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墓

汪中墓

汪中,男,江蘇揚州人,出生於1745年,清代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基本介紹

  • 本名:汪中
  • 字號:蓉圃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江蘇揚州
  • 出生時間:1745
  • 去世時間:1794
  • 主要作品:哀鹽船文
簡述汪中,汪中墓現況,汪中墓保護方案,

簡述汪中

汪中(1745--1794)字蓉圃(又作容甫),清代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阮元、焦循同為“揚州學派”的傑出代表。字容甫,江都(今屬江蘇揚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為拔貢,後絕意仕進。遍讀經史百家之書,卓然成家。能詩,工駢文,所作《哀鹽船文》,為杭世駿所嘆賞,因此文名大顯。精於史學,曾博考先
秦圖書,研究古代學制興廢。著有《述學》、《廣陵通典》、《容甫遺詩》等。
汪中出身孤苦,七歲喪父,家貧,無力求學,由寡母鄒氏啟蒙。十四歲入書店當學徒,才有博覽經史百家書籍的機會,故揚州民間雲“無書不讀是汪中”。汪中可算是乾嘉學派中的勁旅,但也是偏師,因為他的治學對象和治學方法都和當時的主流學者有些差異。他的個性又有些桀驁,所以學界對他的評價不一。但學界中也有特別崇拜汪中的,譬如啟功先生,他一到揚州就要去汪中墓前膜拜。
汪中墓位於維揚區城北鄉三星村葉橋組境內。嘉慶十七年(1812),揚州太守伊秉緩為汪中題墓碑“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墓曾毀,1984年,揚州市政府撥專款重修其墓。20多年過去,墓園圍牆經風吹雨淋,已呈斑駁之態,更顯滄桑,遊人至此,常油然而生追思先賢之情。

汪中墓現況

汪中墓現位於佳家花園二期工地,由佳家花園西南方位大門進去不遠便可見。繁忙的工地一派車水馬龍,工地中間鋪設了一條水泥路面,由於近期陰雨連綿,周遭已是泥濘不堪,到處堆積著建築雜物。順著路面走到一處被圍牆包圍起來的圈地,撥開層層雜草,汪中墓現於眼前,其兩面環水,周邊長滿的雜樹,幾乎淹沒了墓冢,透過雜亂無章的枝葉,方見到一人高的墓碑,一派“冷落鞍馬稀”的淒涼場景。放眼望去,位於汪中墓附近的一座牌坊很顯眼,充滿著歷史滄桑感。據了
解,墓冢正中的墓碑為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所題,上書:“大清儒林汪君之墓”;落款為“嘉慶十七年揚州舊守伊秉綬題”。墓前,留有“汪中墓 ”字樣的牌坊歷經歲月洗禮,仍立於此。“這座墓曾經被毀,1984年與牌坊一同復建。”據圍觀村民介紹,汪中墓平日由周邊的居民代管,以防止孩子或外人破壞,但由於汪中墓地理位置較偏加之揚州學派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湮沒,每年鮮有人前來憑弔。
圖片圖片

汪中墓保護方案

今年三月,揚州著名學者、市政協委員韋明鏵先生赴汪中墓勘察指導,他曾表示,在西方,居民密集區不乏名人墓葬、名人碑刻,當地居民往往引以為榮,“我們希望揚州人也有這樣的胸懷和意識!”韋明鏵說,有文化名人安息在小區,只會提高小區的品位。“阮元、汪中、焦循是揚州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修復、保護他們的墓園是文化博覽城的應有之義。”
如今的汪中墓,僅僅是佳家花園施工人員用磚頭砌起一堵圍牆作為保護措施,但墓冢仍處於被破壞乃至被遺忘的邊緣,為了保護汪中墓並弘揚“揚州學派”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我辦擬出保護方案供領導參考:
1.重塑汪中墓周邊環境
汪中字蓉圃,蓉以芙蓉示,圃以花圃現。在汪中墓周邊植以芙蓉為主的花卉,打造一個優雅、精緻的人文景觀。一方面與汪中墓主題契合,另一方面也讓周遭居民容易接受這一物質文化遺產並引以為豪。
2.弘揚汪中文化,瞻仰揚州學派
汪中作為“揚州學派”代表人物,其善駢文。在清代駢文中被譽為格調最高。劉台拱《遺詩題辭》評為:“鉤貫經史,熔鑄漢唐,宏麗淵雅,
卓然自成一家。”
汪中著有《述學》6卷。《廣陵通典》10卷,《容甫遺詩》6卷。近人古直選其若干駢文作注,名《汪容甫文箋》,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