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仁

汪仁

中國科學院院士,祖籍安徽休寧縣,1912年3月17日生於湖北嘉魚縣,自幼母親病故,父親遠走他鄉,由北京的伯父收養。1928年,他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在此期間,他深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因而預科結業進入了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仁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嘉魚縣
  • 出生日期:1912年3月17日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個人履歷,其它信息,成就榮譽,

個人履歷

中國科學院院士,祖籍安徽休寧縣,1912年3月17日生於湖北嘉魚縣,自幼母親病故,父親遠走他鄉,由北京的伯父收養。1928年,他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在此期間,他深受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影響,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因而預科結業進入了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他學習勤奮,常到圖書館博覽群書,考試總是名列前茅。人物生平
汪仁
1934年,汪仁在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負責組織學、生理學、比較解剖學的實驗課。由於他工作認真,深得師生們的好評。1937年夏,他被推薦到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系深造。在此期間,他進一步學習了生理學、生物化學、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課程,同時在著名生理學家張錫鈞林克勝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迷走神經與垂體後葉反射的研究。當時已知垂體後葉可以分泌幾種激素,但尚未找到細胞學上的根據,汪 仁教授發現,當刺激狗的迷走神經終端時,垂體後葉細胞發生變化,而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的中樞端時,則不發生此種變化,證明了垂體後葉為分泌細胞,其中的顆粒即為它的分泌物,此項研究的思想方法為他一生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即探討一個生理活動,一定要找到其生理活動的生化物質,並確定此種分子在細胞上的定位及其活動規律。三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生理學雜誌》上。

其它信息

1947年學校推薦汪 仁赴美留學,師從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著名消化生理學A.C艾威(Ivy)教授。在短短的兩年期間,他單獨或與他人合作,發表的關於研究消化腺的生理問題的論文共六篇。
1949年初,北平解放,他感到歡欣鼓舞。1949年1月,他接到署名“華北文化委員會董必武、錢俊瑞”的電報,催他儘快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於是婉言謝絕了導師艾威教授的挽留,放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打算,於當年8月初回到北京。
汪仁回國後,仍任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他被任命為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主任。這時期北師大的研究條件比較差,當時他受聘兼任中央衛生研究院病理系主任。這一時期他肩負兩個單位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重任。他的科學研究的重點在於探討胃腺分泌鹽酸的能量供應問題。胰腺分泌三種酶的分泌周期,酶原顆粒在胰腺細胞中的定位與三種酶生化活性的關係問題,以及脂肪肝的產生和胰島A細胞中的關係問題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1956年3月,汪 仁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同年,他參加了全國十二年科學遠景規劃會議。1957年,被聘為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生物組組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生物組組員。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成就榮譽

自7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環腺苷酸(cAMP)以使轉化細胞發生逆轉現象以後,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也激發了汪 仁教授的濃厚興趣。他所進行的有關癌細胞逆轉與環腺苷酸關係的研究成果和所撰寫的綜述文章,對我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起了促進作用。汪 仁教授研究了有效抗癌中草藥(複方白蛇酒)的治癌作用與cAMP的關係。198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因病於1993年7月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