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第十一中學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的前身是礐石中學,創辦於1960年9月。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改名為紅軍中學。後因烏橋、光華地區沒有中學,學校於1968年5月搬至現址。學校更名為汕頭市第十一中學。汕頭市第十一中學是汕頭市金平區一所完全中學,市一級學校。學校占地7745平方米,環境優美,是市文明學校和綠化先進單位。截止2010年學校有31個教學班,學生1805人,教職工108人。全校有高級職稱教師11人,中級職稱教師48人。建校以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理念,本著“嚴謹、求實、合作、高效”的工作作風,辦學質量不斷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頭第十一中學
  • 簡稱:十一中
  • 創辦時間:1960年9月
  • 所屬地區:汕頭金平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普通完全中學
  • 學校屬性:市一級
學校概況,務實治校,嚴抓質量,推進教改,尊師守紀,培育英才,遠景展望,學校地址,

學校概況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的前身是礐石中學,創辦於1960年9月。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改名為紅軍中學。後因烏橋、光華地區沒有中學,學校於1968年5月搬至現址。1970年下半年因全市中學重新排序改名,學校更名為汕頭市第十一中學。汕頭市第十一中學是汕頭市金平區一所完全中學,區一級學校。學校占地7745平方米,環境優美,是市文明學校和綠化先進單位。現有31個教學班,學生1805人,教職工108人。全校現有高級職稱教師11人,中級職稱教師48人。建校以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理念,本著“嚴謹、求實、合作、高效”的工作作風,辦學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被評為汕頭市一級學校。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

務實治校

辦學以來,學校貫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規範化管理條例,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總體素質,形成一支相對穩定、合理、人員精幹的管理隊伍;創建團結協作、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學校管理新局面。
擁有一支務實、高效、奉獻進取,以身作則的領導班子等於擁有一所好學校,擁有一支敬業、勤業、精業的師資隊伍等於擁有了較高的辦學水平。在歷任校長和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上下一心,抓管理,抓教學,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目前,學校一級教師以上職稱的教師占現任教師數的44%。他們不但專業功底好,敬業精神強,而且有豐富的中考、高考輔導經驗。學校歷史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罕蒙愛老師,長期擔任高三畢業班歷史教學工作, 2009年所任教畢業班高考歷史平均分獲得金平區第二名。2008年12月罕蒙愛老師被推薦為金平區名師;2009年9月罕蒙愛老師被評為金平區“優秀教師”。除此之外,學校教師多次在國家、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並獲獎,其中陳素琳老師的教學論文《淺談高考語文備考的審美觀照》獲“2008年度中國中學語文教學論文(設計)大賽”活動一等獎;陳素琳老師的德育論文《德育與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探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全國學術年會二等獎;朱麗嬋老師的論文《淺談案例教學的提升與拓展——湘教版必修三“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之教學心得》獲汕頭市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嚴抓質量

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辦學質量的好壞,關係到學校的存亡與發展。學校一貫把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以建立一套良好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確保教學工作有序進行為出發點,嚴抓教風學風建設,努力營造學校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而成功的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加強教學管理是保證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和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高的保證。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關懷下,近年來,學校斥資上百萬元改善辦學條件,裝修教學樓、改造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會議室,更新添置了電腦、語音放聲機、圖書等,使教學條件大為改觀。依託優良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該校近幾年來在高考、中考連獲佳績。2006年—2009年該校高考上省線率為40.21%、35.3%、36.2%、58.4%。近四年來,該校中考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人才。

推進教改

該校貫徹“學校——教務處——學科組——備課組”的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教研工作起到計畫、組織、實施的作用,並用以檢查、指導、督促教學業務管理。該校根據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師的教學計畫、教學方法、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輔導和測試,檢查和總結都提出了明確、具體、規範的要求,確保教學各個環節規範化。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學校除了認真抓好常規教學管理,還經常組織學生座談,評教評學,了解教師情況,徵求改進教學的意見並及時向教師反饋;定期進行教學總結,提出教改意見,分類指導、分層推進,使各主要學科的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教育科研呈現較濃氛圍。而善於培優輔差,讓入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經三年培養取得大提高,是第十一中學的辦學特色。學校對入學的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安排各種競賽、興趣班或課外小組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廣闊的平台;堅持對學困生行為表現進行跟蹤,耐心進行個別教育;同時重視家長學校的建設,這種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先後有多位學生獲得省、市、區徵文、手抄報等不同獎項。2006年12月學生張歡參加廣東省跆拳道精英賽少年女子+55公斤級比賽獲第一名;2006年12月學生張佳、郭伊萱參加汕頭市第十九屆影評徵文獲二等獎;2007年4月學生陳金華作文《書城——世界景觀盡收眼底》獲廣東省第二屆書香作文競賽優秀作文入選獎。

尊師守紀

學校與時俱進,重視對德育工作的研究工作。該校在辦學中堅持“教育必須先育人”和“德育促教學”的理念,從學生的基礎文明行為要求抓起,狠抓學生行為規範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把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貫穿其中,藉助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針對學生需求和特點開展系列化的德育實踐活動。在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中,學校實行量化管理,從細處著眼,每天對各班的考勤情況、儀容儀表、文明禮貌、衛生情況、廣播操、眼保健操等項目進行檢查評比。,該校強化全校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觀念,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和團組織的作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網路,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尊師守紀、勤學奮進”是學校之魂,是學校德育工作題詞。圍繞這個主題詞,該校積極開展“尊師守紀、勤學奮進”系列教育活動。通過開展“校園公德大討論”、“中學生要講禮儀、守規範”、“道德規範大家談”、“讀強者之書,走強者之路”等活動;定期請法務部門同志來校做報告,組織法律知識競賽;學校年年評“三好”選“十佳”,評選“文明班”;校團委定期舉辦團課,年年吸收新團員,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連年來該校還堅持舉行文藝節、體育節,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學校重視發揮參與管理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糾察隊,助學基金會與幫困助學活動,實施團隊護綠責任制,辦“校園之聲”,讓學生教育自己。

培育英才

學校根據青少年身心成長規律和汕頭的社會特點,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予有效指導和幫助,把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貫穿於教育的始終,努力創建良好育人的環境,發揮其隱性教育功能。因此,學校致力於構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綠化好、富於教育性的育人環境,積極營造文化氛圍,在教學大樓顯要位置鐫掛了“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校訓,在通道嵌貼祖國地圖、《中學生守則》,在課室走廊懸掛名人畫像和名言警句,在走廊、樓道建設歷史長廊等,學校還充分利用空間增設精美宣傳欄。學校注重校園的整體美感,讓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個塑像一個標誌牌,都成為美的一部分。優美的環境塑造了學生健康的心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促進了學生健康的成長。

遠景展望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回首過去,,我們信心滿懷。面對新的形勢,汕頭市第十一中學將繼續求索創新,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譜寫新的篇章!

學校地址

地址: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
汕頭市第十一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