(其中 EI 檢索 42 篇)。
出版了教材 8 部,其中《系統工程導論》、《系統工程》、《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套用》等成為高校廣泛採用的教材。他一貫重視學科建設,在他帶領下 78 年創建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工程系, 84 年成立國內首批管理學院,同年獲得管理工程學科的博士授予權,這是該學科國內最早的博士點, 88 年培養出國內第一個管理工程學科的博士。 90 年被評為管理工程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2001 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 年一級學科評估排名第一。他長期廣泛組織與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至今仍任 “Computer and IE Journal ” 雜誌國際編委、 International IE Society 常務理事等職,在國內外學術界同行中享有盛譽。 出版《系統工程》成為高校廣泛採用教材。在國內率先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參與完成“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發展戰略”的研究,《2000年的中國》和三峽工程綜合經濟評價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等,被認為是80年代我國系統工程套用的重大成果。
套用系統工程方法1982年和1991年受國家科委、水利部和能源部的委託,作為專家組成員,承擔三峽工程綜合經濟評價及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形成了大型工程決策的理論框架和方法論體系。有關成果在國家科委組織的長江三峽工程綜合經濟論證中得到實際套用。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中國率先提出了生產率工程的理論體系和系統的“核”與“核度”的理論。套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研究和提出了全面提高工業生產率的手段和方法,奠定了生產率工程的理論基礎,在一些工業企業中套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參數核度進一步刻畫了系統“核”,弄清了核度及網路頂點數固定條件下系統網路可能具有最優的網路結構及相應的構造方法,研究了在核度意義下的最佳化理論,為複雜系統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它可用於可靠通訊網路的最佳化設計、信息交流網路系統、與人際交流網路等領域,特別是在人工神經網路的套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有些成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中國率先開展非線性經濟學研究。80年代以來,開展了非線性經濟學方面的多項研究,把負冪數模型、細胞自動機模型與布朗運動、重整化群方法等非線性工具引入經濟學研究中,對中國的收入分配、人口配置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比較切合實際的結果,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認為是開創性的工作。
將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融會貫通於管理工程、工業工程等領域,形成了中國獨具特色的系統管理學派。在國內,最早提出從有工程實踐經驗的人員中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培養了一批雙學位的高級管理工程人才。首批試點培養了一批工商管理碩士,並率先建議國家設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是中國第一位管理工程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流動站導師,已培養博士生50 余名、博士後7名以及一批碩士,其中有的已獲“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稱號,多人被評為教授和博導並成為年輕的學術帶頭人,有些則成為優秀的企業家。他的教育成就有口皆碑。80年代後期,又首先在國內倡導工業工程的研究與套用,開創了中國工業工程教育體系,為中國該學科的發展作了卓越的貢獻。他還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辦學,主持中國加拿大管理教育校際合作計畫,長達十年之久,並舉辦中加聯合培養博士生中心,先後為全國培養博士生近百名。
在國內第一個套用系統工程方法開展教育系統工程研究。1982年,受國家教委委託研究教育規劃模型,在國內首先套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教育規劃模型,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編制了全國和省(區)級套用軟體,並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2000年的教育》提供了定量分析,成果被國家教委採納。1984年,國務院組織制訂全國人才規劃,他提出了人才規劃的系統分析方法,被國家採納並受命協助組織全國八十多個部委研究制訂了全國人才規劃。
他熱愛祖國,富有獻身精神和開拓精神,嚴謹治學,學風正派,善於團結同志,推動學科發展。出版著作19本,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委進步獎10項。曾獲國家教委與科委聯合頒發的《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主要論著
年份論著出版單位
1982年
系統工程導論
1986年
系統工程
1990年
系統工程及其套用
1992年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與套用
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2年
大百科全書《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卷》系統工程套用篇
北京: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年
經濟規劃理論與方法
1994年
系統、管理、戰略
1995年
管理科學學科發展戰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出版
1995年
企業管理系統工程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995年
新世紀的生產系統——精益、靈捷、柔性生產系統
中國機械工程
1996年
工業工程
1996年
汪應洛文選
1996年
高等工程專業學生的管理教育

人才培養

43年來,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的發展壯大,在西北這片沃土上,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克服重重困難,嘔心瀝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管理工程專門人才。他們活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有的擔任了省部級領導幹部或教育戰線有學術專長的校長、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
最早提出從工程師中培養管理人才,並且推動了國內培養具有雙學位和 MBA 高級管理人才的教育。曾擔任中國 -- 加拿大管理教育合作項目校際項目負責人 , 並主持中加聯合培養博士生中心 , 為全國培養博士生近百名 , 為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2 年被授予西安交通大學“伯樂獎”。他是我國管理工程學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後流動站導師,在 50 多年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先後培養了 53 名博士和指導了 9 名博士後。

榮譽表彰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8年6月榮獲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獎。

學術兼職

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特邀委員、
美國 “Computer and IE Journal ” 雜誌國際編委、
International IE Society 常務理事 、
“ 管理工程學報” 編委會主任、
“ 工業工程” 雜誌編委會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科評審組組長 、
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編委、
全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指導委員會顧問、
全國軟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工業工程分會主任委員、
機械工業部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繫統管理及集成研究室首席專家、
長江三峽工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專家組專家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工程學科評審組1~4屆召集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學科評議組,2~4、6~8屆委員,
國家教委管理工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1~4屆主任委員,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2~4屆副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最近兩屆常務理事兼工業工程分會主任委員,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系統工程委員會委員,
國際工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國際性期刊“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編委。

人物評價

汪應洛在中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和工業工程教育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是中國管理工程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於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率先將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工業工程三個領域融會貫通,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管理學派。培養了大批高層次管理專門人才。主持了多項重大課題,為中國管理學科發展和管理教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汪應洛一貫重視科研工作,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只有通過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才能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他身體力行,一貫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認識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育質量。使他能夠成為一位學識淵博、學風嚴謹的學科帶頭人,為中國管理學科的蓬勃發展和管理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作出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