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第一中學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宜興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38年,建校以來,歷盡坎坷,經過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因辦學實績顯著,早在1960年就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中學,因"文革"的原因,於1970年8月停辦。1994年4月18日,宜興市委、市政府作出正式恢復宜興一中的決定,學校獲得了新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宜興市第一中學
  • 外文名:YiXing NO.1 Middle School JangSu Province
  • 所屬地區:江蘇省宜興市
  • 主管部門:無錫市教育局
  • 學校地址:無錫市宜興市溪西路6號
  • 校歌:明亮的星辰
學校簡介,師資力量,學校現狀,所授榮譽,校歌,關於校歌,歌詞,

學校簡介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坐落在宜城街道溪西路,前身是宜興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38年。1960年初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文革”期間停辦。1994年4月宜興市第一中學恢復重建。1997年3月被省教委確認為省重點中學,2000年4月通過了江蘇省國家級示範高中的驗收,2000年5月省教育廳發文批准學校更名為“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2004年3月轉評為江蘇省普通高中四星級學校。
復校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園林式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學生軍事訓練工作先進單位、無錫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是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素質教育督導優秀等級學校,是省內外部分高校的教改實驗基地和優質生源基地。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硬體設施精良。科藝大樓是宜興教育系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圖書館、運動場館、學生公寓齊全,校園布局大氣,環境幽雅,文化氣息濃郁,是莘莘學子學習、成才的理想場所。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2名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82名中學高級教師,76名中學一級教師。學校現有江蘇省特級教師2名,無錫市名教師1名,無錫市學科帶頭人8名,宜興市學科帶頭人7名,無錫市教學能手17名,宜興市教學能手5名,無錫市教學新秀11名,宜興市教學新秀46名。已形成了以名特優教師為龍頭、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的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群體。教師敬業愛崗,關愛學生,深受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領導班子堅強,工作作風務實,管理科學規範。近年來,學校創新管理模式,成效顯著,辦學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純正,發展勢頭強勁。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辦學實績顯著。2010年高考本二以上入線率達87.69%。2011年高考本二以上入線率達86.85%。自2007年招收首屆弘毅班以來,學校精心選配師資,因材施教,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國、省級學科競賽上,屢屢獲獎;2010年高考中,本一入線率為91.5﹪,所有學生均被本二以上高校錄取,其中,呂江波同學考取清華大學,褚逸君、蔣萱同學被南京大學強化班提前錄取;2011年高考中,弘毅理科100%本科入線,本一率高達86%,其中黃嘉程、沈哲一、葛鳴潔同學被南京大學強化班提前錄取,還有一批學生被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大等一流名校錄取。
學校以“爭創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在省內一流的四星級高中”為發展目標,以“以人為本,對每一個學生負責,讓每一位學生成功”為辦學理念,緊緊圍繞“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位”這一主旨,認真執行“五嚴”規定,積極探索“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以高效的管理模式、雄厚的師資力量、卓越的辦學成果、和諧的綠色校園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師資力量

學校著力教師隊伍建設,開展了"堡壘工程"、"凝聚力工程"和“形象工程”,採取分類推進的辦法,立足校本培訓,初步形成了以名特優教師為龍頭,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學新秀、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優秀教師群體。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現有1名省名教師,3名省特級教師,2名無錫市名教師和一批無錫市、宜興市學科帶頭人。

學校現狀

恢復重建後的宜興一中,繼承和發揚老一中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老一中的無形資產,堅持發展不動搖,進入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發展時期。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復校後的8屆畢業生中已發展了28名黨員;歷次學科競賽和統考成績優異,高考各項質量指標居全省星級高中前茅,成為省內外部分高校的生源基地及教學實習基地;文體活動活躍,參加比賽頻頻獲獎,成為無錫市、宜興市田徑和籃球傳統項目學校。  學校高舉教育現代化旗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校園面積由復校初的70畝擴大到108.8畝,建築面積由1994年的2.2萬m2增加到4.3萬m2,固定資產已從1994年的1700萬元增加到6300萬元,校園設施設備堪稱一流。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已有復校初的8軌24班發展到43個班。  學校積極探索和嘗試辦學體制多元化,在辦好一中的同時,成功吸納民間資本,參與創辦了宜興市首家民辦股份制高級中學--宜興市匯文中學。

所授榮譽

1997年3月被省教委重新確認為省重點中學,2000年4月通過江蘇省國家示範高中的驗收,2003年12月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0年5月省教育廳發文批准學校由宜興市第一中學更名為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先後獲得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模範學校、省中國小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省綠色學校、省園林式單位和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校歌

關於校歌

有位叫宗伯南的56屆高中畢業生,為他的母校宜興一中(即現在的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作過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寫的:“荊溪南山,太湖之濱,我們的學校在抗戰中誕生。優良傳統,代代相繼,年輕人銘記著神聖使命。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新的世界在召喚我們。今天的莘莘學子,明天的社會精英。中華大地,燦爛前程,我們的學校是明亮的星辰。美麗校園,溫馨可愛,年輕人有一顆火熱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學誼師生情,新的生活迎接我們。今天歡聚一堂,明天要肩負重任。青春壯麗山河美,為我中華奉獻赤誠。”
這就是宜興一中的校歌。字裡行間,看得出宗伯南先生是用心來完成這份傑作的,他在這個環境中薰陶成長,切身體驗到母校教書育人的文化道德氛圍。這首校歌韻律朗朗上口,內容情深達理,仿佛學子之間在畢業本上留念共勉,也仿佛師長在語重心長諄諄教誨,令學子在歌詠倍感激情和自豪。
宜興一中的歷史是充滿了一些傳奇的。她的創辦人是位在外教書的宜興鄉賢,叫芮仲呂。因為1938年抗戰爆發,9月份,芮仲呂先生從浙江金華回家鄉官林賚村避難。在這樣的時刻,芮仲呂想到的仍然是教育的祟高使命,他利用芮氏宗祀這樣的地方創辦了國中補習班,成為了後來宜興市一中的雛形。而後由於時局動盪等許多因素,學校九遷校址,十易其名,興衰起伏,歷盡甘苦,成為了半個多世紀中國教育發展的縮影,也說明了老師們教書育人的執著情操與社會責任。
在這樣一所具有優良傳統的學校里,“愛、信、誠、恆”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的校訓。教書育人,使其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是所有一中人的追求目標。奮發、進取、勵志和創新的軌跡,鍛鑄了宜興一中人求真、務實、奉獻、愛生的校魂。人文底蘊的深厚,使其英才輩出,社會聲譽日隆。飲水思源,懷緬前尊。當一屆又一屆畢業生唱著校歌走出校門後,感悟應該是很深的。以後的歲月,不管校友們到了何方,都不會忘記這渡過他(她)過河的帆船,都不會忘記那裡有一批甘為人梯、默默無聞的恩師們。
校歌,是一顆明亮的星辰,有她,會伴著我們永遠前行。

歌詞

荊溪南山,太湖之濱,我們的學校在抗戰中誕生。
優良傳統,代代相繼,年輕人銘記著神聖使命。
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新的世界在召喚我們。
今天的莘莘學子,明天的社會精英。
中華大地,燦爛前程,我們的學校是明亮的星辰。
美麗校園,溫馨可愛,年輕人有一顆火熱的心。
愛祖國愛人民,同學誼師生情,新的生活迎接我們。
今天歡聚一堂,明天要肩負重任。
青春壯麗山河美,為我中華奉獻赤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