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地處常熟市東南經濟開發區,是由常熟市政府投資3.5億元精心打造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5年,由常熟廣播電視大學、常熟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江蘇省常熟農副職業高級中學、常熟市技工學校、常熟市經貿職業中學、常熟市衛生職工中專學校等六校整合組建。學校占地518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學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堅持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努力為常熟和長三角地區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複合型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
  • 校長 :蘇建青
  • 投資:3.5億元
  • 定位: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學校概況,辦學特色,設施先進,師資一流,強化技能,無憂就業,校訓三風,辦學宗旨,辦學方針,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學校榮譽,二OO六年度,二OO七年度,

學校概況

校長 蘇建青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地處常熟市東南經濟開發區,學校的硬體設施按高職校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完成。學校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692人,其中專任教師492人,專業教師243人,兼職教師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33人,高級以上職業資格173人,技師、高級技師27人,“雙師型”教師140人,碩士學位13人,擁有常熟市級以上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8名,校級教學能手、技術能手71名。學校實行“系部為主、處室服務”的校系二級管理體制,強化系部的管理職能,設有機電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傳媒藝術系、經貿管理系、旅遊管理系、培訓部等七個系部,40多個專業,涵蓋了技工、中專、大專預科、大專等學歷教育及學歷、非學歷培訓。其中“機電技術套用”、“設施園藝”“計算機套用”和“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四個專業為省級示範專業,“會計”為蘇州市級示範專業。其他相關專業在示範專業的帶動下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已逐步形成以示範專業引領的五大專業群。學校建成了省級“數控技術”實訓基地,“機電技術”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獲中央財政支持。學校積極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和課程改革項目,使專業建設得到快速推進,課題《職業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被立為省“十一·五”規劃課題,數控技術套用專業成為省級課改實驗點。

辦學特色

設施先進

學校的硬體設施按高職校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完成。校園布局凸顯了現代科學技術要求,並傳承了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實現了學校科學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學校教學、實習實訓、文體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實現了學生專業學習和課餘生活的和諧相融。學校重點投入4000多萬元用於實驗實訓裝備,建有與各專業相配套的實驗、實習室及實訓車間33類60多間(電子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氣動實驗室、MPS實驗室、PLS實驗室、加工中心實習區、模具加工實習區、數控車床實習區、縫紉實習室、形體訓練室等),實現了學生技能培養和身心發展的有機統一。

師資一流

該校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2005年有在編在崗教職工692人,其中專任教師492人,專業教師243人,兼職教師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33人,高級以上職業資格173人,技師、高級技師27人,“雙師型”教師140人,碩士學位13人,擁有常熟市級以上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68名,校級教學能手、技術能手71名。學校大力實施了以“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為目標的教師“五高工程”和以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為目標的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 湧現出一大批具有發展潛力、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群體,他們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良好的實踐創新精神。曾獲得全國級烹飪技能競賽二等獎和江蘇省烹飪技能競賽一等獎的張仁東老師、獲得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銑床組一等獎和江蘇省機械技能競賽加工中心組第一名的周偉良老師就是這些優秀教師群體中的領軍人物。

強化技能

該校2005年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125多名,其中普專560名,五年制高職3260 名,中專1593名,中技592名,高級技工958名,預備技師162名。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員3000多名,非學歷培訓學員約5000人次/年。學校在抓學生文化教學的同時,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貫徹“寬基礎、大容量、強技能、敬業為先、能力為本”的要求,通過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的三專結合和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專業技能和套用能力。學生各類競賽成績斐然,常熟、蘇州市級競賽名列前茅,江蘇省、全國競賽也屢獲殊榮。學校奪得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50餘項,榮獲“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先進學校”、“蘇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先進學校”等稱號。

無憂就業

截止2005年,學校畢業生當年就業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學校與本地區近百家中外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組建了教育改革和發展委員會,50多家企業成為了學生的實習就業基地,學校按企業的需要調整專業設定,拓展“訂單式”培養的規模,為企業充當技術工人的培訓基地和需求人才的儲備庫。學校建成了江蘇電大常熟學院和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常熟辦學點,根據省教育廳的推薦在新疆伊犁、青海、江西、蘇北等地區建立了生源的輸送基地,學校得以進一步擴大辦學視野,進一步增強辦學能力。在常熟市首屆“藍領技工”招聘會洽談會上,出現了1020隻崗位爭搶學校656名學生的場面。此外學校建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負責對二十種職業(工種)進行鑑定;建成了常熟社區培訓學院,為廣大學生和社會各界提供優質的培訓和服務。
學校堅持以管理為基礎、經營為手段、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速學校內涵建設,成功創建省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正積極創建江蘇省高水平示範性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形成“立足高職帶中職,發展中職促高職,形成高中職並舉發展”的新型職業教育模式,努力打造“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職教品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校訓三風

校訓:志遠 技精
校風:弘德勵志 知行合一
學風:行成於思 業精於勤
教風:博學愛生 求實務真
詮釋:校訓是校園文化的代表,應該集中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內涵,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背景,集中體現學校的精神風貌和精神追求,體現對學生追求真理和服務社會的人格期望。
常熟職教中心是一所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勞動力、高技能複合型人才、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的職業技術學校。同時,學校明確以人為本思想,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就業為目的”,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辦學宗旨。
因此,常熟職教中心的校訓應該:致力培養具有完善人格和服務意識的新型勞動者;突出反映科學技術和職業技能;激發創造精神和競爭意識。校訓的人文內涵將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成為學校教育行為的規範。
“志遠”的“志”,是志向、意志的意思,即“做什麼事,做什麼樣的人”和“為達到目標怎樣努力”;而“遠”,是遠大、高遠的意思,即志向要遠大,在任何崗位上都堅持追求真理和服務社會,意志要堅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信念執著,不懈努力。高情遠志能夠激勵終生。
“技精”的“技”,可作“技術、技藝、技巧、技能”講,要求達到精良、精妙、精美、精益求精;進一層可作“科學技術”解釋,要求掌握相應的文化科學知識,精通專業技術,而對於學校和教師來說,則是以精益求精的教學和管理求得高質量、高效益。
“志遠 技精”是一個整體,前者提出了學校辦學的目標,提出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學生的人生目標和學習目的;後者明確了用怎樣的手段實現這樣的目標。

辦學宗旨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以育人為根本。

辦學方針

學生學做人,學技能,學知識;教師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

辦學目標

培養套用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創建星級示範,提高規模效益。

辦學模式

高職引領中職,中職促進高職,校系兩級管理,職成共同發展。

辦學理念

成長、成人、成功、成才;成人、成長、成才、成功

學校榮譽

二OO六年度

1、2006年12月,該校工會被常熟市教育工會評為常熟市教育系統“學習型工會”建設先進單位。
2、2006年6月,該校經貿系文科教研組、電子系、機電系語文組、基礎部外語組、綜合部美裝服裝教研組被常熟市“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表彰為2005年常熟市“巾幗文明示範崗”。
3、2006年1月,該校團委被共青團常熟市委員會評為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先進單位。
4、2006年1月,該校團委在常熟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團組織2004—2005年度工作考核中獲年度考核達標團組織。
5、2006年2月,該校團委被共青團常熟市委員會、常熟市教育局、常熟市少先隊工作委員會表彰為2005年度常熟市學校先進團隊組織。
6、2006年5月,該校獲“郵政綠卡”杯蘇州市第五屆職業院校“五.四”文藝匯演二等獎。
7、2006年1月,該校電子系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專業被蘇州市認定為2005年蘇州市職業學校示範專業。
8、2006年9月,該校被常熟市教育局評為常熟市教育科研一星級先進學校。
9、2006年11月,該校一食堂、二食堂被常熟市衛生局評定為2006年度食堂食品衛生信譽度A級,四食堂為B級。
10、2006年11月,該校課題《以課程資源為助推,打造永不落伍的園藝職業教育》榮獲蘇州市第五次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
11、2006年12月,該校在2006年常熟市中國小學校網站評比中獲得中學組一等獎。
12、2006年12月,該校被蘇州市體育局、教育局命名表彰為第五批“蘇州市特色體育項目學校”(健美操)。

二OO七年度

1、2007年1月,該校被江蘇省教育科技工會表彰為江蘇省模範教工之家。
2、2007年1月,該校女職工委員會被蘇州市教育工會表彰為蘇州市先進女職工委員會。
3、2007年1月,該校團委被共青團常熟市委員會表彰為2006年度常熟市明星團組織。
4、2007年1月9日,該校會計專業被蘇州市教育局認定為蘇州市中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
5、2007年2月12日,該校被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表彰為江蘇省首屆技工院校德育知識競賽“市級優勝學校”。
6、2007年3月1日,該校被蘇州市教育局、教育工會表彰為蘇州市教育系統模範教工之家。
7、2007年4月,該校團委被共青團常熟市委評為“2006年度常熟五四紅旗團委”。
8、2007年4月18日,該校在常熟市教育局、水利局組織的“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徵文比賽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
9、2007年5月,該校選送的作品在常熟市教育團委組織的“我與祖國共奮進----紀念建團85周年”團課課件評比中獲三等獎。
10、2007年5月8日,民進常熟職教中心支部被民進江蘇省委表彰為“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先進集體。
11、2007年5月9日,常熟電大函授站被江蘇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表彰為2006—2007年度優秀函授站。
12、2007年5月21日,該校“情景短劇師恩難忘”節目在蘇州市技工院校“育人德為先,建和諧校園”德育工作展示會榮獲三等獎。
13、2007年6月,該校被常熟市教育局設為常熟市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14、2007年6月20日,該校被江蘇省教育廳、科學技術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文明辦、科技廳、知識產權局、省團委聯合表彰為江蘇省首屆職業教育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學校。
15、2007年7月,該校團委在團中央組織的全國青少年“中國驕傲”讀書教育活動中獲組織獎。
16、2007年9月,該校被常熟市委宣傳部設為常熟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17、2007年9月,該校在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江蘇選拔賽中,榮獲“優秀教學獎”。
18、2007年9月,該校在常熟市琴湖管理區學習《決定》心得體會徵文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
19、2007年10月,該校在蘇州市廣播電視大學、蘇州市職業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組織的2007年全市電大“十月歌會”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20、2007年11月7日,該校在2007年常熟市中學生文藝會演中榮獲三等獎。
21、2007年11月12日,該校被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表彰為2007年江蘇省技工院校招生就業工作先進院校。
22、2007年12月,該校網站在蘇州市電教館組織的2007年蘇州市優秀教育網站評比中獲教育入口網站一等獎。
23、2007年12月17日,該校被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表彰為2005—2007年度全市技工院校“安全文明學生宿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