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鎮

汜水鎮

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古稱“雄鎮”。東接七朝古都開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南有嵩岳名剎少林寺,北依華夏之源黃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緊鄰鋁城上街區,與鞏義市交界,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橫貫鎮區,310國道貼境而過。全鎮總面積58.2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汜水鎮
  • 外文名稱:Sishu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滎陽市
  • 政府駐地:汜水村
  • 電話區號:0371
  • 地理位置:河南省滎陽市
  • 面積:58.2平方公里
  • 人口:2.6萬
  • 方言:中原官話—滎陽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虎牢關
  • 機場:新鄭機場
  • 火車站:鄭州西站
  • 車牌代碼:豫A
鎮情簡介,歷史沿革,風景名勝,經濟發展,六大支柱,少林汽車,康泰製藥,所獲榮譽,民間歌舞,笑傘,棒棒鞭,

鎮情簡介

全鎮總面積58.2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26906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另有少量回族散居。屬黃土丘陵地貌,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平均降雨量645.5mm,氣候宜人,四季分明。耕地面積22124畝,人均0.81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紅薯、雜糧等。汜水鎮原為汜水鄉,1995年撤鄉建鎮,轄區不變。
汜河入黃河汜河入黃河
產業以汽車製造、醫藥化工、消防器材、閥門生產、建築設備、輕工業印染為主,商業、飲食服務網點齊全、設施功能完善。農業以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為主,兼種棉花、油料、瓜果,土特產以柿餅霜糖、黃河鯉魚、防風等聞名全國。

歷史沿革

1954年前,汜水城(鎮政府所在地)均為縣級以上政府機關所在地。漢置成皋(縣),隋改成皋為汜水縣,1948年汜水與廣武合併復名成皋縣。1954年成皋縣與滎陽縣合併建立滎陽縣,汜水為滎陽縣十區;1956年撤區並鄉,汜水為中心鄉;1958年設汜水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汜水鄉;1994年撤鄉建鎮。位於市境西17公里的汜河畔、黃河之濱,東距省會鄭州40公里,面積58.2平方公里,人口27804人。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縱橫而過,北有黃河渡口,東距310國道一公里,鎮內柏油公路縱橫交錯,水陸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轄區所屬寥峪、十里堡、南屯、新溝、虎牢關、周溝、老君堂、滹沱、清靜溝、趙村、口子、汜水14個村委會。
玉門渡口玉門渡口

風景名勝

虎牢關歷史悠久,有“中原之樞”之稱,是中原西去的第一關隘,名列八關之首,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傳說為周穆王畜虎之地。古時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成為九朝古都的門戶。虎牢關因戰亂多次被毀,遺址現存石碑一通,上書“虎牢關”三個大字,雍正九年(1731年)勒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春秋時鄭敗燕師與此,楚漢爭霸長期在此交戰,三國時三英戰呂布,秦(李世民)擒夏(竇建德)王,岳(飛)敗金(兀朮),林(鳳祥)勝清(鹹豐)軍,鏖戰紛繁。八年抗戰,又成為皮(定均)部根據地之一,是抗擊日軍的主要戰場,日寇兵敗繞道西侵洛陽。虎牢關旅遊區也因此而名揚海外,成為鄭州市級旅遊區。湯王廟、漢高祖登基台、三國的三義廟、呂布城、袁紹墩、華雄嶺、張飛寨、絆馬索、點將台、飲馬溝,宋代的竹蘆渡、岳陣圖等古蹟尚存,是國家三國旅遊線的重要景點。
虎牢關虎牢關
汜水歷史悠久,名勝古蹟頻多,等慈寺、玉門古渡等都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旅遊開發價值。

經濟發展

六大支柱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純樸的汜水鎮人民在這片古老的熱土上,培育出了豐碩的果實。形成以汽車製造、醫藥化工、輕紡印染、建築設備、消防器材和閥門生產為代表的六大支柱產業。

少林汽車

少林汽車汜水鎮的拳頭產品,其中河南少林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南京汽車廠工業聯營公司成員廠,是農業部先進企業,河南省一級先進企業,河南省科技新星企業,河南省重點保護企業,具有大、輕、微型客車及農用運輸車四大系列、年產10000多台的生產設計能力,先後有9種車型在國內獲獎,並於2001年躋身全國客車前6強。2003年公司產值將突破8億元。
少林汽車少林汽車

康泰製藥

河南康泰製藥集團公司是國家化工部、醫藥管理總局定點生產第三代抗菌素喹諾酮類藥物中間體的專業化生產企業。被國家化工部、農業部聯合審定批准為全國鄉鎮化工先進企業,被河南省科委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科技新星工程示範企業。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該公司2008年投資3億元、2002年通過國家臨床試驗的全國首家第三代抗菌藥---甲磺酸加替沙星生產線已正式投入生產,年產值可達到20億元。
同時,汜水鎮的宇明閥門行銷全國鐵路系統;金安玻璃擋風於大江南北;利豐化工飄揚過海,闖進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2003年,汜水鎮經濟總收入完成55138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13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4元。

所獲榮譽

1995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列為綜合改革試點鎮,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1996年被鄭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村”。1999年元月被河南省經貿委、河南省郵電局命名為“電話鎮”。先後被國家、省、市命名為全國民眾性體育工作先進鄉鎮、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河南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鄭州市經濟綜合實力三十強鄉鎮、鄭州市小康鄉鎮、鄭州市科技示範鎮、鄭州市計畫生育紅旗鄉鎮、省會鄭州‘抗非先進黨委等榮譽稱號。在2002年度全省百強鄉鎮綜合經濟實力評比中躋身三十強鄉鎮行列。
三義廟三義廟

民間歌舞

笑傘

別名秧歌,傳說源於隋末。當時,瓦崗軍攻打滎陽,屢戰不克,他們乘正月十六玩花燈之機,巧扮民間舞蹈藝人,邊唱邊舞進入城內,裡應外合,一舉取勝,“笑傘”就是義軍當時表演的節目,其中主角由程咬金扮演。笑傘演出由5個演員配合,1個老人著長衫、執花傘,4個青年著俠士裝,男擊手鼓,女敲小銅鑼,載歌載舞,形式古樸,節奏明快,在滎陽代代流傳,深受人們喜愛。

棒棒鞭

也叫“鞭子”、“霸王鞭”。此種藝術形式歷史悠久,深受民眾歡迎,演出時,男演員1人飾“相公”,手執扇子,女演員2人飾小姐,各執象徵性“竹鞭”,邊歌邊舞,輕鬆幽默。曲調有《渭調》、《滿洲》、《下河》、《雙疊翠》、《剪剪花變新》、《剪剪花帶垛子》、《銀扭絲》等,樂器有鼓板、四弦、敲琴、細碟、笛子(或簫)、碰鈴等。舊唱詞多為男女調情嬉戲,也有勸夫、勸世內容,女角多為男扮。民間焰火清道光年間,汜水縣許莊村王忙柱、王黑得、王金喜開設炮坊,自製中青炮、八厘炮、寸鞭、大鞭、起花、盤花、天地炮等。清同治三年,該村阮冬年,也開坊制炮,其子阮金頂、孫阮辛卯相繼3世均操此業,他們每年制焰火酬神,借正月二十二日贈村古會燃放,相沿成習,高村每年正月初七火神會,在南場唱大戲,放焰火酬神。
汜水鎮汜水鎮
煙火多在空曠場地燃放。許莊炮坊燃放焰火,場面布局有頭門、二門、牌坊、乾枝梅、梨花筒、旗桿、瓮缸等,燃放時還配有鞭炮、手花、起花天地炮、磨轉、盤花、線穿菊花等。黑夜之中,火樹銀花,鞭炮升空,震耳欲聾,蔚為壯觀。
民間燈展農曆正月十五“元霄節”,也稱燈節。二十世紀初,燈節期間,燈展遍及全縣,多以黍桿和泥結成骨架,插上柏枝、置無數燈盞於其上,曰“燈山”。以竹竿上劈尺許,構成籠狀,彩紙罩稿,內置蠟燭,樹之道旁,名曰“高照”。舊日,鄉人生子許願,常設泥塑“娃娃”置“燈山”上,稱“百子橋”,四里八村,觀賞者甚眾。另有仿照獅、虎、龜、兔、龍、鳳、魚、蛇和牛、羊、雞、鴨、鵝等造型扎糊彩燈,讓兒童嬉戲,長者觀賞。更有以燈火為動力的走馬燈、抵羊燈、鬥牛燈等。以絲綢製作的大小六棱宮燈,瓜型紗燈,各具特色。一年一度的燈節,過去有酬神、娛樂兩種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