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惟正

汪惟正(1242—1285),字公理,蒙古名扎刺兒汪德臣長子。元藏書家。字公理,號舟父齋,別號舟父齋相公。鞏昌鹽川(今甘肅漳縣)人。至元二十年,襲祖父爵任,進資德大夫。二十二年,改授陝西行中書省左丞

基本介紹

  • 本名:汪惟正
  • 字號:字公理,號舟父齋,別號舟父齋相公
  • 所處時代:元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鞏昌鹽川(今甘肅漳縣)
  • 出生時間:1242年
  • 去世時間:1285年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崇高品質,

人物生平

1259年,德臣死於合州,惟正奉憲宗旨至四川軍中,經伯父副總帥忠臣和鞏昌軍將校推奉、諸王乃蠻台認可,權襲父職,守青居。中統元年(1260)世祖即位,正式授為鞏昌便宜都總帥。時留戍青居的蒙古軍帥乞台不花與渾都海相結,欲起兵回響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惟正遵照廉希憲傳達的世祖旨意,縛乞台不花斬之,世祖嘉其功,令統掌東川軍事。二年,入朝。三年,奉旨還鞏昌,而由忠臣領兵與都元帥欽察戍守青居。同年,率本部軍平定西善部長火都的叛亂。
至元八年,以叔父良臣出戍青居多年,戎馬勞頓,奏請由自己替換他。時良臣已於青居之南建武勝城以備御合州宋軍,惟正又在其地臨嘉陵江作柵,扼其水路,夜懸燈籠於柵間,中置火炬,順地勢蜿蜒,可照百步之外,以防敵方夜襲。九年,率兵攻掠忠州(今忠縣)、涪州(今涪陵),破其七寨。伯顏統大軍攻宋,惟正奏請率部由嘉陵江出夔峽東下,與伯顏併力取杭州。世祖命他仍留在四川攻略。十二年,惟正及東川行樞密院(至元十年置,鞏昌軍屬之)其他各部軍與西川行院軍共同圍攻重慶,率本部兵奪其洪崖門,俘宋守將。十三年,略地涪州,克山寨23所。

主要事跡

十四年三月,奉旨自東川還鎮鞏昌。十五年,請王土魯乘安西王忙哥刺赴漠北平定昔里吉叛亂之機,在六盤山發動叛亂,安西王相府令都元帥別速帶領兵討伐,以惟正為副。別速帶不習兵,軍行無紀,惟正幫助他正部曲、肅行陣、嚴斥候。過平涼,又選鞏昌軍精銳者補充。軍抵六盤,土魯據西山,惟正將別速帶所統安西軍分為左、右翼、以鞏昌軍居中,距敵一里許,令軍士皆下馬持弓引滿,待敵突騎逼近,齊射之。敵敗走,麾兵追擊,擒土魯,亂平。安西王還,嘉獎其功。世祖召惟正入朝,賜白金、錦衣,加授開成路(即以安西王夏宮所在六盤山地區置,今固原南)宣慰使。十七年十月,王相府罷,復立陝西四川行省,惟正授中書左丞行陝西四川中書省事,分省於四川。四川經過數十年戰禍,民無完居,一聞馬嘶,輒奔竄避匿。惟正用心安撫,人民漸安。

崇高品質

當時各地諸侯的世襲管領本境兵民之權早已被削奪,獨汪氏猶掌鞏昌二十四州軍民。至元十九年七月,詔罷去惟正的鞏昌便宜都總帥職銜,收其制令、虎符,而以鞏昌路達魯花赤別速帖木兒兼鞏昌平涼等二十四處軍前都總帥府達魯花赤。終於也削奪了汪氏的軍權。二十一年七月,惟正奏:“一門兄弟從仕者眾,乞仍於秦、鞏州置便宜都總帥府,仍用元帥印,即其兄弟四人擇一人為總帥,總帥之下總管府令兼之。汪氏二人西川典兵者,亦擇其一為萬戶,余皆依例遷轉。”(《元史·世祖紀六》)世祖從其請,於是汪氏權力又得到恢復。二十二年,惟正調任陝西行省左丞,入朝於上都,奏準將鞏昌軍民站戶因飢流入四川並被括為四川軍站戶者歸還鞏昌。還至華州,病卒。
弟惟和,授鞏昌便宜都總帥。至元二十六年六月,惟和奏:“近括漢人兵器,臣管內已禁絕,自今臣凡用兵器,乞取之安西官庫。”世祖曰:“汝家不與它漢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執之。”(《元史·世祖紀十二》)二十九年,復授總帥兼府尹,仍佩虎符。其所統州縣雖有減少,而原有權力基本上一直保留。
家世喜收藏圖書。祖父汪世顯,字仲明,於金天興三年降元,南征巴蜀諸將士爭搶金玉財帛,世顯獨搜典籍,捆載以歸。父汪德臣(1222~1259),字舜輔,承世顯嗜書之性,又補所未足,創辦書院未竟而卒。惟正守此藏書,又極力羅致舊籍,建別墅於東南,築藏書樓為“萬卷樓”,列架其中,並自為簽整排比,悉加編目,經、史、子、集四部達2萬卷。又收圖、畫、琴、劍、鼎、硯及其他珍玩,橫陳其間。卒於華州,謚貞肅。其門人冉南翔於至元四年(1267)曾撰有《萬卷樓記》,並刻石以記,該碑於1964年出土於隴西縣城西城牆腳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