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進村(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倉鎮永進村)

該行政村隸屬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倉鎮,地處大倉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鎮道路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縣30公里。東鄰永福村委會,南鄰廟街六碧村委會,西鄰馬鞍山鄉五里巷,北鄰幸福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進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倉鎮
  • 面積:16.51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轄龍竹村、凹池村、鎖水閣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1戶,有鄉村人口1728人,其中農業人口1713人,勞動力110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2人。
全村國土面積16.51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723.1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啤大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89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18334.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90畝(其中:田681畝,地1209 畝),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 玉米、水稻、啤大麥 等作物;擁有林地18334.5畝;水面面積38畝;其他面積4496.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46戶通自來水,有375戶飲用井水。有42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2.4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2戶(分別占總數的54.87%和43.23%)。
該村到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3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81畝,有效灌溉率為36.0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8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381口。全村已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沒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43.21%;畜牧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14.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109頭,肉羊125頭);林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6.93%;第二、三產業收入77萬元,占總收入的21.33%;工資性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9.7%。農民人均純收入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0 人(占勞動力的9.07%),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7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1戶,共有鄉村人口1728人,其中男性901人,女性827人。其中農業人口1713人,勞動力1102人。該村以彝族主,其中彝族1715人,漢族13人。到2008年底,全村沒有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94人,參合率98.89%;享受低保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05戶,占農戶總數的72.4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5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71人,距離鎮翠峰中學8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5人,其中小學生171人,中學生44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8 人,少數民族黨員68人,其中男黨員58人、女黨員10人。該村黨支部1999年、2001年、2002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6人。該村團總支1999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團支部。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77.6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4.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基礎設施落後,水利化程度較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改善硬化,鄉村公路;2、建設完善稗子箐水庫及人飲工程;3、儘快完成農村電網改造,4、爭取實施千村推進。。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玉米、水稻、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