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工作回顧

沈建在政府報告中說,2014年,在中共江陰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應對巨觀形勢新變化新挑戰,攻堅克難,創新實幹,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抓改革、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陰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Government work report of Jiangyin city in 2015
  • 地點:江蘇江陰
2014年總結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左右;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0.66億元,增長10.1%。工業經濟平穩發展。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500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021.3億元;預計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23.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2.1個百分點。
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紮實推進資本經營,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新設銀行機構2家。現代服務業質量提升,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0億元,加快培育服務業龍頭企業,新增成交額超百億元市場1家,建成全市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改造10萬噸級碼頭2個,新增對外開放泊位2個,完成貨物吞吐量1.4億噸,江陰口岸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
高效農業加快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85%,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1%,農業園區化率達43.9%。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推進城郊1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新增無錫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7家,全市累計入社農戶達11萬戶。
突出後勁培育,發展動力不斷增強。重點改革穩妥實施。市與鎮街、園區財稅管理體制調整順利推進,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7項。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招商局。事業單位分類基本完成。編制完成第二批行政許可權下放目錄。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積極擴大有效投入,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6.1億元,增長10.3%。著力改善投資結構,完成技改投入341.1億元、新興產業投資236.7億元,服務業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3.2%。重特大項目建設成效明顯,80個重大產業項目當年完成投資195.5億元。
創新要素加快集聚。強化科技支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70%,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95%。組織實施國家、省科技計畫項目288項、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大力推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技術提檔升級,新增省新產品、新技術65隻。
開放合作更加深入。加快發展“三外”經濟,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220億美元,增長10%;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7個,完成境外投資5.2億美元,中方協定投資規模列全省同類城市第一。預計實現服務外包契約額12.2億美元、離岸接包執行額5.8億美元,分別增長20.4%和10.7%。江陰高新區躋身全省國家級開發區前十強,臨港開發區經濟總量實現省級開發區“三連冠”,靖江園區5個百億級工業產業集群加快集聚。
突出功能提升,城鄉建設持續推進。重點工程實現突破。江陰大道、海港大道、暨南大道西延伸段等建成通車,錫澄高速公路花山互通開工建設,世紀大道啟動改造。中山路南延伸段、花北路、華僑路等竣工通車,虹橋路南延伸段、青果路南延伸段等加快推進,鰣魚港路、公園路完成改造。芙蓉湖公園、鰣魚港公園、應天河風光帶一期基本建成,鵝鼻嘴公園等完成改造。
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文富公交首末站開工建設,敔山灣公交首末站順利竣工,綺山應急備用水源地、小灣水廠深度處理、高層住宅二次加壓供水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新建污水主管網50公里。綜合管理不斷深化。實施市容秩序、工地揚塵、建築垃圾、戶外廣告等專項治理行動,文定社區、大橋社區獲評省級城市管理示範社區。紅衛三村等14個老小區完成改造,小區物業管理新機制推向全市。
突出民生環保,環境質量有效改善。減排降耗成效明顯。嚴控污染物排放總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提前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減排任務。關停“三高兩低”企業80家。完成熱電企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推進蘇龍城區“一拖四”、華西海瀾“四合一”等熱網整合,關停熱電企業3家、提標改造15家。環境治理措施紮實。完成秦望山靜脈產業園規劃論證,完成化工園區生產和倉儲企業專項整治。新建臨港開發區大氣自動監測站,建成化工園區數位化環境線上監控中心。加快推進太湖治理重點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村莊面貌不斷改善。生態修復得到加強。劃定市級生態紅線保護區,完成海港大道鳳凰山隧道等5個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高新區、臨港開發區列入無錫市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完成造林綠化5865畝,創建省級村莊綠化示範村25個,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3.5%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3%。
突出以人為本,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保障不斷增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機制,再就業扶持政策實現城鄉並軌,解決本地勞動力就業2.5萬人。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扶持自主創業2175人,建成首個大學生創業園。城保擴面新增參保5.4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被征地農民第四年齡段人員保養金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210元和500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月人均600元。公共服務持續最佳化。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驗國小北校區、江陰中專等建設項目穩步推進,第一國中異地新建和二中改造工程順利啟動。高標準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中期評估。實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藥品零差率銷售全面推行。
社會治理紮實推進。組織“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年”活動,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調處、公共法律服務、特殊人群管控、普法宣傳教育等工作機制。開展“政社互動”試點,推進法治文化示範點建設,加強信息預警網路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全覆蓋紮實推進。公共安全基礎穩固。依法嚴厲打擊涉黑、涉暴、涉恐等嚴重刑事犯罪,全市治安形勢保持平穩。加強勞資矛盾協調。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組建成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的成績。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三走進三服務”、領導幹部掛鈎服務企業等活動,政府服務效能得到提升。暢通聯繫服務民眾渠道,發揮“12345”民生熱線、市長信箱等積極作用,累計協調解決民生問題8.8萬餘件。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實施部門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試點。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163件人大代表建議、278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按期辦結,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分別達96.9%和96.5%。
2015年目標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及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沈建在報告中說,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全面完成之年。今年(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工作的最新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再創江陰新一輪改革發展新輝煌的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統籌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不斷最佳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陰!
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量完成無錫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加快轉型升級,著力增強區域綜合實力
沈建在政府報告中說,2015年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經濟穩步增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強化區域性金融風險防控,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提升產業質態。突出先進制造業提檔升級和現代服務業擴容增效,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5%,確保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3.6%。改造傳統產業。落實裝備技改貼息政策,推進“兩化融合”“機器換人”,加快紡織、冶金、化纖等傳統產業信息化、智慧型化發展步伐。鼓勵金屬材料及製品、機械製造、造船等生產製造企業加快向自主研發、品牌行銷等環節延伸。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落後工藝、落後設備,切實推進產能過剩化解工作。培育新興產業。發揮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技術聯盟等作用,促進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落實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措施,促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加速集聚。推廣“科技+人才+資本”合作模式,鼓勵民營企業進軍新興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大力引進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做大產業金融、總部經濟、科技型服務業、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主動融入上海自貿區,推進申夏港區3號、5號、6號碼頭二期、麗天石化碼頭改擴建及石莊圍堰工程建設,努力把江陰港打造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的組合港。發展高效農業。加快農業設施化、規模化和科技化建設,力爭農業園區化面積達到22.5萬畝、高標準農田比重提高到62.7%。積極發展家庭農場等農村新型合作經濟。推廣生物農業、智慧農業,推進農機裝備、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業科技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有效投入。堅持把重大產業項目作為重中之重,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投產達產。聚焦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努力在超五十億、超百億重大產業項目引進上取得突破,確保利用外資8.5億美元。引導上市公司兼併重組、增發股份、發行債券,壯大“江陰板塊”。支持本土企業主動對接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努力實現強強聯合、裂變擴張。鼓勵在澄外企增資擴股,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大企業集團在江陰設立功能性總部及地區總部。落實服務保障措施,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培育優勢企業。集聚政策資源,強化激勵導向,支持企業專注主業、做大做強。引導本地企業“穩心留根”,鼓勵大企業集團通過戰略合作、跨國經營等方式,提高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水平。深入推進“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培育計畫,重點扶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一批行業“單打冠軍”。創新資本經營激勵機制,力爭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推進“百千萬”企業人才培訓計畫。加強服務保障。推動本地企業產銷對接、協作配套,幫助企業搶抓市場、穩步發展。推進工商註冊便利化,落實各項減負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用足用好土地點供等政策,保障項目建設。探索政銀企合作方式,完善中小企業轉貸資金、互助平台機制。加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服務,積極防範和化解區域性經濟金融風險。
二強化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活力
沈建在政府報告中說,2015年要狠抓改革攻堅,集聚創新要素,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積極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
深化各項改革舉措。加快建立規範合理的政府性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強化政府性債務源頭管理,努力控制和壓降負債規模。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市級公共財政體系。規範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和非稅等收入管理,嚴格財政支出管理。鼓勵企業通過股權多元、改制上市、員工持股等多種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建設。引進和扶持各類創投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確權覆蓋面達到80%以上。加快“誠信江陰”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運用市場和社會力量,支持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產學研合作、專利“三個全覆蓋”,新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40家,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5家,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實施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大力推進省創新型示範城市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人才外引內育,繼續引進培育各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堅持職業教育發展和產業需求相結合,培養3000名高技能人才。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創新對外開放工作舉措,切實提高對外開放比較優勢。抓住“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推動沿江產業加快發展。支持企業拓展新興市場,促進傳統貿易與現代服務貿易協調發展,確保進出口總額增長5%,其中出口增長8%。鼓勵企業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併購國外品牌、收購技術研發中心,努力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統籌高新區產業、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創新核心區、濱江科技城,積極推進青陽園區開發建設,大力發展特鋼新材料、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微電子積體電路等特色新興產業,推動創新產業集群和產城融合發展。加快臨港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和綜合保稅區進程,做大做強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裝備、石化新材料、現代物流、創意和電商等特色產業園,打造產業集群式發展的主戰場、主力軍。大力推進靖江園區“千億園區”建設,發展造船、重鋼結構等特色產業,努力創建全省聯動開發先導區、實驗區、示範區。
三突出城市品質,持續改善宜居生活環境
沈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堅持“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發展理念,以新一輪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畫為統領,集中力量,突出重點,著力最佳化城市功能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打造國際化現代化濱江名城。
最佳化市域規劃布局。完善城市重點區域規劃,深化“一江一河”、南門、火車站、環城森林公園等地區城市設計,著力提升城市開發建設水平。最佳化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完善污水管網、快速路網等設施布局,加強對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控制。完成新一輪鎮村布局規劃,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推進數字江陰地理信息套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升主城區建設水平。突出開發重點,創新投入機制,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整體形象。加快南門地區開發建設,打通虹橋路南延伸段、青果路南延伸段,推進應天河風光帶二期、南門歷史風貌街等重點工程,推動虹橋南路、花山路兩側、長江飯店周邊等商業項目開發。完善沿江生活岸線基礎配套,推動中央景觀大道、沿江江堤路、濱江公園等向西延伸。保護和開發沿河濱水空間,推進沿河地區企業搬遷,改造提升重點開發地塊,啟動老錫澄運河改造、跨河橋樑建設等工程。推進城西、敔山灣等地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青山路等道路延伸工程。推進城鄉一體發展。圍繞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著力改善城鎮建設和公共服務,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加快城市外環交通體系建設,推進錫澄高速公路花山互通、申港河西新渡口工程,最佳化江陰大道、海港大道交通組織,完成世紀大道改造工程。推進紫金路等道路工程,力爭沿江城際鐵路啟動建設,繼續實施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完成錫澄運河航道整治。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啟動建設外灘公交首末站,新建公交候車亭50隻、電子站牌40個,自然村公交通達率達到93%。完善城區公共腳踏車運行系統,新建、改造網點120個以上。繼續推進綺山應急備用水源地、小灣水廠深度處理、高層住宅二次加壓供水改造、農村供水老管網改造等工程。深化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示範鎮創建,加快新型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城市管理升級。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紮實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提高城市精細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環境秩序綜合整治力度,依法處置私搭亂建、違章停車、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等違規違法行為。推進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等環境治理,實施五星花苑等14個老小區改造,城區混凝土攪拌站基本搬遷到位。深化物業屬地管理機制。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加快秦望山靜脈產業園啟動區建設,提升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水平。深入推進交通暢通工程,改善市民出行條件。
四加強環境治理,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沈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2015年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和生態底線思維,強化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統籌推進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節能減排。強化源頭控制,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加快推進熱電企業整合,關停6家熱電企業,確保完成第一輪熱電企業整合。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年內關停“三高兩低”企業50家。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和清潔能源,加快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等示範工程,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強化綜合整治。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污水主管網30公里、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0個,實施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一體化管理。紮實開展主要河道斷面和城鄉重點河道綜合整治,確保張家港河、錫澄運河重點斷面水質達標。推進新一輪“藍天工程”,推動工業廢氣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和秸稈禁燒等工作,淘汰燃煤鍋爐200台以上,確保主要大氣污染物細顆粒物濃度下降5%。規範建築工地、娛樂場所等管理,確保噪聲環境功能區達標全覆蓋。嚴控畜禽養殖總量,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著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健全村莊長效管理機制,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落實重點企業環境監管措施,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執法監管格線化全覆蓋。加快生態建設。堅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與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等同步規劃、同步推進,探索綠色發展評價制度,著力最佳化生態空間布局。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積極推進造林綠化,新增成片造林3000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23.6%以上。完成江陰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道路綠化工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94平方米。開展城鄉綠化專項整治,加強綠化管理和養護。推進農業濕地保護和開發,加快月城雙涇濕地公園建設。
五注重民生改善,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沈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2015年要積極回應民眾期盼,找準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提高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和針對性,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完善社會保障。圍繞城鄉居民充分就業、穩定就業,實施城鄉居民就業實名制管理,重點幫扶困難人群就業,全年提供就業崗位5.5萬個,解決本地勞動力就業2.2萬人,新增自主創業2000人以上。推進全民參保登記,新增城保參保4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被征地農民第四年齡段人員保養金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250元和600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月人均670元。提高新農合籌資與保障水平,最佳化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費用結算服務,減輕民眾醫療負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養老服務業,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新增養老床位500張,為1萬戶困難老人提供養老援助服務。住房公積金擴面新增繳存職工2.5萬人。完成第四期保障房主體工程。辦好社會事業。推進第一國中異地新建和二中改擴建等項目,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社會教育,支持發展民辦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市醫療中心、第二人民醫院、西石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工程建設,推進中醫院異地新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深化新一輪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創新科普載體,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提高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水平。創新社會治理。最佳化社會治理結構,加快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人員“三社聯動”,促進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民眾自治良性互動。深化社區格線化管理,構建社區民生服務站,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加強社會組織培育,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壯大。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健全“大調解”機制,落實涉法涉訴信訪依法處理和終結機制。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大勞資矛盾糾紛處理力度。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六建設法治高效廉潔政府,努力提高履職盡責水平
沈建在政府報告中說,2015年要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最佳化政府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潔從政,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積極履行社會治理和公共管理職能,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注重規劃、引導和監管,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落實簡政放權,編制公布全市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提高審批服務效率。繼續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突出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提高事業單位服務能力。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制度。發揮各類中介組織及社會主體作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化拓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增強基層發展活力。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最佳化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促進依法辦事,防範法律風險。強化公眾參與、風險評估、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不斷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加強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落實規範性檔案後評估和定期清理機制。健全政務信息發布制度,深化政務公開,規範行政行為。加強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健全跨部門綜合執法和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提高執法效率。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切實保障民眾的監督權、知情權。改進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提升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積極改進文風會風,壓減各類會議,精簡檔案簡報,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紮實開展“三走進三服務”等活動,堅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提高服務民眾、推動發展能力。繼續開展“面對面”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等活動,發揮政府網站、“12345”民生熱線等平台作用,暢通與民眾互動渠道,增進與民眾互信關係。完善政府工作目標責任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抓好廉政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健全制度廉潔性評價、廉政風險防控預警制度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腐敗現象發生。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重點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等監管力度,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民眾身邊的腐敗案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全覆蓋。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從嚴從緊安排行政開支,市級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向社會公開,把有限的財力更多地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