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外海橋

江門外海橋

江門外海大橋位於廣東江門市外海渡口下游約1800米處,接通外海與中山古鎮,為一公路橋,橋全長1770米,橋寬淨(14+2x1.5)米。主橋為(55+7x110+55)米,九孔一聯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梁橋,根部梁高5.8米,中部2.5米;建於1986年1月,橋全寬設兩箱,每箱縱向分段長線預製,懸臂拼裝施工,在跨中合攏後,再沿橋中軸採用現澆混凝土將兩箱連成整體。基礎採用打入鋼管斜樁,高樁承台,雙柱工型墩身。 1988年5月1日,大橋建成通車,總造價1.09億元,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為新橋書寫了”外海大橋”的名字。香港光大熊谷公司總承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門外海橋
  • 類別:公路橋
  • 地點:廣東省江門市外海渡口
  • 竣工時間:1988年5月1日
  • 規模:橋長1770米,橋寬(14+2×1.5)米
  • 總造價:1.09億元
建橋背景,借錢修橋,

建橋背景

從地圖上看,江門似個半島。作為連線外界紐帶的橋樑,對於“中國第一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橋樑已經成為我市的重要交通設施之一。一座座橋樑,結束了江門的半島孤立狀態,使得江門加快融入珠三角發達地區,縮短了市民的出行時間,帶來了諸多便利。
在建設外海大橋之前,江門、中山兩岸人民的來往交流依靠的是外海渡口,當時外海渡口是江門及海南、湛江、茂名等地區,通往珠海、澳門的必經之路,但由於車輛候渡時間長,每逢颱風、大霧天氣還要停渡,對內、外交往和經濟影響非常大。
江門外海橋
來自市檔案局的一組歷史數據顯示,1981年,外海渡口每天過渡車輛達617車次,到1984年,這個數字增加到1071車次,平均每年增長20.41%。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來往人數逐漸增多,但由於渡口阻塞,耽誤時間,造成乘客們的意見很大。
1983年,剛從順德調入江門任市委書記的黎子流,一次從江門回順德,他整整花了8個小時,僅過江就耽誤了好幾個小時。他覺得,再不打開江門和外界的通道,江門就沒有人再來了。於是,建設一座橫跨西江的大橋的計畫開始在他腦子裡醞釀。

借錢修橋

1984年冬天,經當時的中國光大(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光英介紹,他找到熊谷組,向他借錢修橋,可是沒有擔保單位。找到廣東省府一位領導,他們既不同意擔保,也不贊成修橋。後來,找到省國投,收了較高的擔保費,才勉強答應。黎子流如願借到2500萬美元,契約非常簡單,要求1985年動工,1988年通車,工期提前一天獎勵5000美元,拖後一天照罰5000美元。
1988年1月12日,經過1年4個月的施工,外海大橋主橋順利合龍。大橋全長1769.7米,其中主橋長884米,引橋長885.7米;橋面寬17米,總造價1.09億元。外海大橋的落成創造了國內同類橋樑建設的最快速度,同時它也是當時廣東省內已建成的最大公路橋樑。同年5月1日,大橋建成通車,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為新橋書寫了“外海大橋”的名字。
全長1770米的外海大橋用20個月就建成了,比預定工期提前4個月
外海大橋的建成,大大促進了江門與其他城市的的合作交流,使得廣東的經濟更加繁榮,人民更加安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