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崢

汪崢

汪崢1987年12月25日出生於北京市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自小喜歡唱歌,並從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同時在東城區少年宮參加少兒表演初級培訓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崢
  • 外文名:wang zheng
  • 星座:摩羯座
  • 血型:A型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87年12月25日
  • 職業:演員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
  • 代表作品:《八月的嚮往》
中國大陸男演員,基本信息,個人簡歷,參演作品,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個人簡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領域,科研項目,主要論文,

中國大陸男演員

基本信息

中文名:汪崢
星座:摩羯座
血型:A型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87年12月25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

個人簡歷

汪崢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自小喜歡唱歌,並從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同時在東城區少年宮參加少兒表演初級培訓班。在學齡前就已參與了”北京七巧板兒童歌唱比賽“並獲得一等獎。同時參與了少兒節目”大風車“的錄製。可以說自小就開始了對藝術道路的初級探索,並且享受著這其中的過程。國小時在班裡也是老師和同學們公認的文藝骨幹。經常在中小學生藝術節中參加唱歌和小提琴演奏的比賽。由於具有小提琴特長,在國小時就成為了”北京少年金帆交響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童年的他,可以說是充實的,辛苦的,也是快樂的。他每天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還要花上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練習小提琴,聽著其他小朋友在樓下嬉戲玩耍,他也曾抱怨過。但是他依然在堅持著,從未放棄。隨著手指上老繭日益加深,他的琴技也在日益提高。也可以說,汪崢的童年也是稍許孤獨的,沒有小朋友,沒有小夥伴,只有音樂陪伴著他。
升入國中的他,可以說是過了三年痛苦的生活。在校期間,沒有參加任何的文藝活動,“大家都在比賽學習成績,沒有人關心你是否會唱歌,是否會拉小提琴,是否會演獨幕劇。老師和同學只關心學習成績。”汪崢說。雖然他也在努力的為學習成績拼搏,但是失去了舞台的汪崢,只覺得生活是暗淡的,沒有光彩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汪崢真正進入到了專業的,系統的表演培訓當中。準備升入高中的他,堅定的選擇了考入藝術職業學校。2003年的夏天,即將被藝術職業學校音樂專業錄取的他,被監考老師告知“我校還有個影視表演專業,你也應該去試一試。” 那時表演專業的招生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抱著“試一試”態度。汪崢被安排在最後一個參加考試。當時考官出的題目是《火車站的離別》,在這短小的命題表演中,汪崢出乎意料的演出了一段潸然淚下的傷感離別。給表演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中藝校的三年,汪崢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尖子生,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積極的和同學一起排演小品,練習台詞和形體動作。
與此同時,汪崢還和同學一起被學校委派參加了“首屆全國藝術英才推選賽 表演組”的比賽。他們用所選編的獨幕劇《相約平安夜》,代表學校從區級到市級,最後到全國參加比賽。並榮獲了北京賽區“特等獎”,全國總決賽“銀獎”的優良成績。不僅如此,在每年學校的元旦晚會上,作為學生會主席的汪崢,還擔任著節目組評審,晚會策劃和主持人的工作。用汪崢的話說:“我的生活又變得多姿多彩了。”
2006年。18歲的汪崢如願以償的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開始了他更加深入,更加系統的表演專業學習。開學的第一堂課。當老師問道:“你們為什麼學習表演?”的時候。汪崢的回答是:“做演員,可以用有限的時間和生命去體驗無限的角色和生活,每一個新的角色就是一次新的生命,何樂而不為。” 這句話充分的證明了表演對於他的意義。也充分的證明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在大學裡,汪崢從來沒有曠過一節課,每天堅持出早功練台詞。在上大學期間,他還請教於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學習男中音美聲唱法,所以在出早功的時候他還比其他同學多一項任務,就是練習聲樂。俗話說,台詞是表演之本,汪崢在台詞上下的功夫甚至比表演還多,同時他也非常注重台詞獨白的選材,他非常清楚喜歡什麼角色,什麼角色適合他。在畢業那年。他的台詞獨白選擇了美國電影《JFK》中,檢察官吉姆加里森的一段法庭慷慨陳詞。獲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在表演課上,汪崢從來不計較角色,積極參演每個同學所編排的作業。久而久之,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既貼切,又幽默的外號----“閃回汪”。而在老師眼裡的汪崢,也許不是專業最好的,但他絕對是非常努力的。
畢業後的汪崢。起初在劇組裡並不急於表演角色,而是先擔任了場務,錄音助理,現場執行,場記等工作。他說:“只有學習,積累才能在將來更好的詮釋角色。” 現在的他。依然在表演道路上奮力拚搏。為了能夠演繹更多,更豐富的角色而奮鬥著。

參演作品

電影:
《八月的嚮往》 飾 方老師
電視劇:
《嫦娥》 飾 太乙真人
MTV:
會笑的昨天

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

姓名: 汪崢
任教專業: 工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性別: 男
所在院系: 自動化學院
代表性論文: 並行工程團隊的定量化組織方法
並行工程產品開發過程定量比建模與計畫制訂
所教課程:
Manufacturing Systems Control (研究生課程,全英文教學)
Digital and Logic Design (本科生課程,全英文教學)

個人簡歷

汪崢, 男, 1973年生,東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導師;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集成製造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年10月於東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獲得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3月於東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獲得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3年6月於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獲得機械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教育背景

2001東南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工學博士
1998東南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工學碩士
1993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工學學士

工作經歷

1993-1995電子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助理工程師
2001-2003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2004.04 -2012.04
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
2012.04 -
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04 – 2004.07
香港大學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系,研究助理
2008.07 – 2008.09
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系,訪問學者
2009.01 – 2010.01
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統學部,訪問副教授
2012.07 – 2012.08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製造系統分析與控制;供應鏈系統的魯棒控制;基於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製造系統監控;產品與工程系統設計過程分析與最佳化.

科研項目

2006-2008“精益設計過程的巨觀與微觀綜合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10-2012“基於 RFID/EPC 技術的網路化單件生產實時監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10-2013”知識化製造系統最佳化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參加者.
2012-2013“飛行姿態控制數據分析方法研究”.
橫向課題,項目負責人.

主要論文

期刊論文
[1]Zheng Wangand Christopher L. Magee, 2012. Convergence analysis and iteration estimation for a coupled design process with overlap in redesign.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il. 59, No. 4, pp. 621-633.
[2]Zheng Wangand Yugang Yu, 2012. Robust production control policy for a single machine and single part-type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inaccurate observation of production surplus.IIE Transactions, Vol. 44, No. 12, pp. 1061-1082.
[3] Ying Yan andZheng Wang, 2012. A two-layer dynamic scheduling method for minimizing the earliness and tardiness of a reentrant production l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Vol. 50, No. 2, pp. 499-515.
[4] Yugang Yu,Zheng Wangand Liang Liang, 2012. A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supply chain with deteriorating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136, pp. 266-274.
[5] Bin Wang, Zilong Cao, Ying Yan, Weiping Liu andZheng Wang, 2011 Fundamental technology for RFID-based supervisory control of shop floor production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 57, pp. 1123–1141.
[6]Zheng Wang, Zilong Cao, 2010. Time-synchronizing control of self-organizing shop floors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Vol. 21, No. 6, pp. 647-656.
[7] Haiyan Huang andZheng Wang, 2010. Solving coupled task assignment and capacity planning problems for a job shop by using a concurrent genetic algorith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Vol. 48, No. 24, pp. 7507-7522.
[8]Zheng Wang, Qi Chen, Jia Hu and Haiyan Huang, 2010. A 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 policy of two coupled concurrent design optimization processes.Concurr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ol. 18, No. 1, pp. 55-63.
[9] Hong-Sen Yan, Bin Wang, Duo Xu andZheng Wang, 2010. Computing completion time and optimal scheduling of design activities in con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Vol. 40, No. 1, pp. 76-89.
[10] Felix T. S. Chan,Zheng Wang, Jie Zhang and S. Wadhwa, 2008. Two-level hedging point control of a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product-types and uncertain deman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46, No.12, pp. 3259-3295.
[11] Felix T. S. Chan,Zheng Wangand Jie Zhang, 2007. A two-level hedging point policy for controlling a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time-delay, demand uncertainty and extra capacity.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76, pp. 1528–1558.
[12]Zheng Wangand Hong-Sen Yan, 2005. Optimizing the concurrency for a group of design activities.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 52, No. 1, pp. 102-118.
[13]Zheng Wang, Jie Zhang and Felix T. S. Chan, 2005. A hybrid Petri nets model of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its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6, No. 1, pp. 36-52.
[14] Hong-Sen Yan,Zheng Wangand Xiao-Cheng Jiao, 2003. Modeling, scheduling and simulation of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by extended stochastic high-level evaluation Petri nets.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Vol. 19, No. 4, pp. 329-342.
[15]Zheng Wang, Hong-Sen Yan and Xu-Dong Ma, 2003.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he organization of cross-functional teams in concurrent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 21, No. 21, pp. 879-888.
[16] Hong-Sen Yan,Zheng Wangand Min Jiang, 2002.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the process modeling and planning in concurrent engineering.Concurr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ol. 10, No. 2, pp. 97-111.
會議論文
[17]Zheng Wangand Stanley B. Gershwin, 2011. Heuristic production control policy for a two-product-type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down-grade sale.The 8 Conference on Stochastic Models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 (SMMSO 2011), May 28 – June 2, 2011, Kusadasi, Turkey.
[18]Zheng Wangand Christopher L. Magee, 2010. Sufficiency condition for stability of a fully coupled design process.The 12th International Dependency and Structure Modelling Conference, DSM’10, 22 – 23 July 2010, Cambridge, U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