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冷水鎮

鐘祥市冷水鎮位於湖北省鐘祥市西北部,是鐘祥市西大門,轄39個村民委員會,254個村民小組,占地面積314.6平方公里,主要農作有水稻、油菜、花生,是鐘祥市重要的農業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西冷水鎮
  • 所屬地區:江西冷水鎮
  • 地理位置:鐘祥市西北部
  • 面積:314.6平方公里
冷水鎮-鄉鎮概括,冷水鎮-地方名菜,冷水鎮-特色農業,冷水鎮-教育事業,冷水鎮-基礎設施,

冷水鎮-鄉鎮概括

冷水鎮農業基礎牢固,生產條件良好。境內有三大水系,水利條件優越,設施配套,是一個水稻種植大鎮,年產糧食44850噸。花生是冷水鎮第一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5000畝,產量達8750噸。
冷水鎮水產資源豐富,境內有三大漁場,13座中小型水庫,養殖水面達1.5萬畝,年產鮮魚1.3萬噸,具有發展名特優養殖所需的水體條件。冷水鎮草場資源豐富,有可供放牧的草場及山林面積15000公頃,具有發展草食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3年的發展,山羊已成為冷水鎮的特色產業,養殖規模已達到8萬隻,年出欄山羊達3萬隻。

冷水鎮現已成立了山羊養殖協會,建成了三大養殖基地,一個人工授精站及一個山羊交易市場,年出欄波爾山羊150隻,南江黃羊5000隻,年雜交改良山羊2萬隻。
冷水鎮利用得天獨厚的飛機洞恆溫條件發展雙孢生產,共籌資40萬元,製作了1萬平方米的營養料,鋪設了1萬平方米的菇床,預計年產量可達50萬斤,收入可達100萬元。冷水鎮礦產資源豐富,有含量高、儲量大的磷礦石,更有生產建築材料所需的滑石、高嶺石、葉臘石、鈉長石、石灰石等。冷水鎮以資源為依託,建立了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現有鎮辦工企業12家,主要生產磷礦石、磷肥、滑石粉、琉璃瓦、APP及SBS防水卷材、生活陶瓷等。冷水鎮精細化工亦名聲遠播,年產噠蟎靈原粉40噸及生物農藥——阿素菌素200噸。具有45年歷史的印刷廠,設備先進,有彩印生產線2條,其中雙面彩印生產線1條,能承接各類印刷業務。
冷水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鎮區離正在修建的荊襄高速公路、207國道僅10公里,距黃金水道江漢碼頭僅4公里,省道皂當路橫穿全鎮,將鎮區及漢江、207國道連為一體,新建的長荊鐵路橫貫東西,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冷水鎮基礎設施齊全,現已建成兩個程控電話交換站及6座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塔,開通了3000門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境內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2座,並實行雙源供電,電量充足,為冷水鎮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冷水鎮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冷水鎮以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透明的政策、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了包括浙江、江西等地的客商來冷水投資興業,引進了江西恆寶礦業公司、中域石業公司在冷水安家落戶。2006年招商引資1880萬元,比上年增長46.9%。招商引資增強了冷水經濟發展後勁,促進了三個文明協調發展。2006年來,先後被上級黨委、政府授予“平安鄉鎮”、“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冷水鎮-地方名菜

蟠龍菜蟠龍菜又名卷切,俗名剁菜,系鐘祥特有名菜佳肴,已列入《中國菜譜》 。
相傳嘉靖進京前,皇族早有明爭暗鬥。章太后迫於政勢,密詔頒達了三位親王,並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興王府離京最遠,為逾時間,幕客嚴嵩獻策,朱厚聰假扮欽犯上囚車,日夜兼程趕到京城。朱厚聰乃藩王世子,平日奢華,坐囚車容易,可途中進粗食就難。他於是命府中廚師做出一種吃魚肉卻不見魚肉的菜,若做不出,性命難保。有位叫詹多的廚師,心靈手巧,也沒做一道符合要求的菜。一天詹妻見夫天時已晚還未回來,就帶了做熟的紅苕給夫吃。夫妻倆互相推讓,不小心弄破了紅苕皮。詹多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眾廚師齊心協力,就做出了吃魚肉而不見魚肉的食物,原來是魚、肉、蛋做出一“紅苕”,也有人稱之為“紅蘿蔔”。“紅苕”營養豐富卻不膩,美味可口。朱厚聰吃著“紅苕”進京做了皇帝。朱厚聰基後,即為嘉靖。詹多奉命進京為皇帝做菜,他對紅苕加以改進,更名為“蟠龍菜”,即蟠龍所食之菜,嘉靖吃了新的“蟠龍菜”後,讚不絕口,命人記入宮中食譜。從此“蟠龍菜”便成了明宮佳肴。而到現在,它已成為過年時鐘祥每家每戶飯桌上都能見到的傳統特色菜。

冷水鎮-特色農業

冷水鎮部分農戶培植香菇獲利豐厚,引起冷水鎮農民的廣泛注意,到1998年香菇生產成為冷水鎮的主要種植產
鮮香菇集散地業。2000年始,省農科院作為重點基地扶植,設香菇生產專業辦公室加以領導,省農科院等單位委託縣食用菌公司在設點常年收購,各地有關公司和菇商也紛紛到此收購,因此橋頭馬路香菇市場自發形成。
2002年,因勢利導建成地5000平方米的香菇專業市場,成交量2300噸,成交額6000多萬元。2004年7月,市場擴建為9635平方米(其中乾菇市場106個攤位,占地4400平方米;鮮菇市場有102間交易房,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高峰容納量為萬餘人。投售貨源除磐安縣外,有福建、麗水、慶元、仙居、縉雲、東陽、永康等省市縣的菇農菇商進入市場。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省市常駐冷水採購者有500餘家。磐安也有從事販運的菇商30餘家。2006年,打通了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門的銷售渠道,銷售量為2.9萬噸,銷售額為2.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香菇集散地。此後常年不衰。
在鮮香菇種植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冷水鎮小章村129戶371人,小章村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資源種植桑樹160畝,發展蠶桑生產。由於重視科技,1998年成立蠶桑科技協會,重點研究蠶桑生產,自80年代始該村就推廣了先進的方格簇養蠶技術,生產出優質高產的蠶繭。由於重視科技,當省科委有關專家來此技術扶貧時,為小章村重視科技並取得這樣的成績而讚許不已。2000年,養蠶一項收入40多萬元,人均增加純收入1081元,成為冷水鎮蠶桑生產第一大村。

冷水鎮-教育事業

科技下鄉冷水鎮鎮府組織有關人員送科技下鄉,送文化下鄉,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也滿足了農民對科技的渴望。新學期開學前夕,冷水鎮小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宣傳義務教育法和小學生免費入學政策,收到良好效果。冷水鎮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在冷水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需要著重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重要位置,實施科教興鎮戰略。馬列主義的觀點認為,社會生產力決定社會的發展進步水平。而構成社會生產力的要素是:生產工具和勞動力。要發展生產,一是擴大和改善生產工具的使用,二是提高勞動力素質。因此,加強智力開發,提高冷水鎮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特別是培養各型實用的科學技術人才,是關係建設冷水鎮經濟文化強鎮的一件大事。

冷水鎮-基礎設施

冷水鎮改革開放前,鄉鎮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落後,市場體系建設滯後,基礎建設百廢待興。經過30年的發展,鄉鎮的基礎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和力度明顯加大。
(一)鄉鎮交通、電力和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快速發展

新建成衛生院冷水鎮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鄉村道路、農村電網、文化教育等關係農業和農村長遠發展的基礎建設,農村基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第二次農業普查結果顯示,冷水鎮通公路、電話、通電和能接收電視信號的行政村的比重均已達到95%以上,鄉鎮有1個郵電所。文化教育、環境衛生和醫療機構也得到大幅改善,鄉鎮有2個衛生院,冷水鎮實施集中供水,37%的村有垃圾處理站。
(二)鄉鎮市場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30年農村改革冷水鎮始終堅持了市場化的取向。農村市場化改革突破統購統銷的計畫經濟模式後,經過多次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中國已初步形成了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糧食流通體制初步建立;農產品市場主體已經從單一經營發展為農民、各種中介組織、國有流通企業等構成的多元化經營;流通渠道逐漸形成了零售、批發、期貨等多層次並進;信息服務也正朝著不斷滿足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多方需要的方向發展。市場基礎設施也取得顯著成效,第二次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06年末,鄉鎮有1個綜合市場,村地域內有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鄉鎮有3個儲蓄所。
(三)鄉鎮社會事業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六大以來,冷水鎮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教育、衛生、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育方面,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使1萬多學生受益;在衛生方面,改造和新建1所鄉鎮衛生院,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了醫療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