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澗鎮

汊澗鎮

汊澗鎮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之一,又是省發展改革試點鎮和新農村建設示範鎮之一。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萬畝,轄9個村,3個社區,1個林場,常住人口50425人(2017年),城鎮化率近45%,城鎮規劃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建成區達9平方公里。

舊有“小南陽”之稱,其位於皖東天長市的西部、“長三角”和南京1小時都市經濟圈內,是中國東西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通道。該鎮交通便捷,205國道寧連一級公路)和長深高速南北穿境而過,312省道中貫全境。

區位優勢明顯,東西南北分別距揚州滁州、南京、淮安大、中城市只有70公里左右。汊澗鎮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經濟,已經成為安徽模範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汊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滁州
  • 電話區號:0550
  • 郵政區碼:239000
  • 面積:163平方公里
  • 人口:5042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 火車站:滁州北站、滁州站
  • 車牌代碼:皖M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建設,旅遊資源,龍隱禪寺,臥龍公園,龍王井,特色產業,城建規劃,規劃背景,規劃目的,榮譽,

歷史沿革

汊澗鎮位於縣城西23公里處。明嘉靖天長縣誌》已稱之為鎮。這裡是白塔河上游,民間有上匯72澗水之說,故名汊澗。明代以前,鎮北有大覺寺、碑亭橋。明清時期,曾建有一批庵觀寺廟。抗日戰爭時期,一度遭日軍轟炸、焚劫。
汊澗鎮汊澗鎮
鎮內商業繁華,有菸酒、綢布及京廣雜貨店鋪近百家,糧行30餘家,另有10餘家鹽行,30多家礱(磨)坊,4家糟坊,白塔河下每日過往船隻100餘只。
建國前,汊澗鎮僅有一條南北向的直筒式街,長約千餘米,寬不足3米。以小橋口為界,南稱南陽街,北稱侉侉街(因居民多從北方遷來),街旁房屋稀疏,以土牆草頂居多,街面以大石塊鋪就,每逢下雨,須低頭緩行,人稱“孝子街”。又因街中有小橋、碑亭兩橋,雨大則橋上漫水,整條街被隔為三截,居民戲稱“一江三島”。
建國後,南陽街名仍舊,而侉侉街改稱為富民街和交通街,國營、集體商業部門紛紛在這裡建立分銷部或經營處,金融、稅務以及政府部門也在這裡設立分支機構,房屋建築增加較多。
1975年,魯寧輸油管道經過汊澗一帶,補貼汊澗一些經費,鎮辦工業也抽出部分資金,用於拓寬街道,鋪築砂石路面,開挖兩旁排水溝,重建汊澗橋(亦稱漢橋)和小橋。
龍隱莊園龍隱莊園
其中汊澗橋全長130米、高10米、寬10米,在全縣橋樑中規模較大。1978年又將主街道鋪為渣油路面,加之瓦房數量逐年增多,街面的草房基本淘汰,市容為之一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進鎮建房經商或興辦企業者逐年增多,而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新開了南陽東街、南陽西街、沿河東街、致富東路(以上東西向)以及環城路、青年路(以上南北向)。
主要街道均安裝了路燈。改建的影劇院有880個座位,供銷、百貨、郵電以及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大樓拔地而起,各類商店林立於街道兩旁。據1983年普查,全鎮設有企事業單位計66個,居住用地8.5萬平方米,人均25.8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25萬平方米,人均11.2平方米。

行政區劃

汊澗鎮下轄三個社區,九個自然村。
釜山社區釜山社區
汊澗社區人口約1.1萬,耕地面積約2000畝,轄19個要志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總戶數約3700戶,黨員100多人。社區兩委幹部14名。
釜山社區人口5100人,耕地面積6483畝,轄30個村民組、2個居民組。
於窪社區全社區面積約為1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約8800畝,37個居民小組。

三店村耕地面積計5520畝,有25個村民小組,共687戶,村幹部5人。
汊澗鎮
葉營村:人口3536人,耕地面積6361.30畝,共有873戶,27個村民組。
雙園村雙園村北鄰白塔河,東鄰下石橋河,有涵閘6座,農業主要是以麥油稻為主。
汊北村:人口約5400人,耕地7794畝,農戶1550戶,轄35個村民組。
時灣村位於汊澗鎮西北部,南與汊澗社區交界,北與江蘇省盱眙縣交界,西面是時灣水庫庫區,東與汊北村交界。
漂牌村全村有29個村民小組,1350戶,17個黨小組,耕地面積8349畝,2007年實現人均純收入5500元。
長山村全村有23個村民組,耕地5947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4900元,山地400畝,村級集體水面260畝。
三店村三店村
張營村地處偏避,屬於高崗地區,水利資源條件差,常規農業生產滯後,屬於貧困村。

經濟建設

該鎮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累計引資額近20億元,以寧連高速天汊線為軸線,構築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將鎮區向南、向西拓展,進一步完善集鎮功能,在老205以西、轉盤以南建設一個集商住、行政、文體廣場為一體的集鎮服務中心,加快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集聚和升級,建成十里工業帶(工業長廊),基本上形成“一園六區”總體發展格局:即華龍食品園、益民物流園、天帝塑機園、郜山工業園、釜山工業園和龍隱生態旅遊觀光園,已建成各類企業100多家,
汊澗鎮天帝塑機汊澗鎮天帝塑機
其中有華龍日清食品(天長)有限公司、天帝塑膠機械有限公司、益民集團、豐勤服飾有限公司、嘉亨禮品有限公司、獅龍製衣、華盛箱包、和盛箱包、圓通物流等二十多家規模企業,已初步形成了食品、機械製造、物流、儀表、光纜、玩具、服裝、箱包和旅遊等10多個支柱產業。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億元,
實現二、三產業總產值18億元,工商稅收3208萬元,財政收入35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0元,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和平均增長率,隨著經濟的增長,綜合實力增強,該鎮已躋身於滁州市、天長市經濟強鎮之列。全鎮各中、小型水庫蓄水量大,電力足,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捷。行政區劃調整後,汊澗鎮(原汊澗工業園區A區2平方公里和原釜山工業園區B區1.5平方公里)3.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六通一平”基本完成。

旅遊資源

龍隱禪寺

始建於唐朝中葉,鼎盛時,規模宏大,聲名遠揚。2007年重新建造的“龍隱禪寺大雄寶殿,氣宇軒昂,莊嚴肅穆。
龍隱者,乃真龍天子,潛心退隱修煉之謂也。龍隱之歷史相傳因八仙而起矣,時至中葉,朝野崇佛,龍隱聖地遂成佛之道場,據明萬曆碑記考證“方圓三百餘畝,僧眾百餘人。”可見盛況之一斑,其時翠竹蔥蔥,松濤陣陣,丹桂飄香,野圃青青,群林相擁,巍巍古剎,禽囀鳥鳴伴隨晨鐘暮鼓,騷人墨客雲集,達官顯要紛至沓來。或控幽尋古,或歸隱林泉。
龍隱禪寺,乃繼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之遺風矣。初時名曰:白馬寺,後異名為龍隱寺。巍巍古剎,且經千年風雨,歷數次兵燹法難,但信眾來此焚香敬佛,佛教文化都未曾終絕。

臥龍公園

位於天長市以西約25公里的汊澗鎮釜山腳下,以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享譽周邊地區。
臥龍公園臥龍公園
遠望釜山,深青如黛,恰似一口倒置的鐵鍋,聳立在飄渺的雲霧之中。山上花草繁茂,嶙峋怪石或群聚或獨立,形態各異,蔚為壯觀,遍地野花野果,密林中多飛禽走獸。

龍王井

位於汊澗鎮釜山臥龍公園之巔的“龍王井”,井水清冽甘醇,長年不竭。人們傳說喝之可驅寒降暑、怯病、益壽,因而每天前來此取水之人絡繹不絕。

特色產業

汊澗百合馬路村民從外地引種百合進行小規模試種,後因百合價高俏銷,讓眾多的種植戶嘗到了甜頭,逐漸輻射全村及周邊鄉鎮。針對百合市場的巨大潛力鎮黨委、政府,及時出台優先貸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民眾發展百合生產,以規模優勢,抗禦市場風險,使全鎮百合種植面積得到了鞏固擴大。
該鎮在建成百合生產基地的同時,強化行銷網路建設,不斷鞏固老市場,開拓新市場,努力使生產的百合能夠全部賣出去,賣出好價錢。一是在上海等大中城市設立銷售視窗
以這些大中城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依託,建立起信息靈敏、反應快捷、運作靈活的組織體系,及時反饋價格等信息,為百合找到了可靠的銷路。二是成立華雲百合行銷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搞活流通中的主力軍作用,建立起服務經營一體化的合作經濟組織。
汊澗百合汊澗百合
三是在80多個生產大戶中培養經營人才,把他們從生產環節中解放出來,鼓勵他們直接走向市場,增加收入,
實現由生產大戶向行銷大戶的過渡。暢通的百合產品銷售渠道,靈活的行銷機制,為全鎮百合走向市場,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城建規劃

規劃背景

改革開放來,汊澗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道路、廣場等的基礎設施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原有的轉盤路無論是寬度還是路面質量都不能滿足通行及城鎮景觀的要求。
轉盤路是貫穿汊澗鎮南北的主幹道,也是連線城鎮對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南北來往車輛的所經之路,同時,轉盤路又是人們進行商業集會、市民休閒活動的場所,是市民活動的主要空間,與市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轉盤路對汊澗鎮的交通、經濟、文化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規劃目的

轉盤路的環境改造規劃目的就在於,拓寬道路保證交通暢通,改善道路現狀便於行駛,避免交通事故發生;對道路進行綠化改造,建設市民休閒活動廣場、公共開放綠地,
增加市民娛樂活動的空間,並構建南北景觀主軸,將南、中、北段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形成汊澗鎮一條連貫的綠化帶,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榮譽

2000年被安徽省建設廳評為“全省村鎮建設先進鄉鎮”,2001年、2006年被滁州市委評為“‘六個好’鄉鎮黨委”,2003年被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1999-2008年多次被天長市委、市政府評為“十強鄉鎮”、“先進集體”、“招商引資先進鄉鎮”、“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鄉鎮”、“2008年安徽省創建文明鄉鎮工作先進鄉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