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中下游淡水湖泊群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泊群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泊群》一書是作者歷經長期的湖泊科研實踐,在廣泛汲取業已出版問世的上述專著成果的基礎上,以江淮中下游平源湖泊總體為對象而撰寫的一部系統性、綜合性專著。其重點在於闡述本區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徵及江(河)湖相互作用下的湖泊演變過程與機理,湖泊的主要功能與效應及歷史時期湖泊資源開發利用評述,進而對新中國成立後湖泊資源開發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進行辯證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人與湖泊和諧相處的基本理念及湖?白開發利用與保護應遵循的原則和湖泊整治的應對之策;最後以洞庭湖為實例,就湖泊生態功能保護規劃的編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概略剖析。

基本介紹

  • 書名:江淮中下游淡水湖泊群
  • 作者:姜加虎,竇鴻身,蘇守德 
  • ISBN:9787807087595 
  • 出版社:長江出版社
圖書信息,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09-12-01
版 次:1
頁 數:42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湖泊的數量與分布
一、湖泊的數量與分布
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湖泊
三、淮河中下游地區的湖泊
第二節 地貌特徵
一、長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區地貌基本輪廓
二、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淮河中下游平原(黃淮平原)
第三節 典型的季風氣候
一、四季分明
二、降水豐沛,但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差異較大
第四節 水系發達、水情變化顯著
一、長江中下游水系、水情
二、淮河中下游水系、水情
第五節 湖區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
一、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二、源遠流長的開發歷史
三、1949年後湖區開發治理與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章 雲夢澤和洞庭湖的形成與演化
第一節 長江荊江段的形成與演化
一、距今55萬年前,荊江直接斜入洞庭盆地
二、距今55萬~4萬年前,荊江改向流入江漢盆地
三、荊江與漢水下遊河道的演化
四、湘、資、沅、澧四水注入長江流徑的變化
第二節 雲夢澤的形成與演化
一、更新世末期的河流泛濫平原
二、全新世中期的泱泱大澤
三、古雲夢澤的演化
第三節 江漢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一、江漢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二、“千湖之省”聞名遐邇
三、圍墾使“千湖之省”名存實亡
第四節 洞庭湖的形成與演化
一、洞庭湖與洞庭湖水系概述
二、關於洞庭湖形成與演化的爭論
三、洞庭湖的形成與演化
第三章 彭蠡澤和鄱陽湖的形成與演化
第一節 彭蠡澤的形成與演化
一、彭蠡澤與鄱陽湖的關係
二、彭蠡澤的形成
三、長江扇形三角洲將彭蠡澤淤成沼澤、灘地
四、長江主泓道將彭蠡澤分隔為江北和江南兩部分
第二節 鄱陽湖的形成與演化
一、鄱陽湖成因和成湖年代
二、鄱陽湖形成的地質背景
三、鄱陽湖的形成與演化
第三節 鄱陽湖的形成對贛江下遊河道演化的影響
一、第四紀古贛江演化
二、從贛江水繫到鄱陽湖水系
三、豫章江和湖漢水釋疑
四、贛江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與演化
五、贛江和修水——主支流辨析
六、贛江三角洲分流河道演化趨勢的預測
第四節 華陽河流域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一、自然地理概況
二、地質背景
三、華陽河流域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第四章 蘇皖沿江湖泊群的形成與演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巢湖的形成與演化
一、巢湖概況
二、古巢湖的成因和形成年代
三、古巢湖衰亡和流水盆地景觀再現
四、巢湖的形成與演化
第三節 丹陽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一、丹陽湖群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
二、古丹陽湖的形成與演化
三、丹陽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第五章 太湖及其周圍湖群的形成機制和演化特點
第一節 太湖成因與演化研究的歷史回顧
一、太湖成因與演化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現代學者對太湖成因與演化研究概述
第二節 太湖平原地區古地理環境的演化
一、晚更新世末期,有著和緩起伏的坦蕩平原
二、全新世中期的水下平原和海侵
三、中全新世晚期,長江天然堤伸展與古溻湖形成
四、春秋後期,太湖平原地區古地理環境
第三節 具區、震澤、五湖及其與太湖的關係
一、具區是古長江之河口灣
二、震澤曾是比太湖大得多的古渴湖
三、五湖、笠澤是江,不是湖
第四節 三江辨析
一、關於“三江”的三種不同的解釋
二、不同典籍中“三江”的含義
三、太湖三江的演化
第五節 太湖的形成與演化
一、太湖形成的地質背景和水文背景
二、太湖的成因和成湖時間
三、唐、宋時期,太湖進一步擴張
四、太湖盛極轉衰
第六節 太湖周圍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一、太湖周圍湖群的形成與演化概述
二、洮、涌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三、陽澄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第六章 黃淮平原地區湖泊的形成與演化
第一節 黃河奪淮與黃淮平原上湖泊的興衰與存亡
一、黃淮平原的自然地理概況
二、黃河奪淮破壞了淮河水系原有的格局
三、黃河奪淮主宰了淮北平原上湖泊的興衰與存亡
第二節 大運河以西各歷史時期湖泊、陂塘的形成與演化
一、先秦時期古湖泊的形成與分布
二、漢、唐時期湖泊的分布與演化
三、唐、宋以後湖泊的演化
四、黃淮平原上著名湖泊、陂塘的興衰
第三節 大運河沿線湖泊的形成與演化
一、隋代大運河和元代京杭大運河
二、水櫃類湖泊的形成與演化
三、運道類湖泊(即湖槽)的形成與演化
第四節 大運河以東(里下河地區)古溻湖的形成與演化
一、早全新世時期的古海灣
二、中全新世時期的古渴湖
三、晚全新世前期古溻湖的形成與演化
四、古射陽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五、碩項湖群的形成與演化
第七章 湖泊的功能
第一節 湖泊功能概述
第二節 湖泊的氣候效應
一、溫度效應
二、風力效應
三、降水效應
第三節 湖泊對河川徑流的調節功能
一、湖泊對河川徑流調節功能之一般概念
二、典型湖泊對河川徑流的調節功能
三、水利建設使江淮中下游地區湖泊的調蓄滯洪等功能得到加強和改善
第四節 湖泊對污染物質的淨化功能及其水體的富營養化
一、物理淨化功能
二、化學(含物理化學)淨化功能
三、生物(含生物化學)淨化功能
四、湖泊淨化功能的綜合分析以及淨化功能基本原理之套用
五、湖泊淨化功能衰退,富營養化日益發展
第五節 湖泊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功能
一、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
二、我國湖泊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三、江淮中下游湖泊是中國湖泊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第八章 湖區開發史略
第一節 先秦時期
一、湖泊灘地墾殖起始
二、水利工程和堤防之興建
三、運河之開鑿
第二節 秦、漢及三國時期
一、“火耕水耨”的原始農業生產
二、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序幕之開啟有力地推動著湖區的開發
第三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
一、第一次北方人口南遷高潮
二、太湖地區塘浦圩田的萌起與塘堰
三、長江中游湖區修築塘堰、堤防,開河通漕
第四節 隋、唐及五代時期
一、第二次北方人口南遷高潮
二、江南大運河的開鑿和吳江塘路之修築
三、塘浦圩田建成完整體系
四、灌溉工程蓬勃發展
第五節 兩宋時期
一、第三次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浪潮
二、“蘇湖熟,天下足”
三、“荊南留屯”與“策江堤以防水”
第六節 元、明、清時期
一、胥溪河與五堰東壩的興廢及其對圍湖墾殖的影響
二、兩湖平原湖盪洲灘圍墾進入高潮與“湖廣熟,天下足”民諺之出現和流傳
三、圩田大發展使鄱陽湖區成為與兩湖平原齊名的國家重要糧倉
四、洪澤湖的形成、演變與治理是淮河和運河整治開發的鎖鑰
第九章 湖泊資源開發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應對之策的探討
第一節 1949年後湖泊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背景及特點
一、開發歷史悠久
二、開發利用強度大
三、影響深遠
第二節 湖泊資源開發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湖泊數量減少,面積萎縮,湖泊生態與環境日益惡化
二、建閘築壩等水利工程與漁業和水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三、酷魚濫捕、大規模養殖極大地削弱了湖泊的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四、湖泊污染及富營養化日趨嚴重
五、缺乏有效的湖泊科學管理機制
六、對湖泊開發利用與保護的主導思想亟待轉變
第三節 湖泊開發利用與保護應持的基本理念與原則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人與湖泊和諧相處的基本理念
二、必須堅持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三、堅持湖泊開發與保護的辯證統一
四、堅持經濟、生態及環境效益的同步發展
第四節 湖泊整治的應對之策
一、給洪水以出路,實施“上攔”、“中蓄”、“下泄”的流域性系統措施,是治理湖區洪澇災害的治本之道
二、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湖泊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發展生態經濟,加強生態保護,促進湖泊生態的自我修復
四、加強流域綜合管理,推進流域內湖泊與河流的協同發展
第十章 湖泊生態功能保護研究實例——建立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構想
第一節 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自然與人文地理背景
一、地理位置與範圍
二、自然地理背景
三、人文地理背景
第二節 建立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必要性
二、建立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可行性
第三節 建立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第四節 洞庭湖生
態功能保護區的功能定位、總體目標和功能分區
一、功能定位
二、總體目標
三、功能分區
第五節 洞庭湖生態功能保護區的主要任務
一、總體要求
二、保護區建設的主要任務
三、分區規劃和保護措施
第六節 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的效益評估
一、經濟社會效益
二、環境生態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