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住宅博物館

氹仔住宅博物館

氹仔住宅博物館位於澳門氹仔島,是五座一字排開的葡式民居建築,主要是向遊人展示20世紀初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氹仔住宅博物館
  • 類別:博物館
  • 位於澳門氹仔島
  •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9時半至下午1時
博物館簡介,博物館背景,展示的年代,展示的地點,展示的戶主,展示的住宅,開放時間與門票,

博物館簡介

氹仔住宅博物館,澳門一事業性博物館。位於凼仔海邊馬路凼仔公園內富有歐陸風格的建築群里。面對凼仔的紅樹林及路環島,環境清幽憩靜。建於1921年。氹仔住宅博物館 的主要建築是澳門現存的一些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官邸和大宅,它們供人們回顧過去葡國政府、英國大班、滿清民族和往來澳門的高官富商日常生活的那段時光。為了營造當時的氣氛,那些建築物已被重新修葺,標誌著澳門殖民年代的家具、擺設及裝飾都來自於在澳門定居的家庭。其他設備則為仿製品。
氹仔住宅博物館前身為澳門土生葡人家庭的住宅。開放供參觀的包括客廳,飯廳,兩個臥間及廚房。屋內陳設充分反映了20世紀初期華洋雜處的文化,家具中西合璧,既有傳統的中國家私,亦有西洋的器皿用具,屋內還掛著數幅澳門土生葡人的相片。遊人可從中了解早期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狀況。

博物館背景

展示的年代

二十世紀初的澳門,它還是一個寧靜的商貿小城,由於港口經常淤塞,所以其在船務貨運的地位終於 被香港所取代。進口主要是內地的食糧及香港的產品,而從澳門出口的主要是煙花炮竹和火柴,偶然有些船隻從東帝汶或果亞抵澳,但大部分的遊客均來自香港。他們乘蒸氣船到澳門遊覽、賭博或度假。1919年中國的辛亥革命及其後的內亂和滿清王朝的沒落,使澳門小城成為不少華人及歐洲難民的避難地。
氹仔住宅博物館氹仔住宅博物館

展示的地點

氹仔原是兩個小島組成,後經過淤泥沖積和填海,連為一島。當時,被視為遙遠的一個小島。氹仔不多的居民大多為做帆船的華工、炮竹工和養鴨人,另外有一些在政府機構服務的土生葡人家庭。這些土生葡人沿海而居,正好反映了澳門南灣的景象。在海灘邊上有一座嘉謨教堂,一個可遠眺整個海域及路環島的小公園。教堂的另一邊有一個華人小村。

展示的戶主

居住於氹仔生活的戶主,主要是長期居住在澳門的歐亞家庭的土生葡人。他們的獨特之處在於同時擁有中葡傳統文化,懂得兩地廚藝及語言。他們都是行政人員、律師和商業助理,都是很虔誠的教徒和愛國者,常常慶祝無數的宗教節日、國家紀念日及澳門的特別喜慶節日。就如氹仔居住的大部分土生葡人,雖不太富有,但卻有著自已的娛樂方式。他們喜歡邀請朋友聚餐,在特別的日子在聖彼得劇院、南灣花園或華士古花園聽露天音樂演奏,或到郊外野餐等。

展示的住宅

此處建住宅與二十世紀初在中國一些沿海地區所建住宅相類似,均帶有歐洲及中國傳統特色。每層都建有寬大的陽台,供欣賞風景及海風。所有窗戶都很闊大,都使用木料裝飾。宅內設有門廳,天花板空間非常高。宅後是廚房,隨後是後花園。
宅內家具表現了澳門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沙發是用酸枝和紅木製成,刻著中國特色的龍、鳳、花等圖案,還有中國傳統的絲綢緞的枕頭和酸枝書架。餐廳是葡式的,桌椅按中國款式在澳門製造,用雲石裝飾和附有鏡子的餐具架是標誌歐洲世紀轉變的特色。另一具有歐式設計的是,牆上吊燈和邊上隨時間流逝而陳舊了的高身鋼琴。除此外,還有一個聖壇,其中聖像的頭和手都是象牙製造的。宅內各處都放有燭燈和油燈,大堂中還懸掛著一盞用黃銅仿製的臘燃吊燈。

開放時間與門票

每天上午9時半至下午1時,下午3時至5時半,逢星期一休息。免費入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