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態學

污染生態學

污染生態學是研究生物系統與被污染的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及採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對污染環境進行控制和修復的科學。 兩個方面的基本內涵:生態系統中污染物的輸入及其對生物系統的作用過程和對污染物的反應及適應性,即污染生態過程;人類有意識地對污染生態系統進行控制、改造和修復的過程,即污染控制與污染修復生態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污染生態學
  • 定義:對污染環境進行控制和修復的科學
  • 基本原理:整體最佳化
  • 上級學科環境生物學
定義,研究內容,基本原理,整體最佳化原理,區域分異原理,循環再生原理,

定義

污染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受污染的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的學科,環境生物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內容

①環境污染的生態效應:包括環境污染對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影響,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積累、濃縮、放大、協同和拮抗等作用。
②環境污染的生物淨化:包括綠色植物對大氣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滯塵以及殺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統的淨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轉化作用,以及生物對水體污染的淨化作用。③環境質量的生物監測和生物評價等。

基本原理

整體最佳化原理
循環再生原理
區域分異原理

整體最佳化原理

在污染生態學研究中,把地球看成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即生物圈,它是由許許多多的生態系統所組成。其中,每個生態系統,則包含著物質、信息和運動三部分。在污染的生態系統中,物質有大氣、水和土壤等介質,又有化學污染物質。而化學污染物質的運動,構成了污染生態系統中主要的循環模式,也使得生態系統各分室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對污染生態系統進行改造和修復,要具有整體最佳化的觀念。

區域分異原理

生態系統在其生物學和非生物學(物理和化學)特徵上存在著經度和緯度的地域差異,從而導致污染物質在遷移轉化和生態行為上的區域分異。
這種區域分異不但表現為空間位置的不同,也表現為污染物的毒性、循環通量、作用時間、積累或降解等生態行為上的差異。
生態系統的區域分異,還包括時間分異。

循環再生原理

“循環”和“再生”的原理必須成為污染生態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例如,水的循環與再生,為生態系統中化學物質和能量交換提供了基礎,有利於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而且還起到了調節氣候、清洗大氣和淨化環境的作用。因此,從廣義上來說,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就是使生態系統中的非循環過程成為可循環的過程,使化學物質的循環和再生的速度能夠得以維持或加大。
生態系統通過生物成分,一方面利用非生物成分不斷地合成新的物質,一方面又把合成物質降解為原來的簡單物質,並歸還到非生物組分中。如此循環往復,進行著不停頓的新陳代謝作用。這樣,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進行著循環和再生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