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傈僳族鄉

永興傈僳族鄉

永興傈僳族鄉隸屬麗江市華坪縣,位於華坪縣西北部,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東與四川省鹽邊縣交界,南與本縣中心鎮、船房鄉毗鄰,西與寧蒗縣戰河鄉相連,北與寧蒗縣跑馬坪鄉、蟬戰河鄉接壤。全鄉幅員314.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總面積的95%,河谷區占5%,海拔1450—2810米,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森林資源覆蓋率高,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水能資源、荒山荒坡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興傈僳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805
  • 地理位置:華坪縣西北部
  • 面積:314.6平方公里 
  • 人口:12844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攀枝花機場
  • 火車站:攀枝花站
  • 車牌代碼:雲P
鄉鎮簡介,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扶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教育,地理優勢,永興瀑布,歷史遺蹟,公共設施,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全鄉轄永興、習好、安科、思木、壩山、馬鹿、基度7個村民委員會,131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2844人(2017年),居住著傈僳、漢、彝、納西等8種民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鄉鎮,全鄉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和薯類;經濟林果主要種植茶葉、花椒竹子青刺果核桃板栗苦良姜等;養殖業主要有牛、羊、、馬、等畜禽。
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也是全縣迄今為止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鄉。全鄉幅員面積314.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占總面積的95%,海拔1450~2810米,地勢西高東低,有耕地面積16733畝,其中:水田6140畝,旱地10593畝,人均有耕地1.2畝;林地面積32萬畝,荒山荒地8.3萬畝 ,是一個“老、少、邊、窮”和華坪縣唯一沒有解決溫飽的一個鄉鎮。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鄉經濟發展呈現良好狀況。工農業總產值達6160.2萬元,比上年的4806.7萬元增長28%,其中:農業總產值1890.82萬元,比上年的1644.2萬元增長15%;工業總產值4269.83萬元,比上年的3162.5萬元增長35%。全鄉糧食總產量達354.6萬千克,比上年的337.5萬千克增加5%,農村經濟總收入2342萬元,比上年的2097萬元增長10%,農民人均經濟純收入773元,比上年的673元增長了15%。
2004年,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根據新的財稅體制,通過加強稅費征管,開源節流,已完成財政收入29萬元。完成財政支出194.2萬元,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並保持良好勢頭。鄉黨委、政府繼續堅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合理規劃,依法管理,加快發展”的方針,強化服務,搞好協調,為民營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拓寬發展領域,積極參與開發建設;樹立“借別人的實力發展我們的經濟”、“借別人的梯子上我們的台階”的思想,繼續搞好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抓好水電產業的開發,不斷深化管理,使永興鄉成為真正的小水電之鄉。規劃的12座電站現已建成投產8座,裝機容量達到2.8萬千瓦,建成電站個數和裝機容量達計畫的67%和47.5%,全面完成基度片區煤礦資源勘探工作,探明基度片區煤炭資源儲量為3000萬噸,積極做好基度煤礦開發招商引資準備工作及接洽服務工作。
2004年,全鄉民營企業(包括個體私營企業)達292個,從業人員1942人,實現營業收入9317萬元,比上年增長12%;民營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累計達11006.2萬元,比上年增長8%,實現年利總額730萬元,比上年增長32%。
2004年是個災害頻繁之年,全鄉因災害受損經濟達2032萬元,鄉黨委、政府及時把上級部門撥發的救濟糧和救災款發放到災民手中,第一批恢復重建資金已發放完畢。同時,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計畫生育,採取有力措施,全年未出現超生現象。並按國家獎、優、補、免政策,對全鄉30戶農業人口獨生子女農戶進行了表彰獎勵。2007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461.2萬公斤(含退耕還林補助糧食89.7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2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30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5元,農業總產值3178萬元,工業總產值12686萬元。

基礎設施

為實現經濟、糧食、生態的良性循環發展,2004年投入水利資金15萬元,提前了東西大溝、老街子、各明堰溝渠的冬修水利工程;投資13萬元,修通了馬桑灣公路,並實施了鄉內各主要交通線的維修和改造工程,結合退耕還林政策,大力實施人工造林,“一池三改”沼氣池建設,全年實施人工造林300畝,經濟林12畝,建沼氣池250口,節能灶360眼。加大護林防火工作,健全責任制度。

特色產業

永興是烏木春茶的故鄉。永興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依託科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導和發動民眾種植茶葉,走出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實現了農民增長增收。2007年,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8514.8畝,其中:豐產面積3500畝,茶葉產值達700萬元,已形成以茶葉產業為主帶動其他產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全鄉種植烤菸實際完成移栽1220畝,菸葉總產量達37371.9公斤,農民賣菸葉收入158863元,1997年新開墾種植茶葉150畝,完成乾果種植規劃2000畝。

扶貧攻堅

2004年共投入扶貧資金66.8萬元,實施了3個項目:一是投資20萬元用於基度重點村扶貧建設。其中:修建小水窖50個,修建基度完小河堤100多米,建溢洪道和引水渠2000米,投資2.3萬元用於基度村沼氣池建設,大力推廣科技,投資6萬元用於脫毒洋芋種植、茶葉種植和花椒種植;二是杈杈房改造投資46.8萬元,永興鄉列入杈杈房改造的146戶,易地搬遷10戶,目前已完成工程的三份之一 ,其餘的有望在春節以前完成;三是按照“政府協調,民眾參與,政策引導,講求實效”的指導方針,堅持國家扶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的原則,採取插花安置方案,確保全置民眾搬得去,住得下,能致富,按先急後緩的原則,對積極性高,認識到位,而又居住在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民眾實行搬遷,到目前已實現了10戶36人的易地搬遷。
生態林生態林
加大小額信貸扶貧款清收力度。目前,已累計收回76.197萬元,回收率達到78.5%;認真抓好“一對一”捐資助學工作,全鄉有727名(含市委黨校、市體育局捐助30人)學生受到捐助,第一、二批捐資款已公開、公正、透明地兌現到學生手中。
加大勞務輸出力度,鄉外、縣內經商、從事餐飲、運輸等行業的已達1417人,通過縣勞務輸出辦公室到縣外打工的有296人。

產業結構調整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效益先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抓住退耕還林的機遇,重點發展茶葉、花椒、竹子、種草養畜產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不斷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年內新發展茶園300畝,改造低產茶園,茶農年收入達70多萬元,人均增收50元,茶葉覆蓋全鄉4個村委會67個村民小組。全鄉累計種植花椒10000畝,連片種植百畝以上的有5片,大部分已開始掛果,竹子5000畝,青刺果5000畝,核桃2500畝,板栗1000畝,苦良姜2000畝。全鄉基本實現了用不同的產業來覆蓋不同海拔地域的目標,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2004年全鄉實施種草養畜200多戶,種植黑麥草、皇竹草等優質牧草800多畝。實施羊圈改造12戶,改造32間334平方米,發展了兩戶養殖業(養羊)“雙百大戶”,“雙百大戶”年出欄平均在100隻以上,純收入1萬多元。到目前,永興鄉養羊存欄達100隻以上的農戶有60多戶,存欄80隻以上的有120多戶,存欄50隻以上達200多戶。永興村朵落坪利用天然牧場資源和豐富的秸桿,建成黃牛短期集中育肥場。
全面落實“三全”方針,進一步調整、充實教師隊伍,投入100多萬元修建了永興中學師生宿舍樓、雙橋國小教學樓、基度冬坪國小教學樓、馬鹿完小圍牆,寄宿學校學生住宿樓、基度村完小教學樓正在修建之中,思木村完小危房改造工程已經啟動,教育硬體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在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基度村、安科村實現集中辦學。為推廣永興鄉的辦學經驗,在永興召開了全縣中國小學生“養成教育”現場會。2004年全縣國小畢業班教學質量統測中,永興鄉中心校榮獲全縣中心校第二名,永興鄉榮獲山區類第一名;永興中學應屆畢業生升入高中40名。鄉黨委、政府在教師節對三個先進集體和55名先進教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
加大了科技宣傳力度,推廣高產玉米優良品種6種,組織實用技術培訓6期,參訓人員達1980人,發放科技實用書1100本,科技小冊子3000份,自辦科普專欄14期,表彰了農業產業“行業獎”11戶。
為豐富永興鄉的文化生活、傳播先進文化,開展了3期圖片展,組織了文藝演出7場,觀看人數達3000多人次,豐富了永興鄉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在2004年12月永興鄉舉辦了第二屆“永興杯”運動會,在全縣“油底肉”杯籃球運動會上榮獲男子甲級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教育

全鄉現有國小18所(其中:完小9所,一師一校9個),教職工123人(其中:公辦教師94人,工人1人,代課教師13人,臨時工15人,男教師63人,大專以上學歷17人,高級職稱38人),在校學生1602名。中學一所,教職工35人,在校學生412人。
“十五”期間,永興傈僳族鄉黨委、政府多渠道爭取資金 ,完成寄宿校學生宿舍樓、思木完小校舍、基度完小校舍、垛落坪完小校舍、冷山校點等一系列工程建設,總計投入資金達268萬元。並積極向扶貧掛鈎單位聯繫,爭取扶持,為部分學校購置了學生課桌及學生床鋪,緩解了學生課桌及床位緊缺的問題,使永興的教育硬體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學校全景學校全景

地理優勢

永興傈僳族鄉是滇西北的一塊寶地,境內群山起伏,水能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海拔高,氣候溫暖,乾濕明顯,雨量充沛。永興“烏木春”綠茶,茶葉品質好,投放市場供不應求。碧波蕩漾的烏木河似彩帶環繞。青山綠水養育了勤勞勇敢的永興人民,同時也譜寫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永興,原名阿比里(老街),設在關山村。光緒十九年(1893年),谷老四起義時,洪貴茲事老街被毀,後由姓郭名永興在大谷田村主持興建了新街,後來人們就用郭永興的名命名新街,永興也因此而得名。解放前為玉鹿鄉,當時全鄉以自足自給的自然經濟為主,生產
力水平極低,農業生產結構單一,勞動工具十分落後,耕作方式都是刀耕火種,人民生活極為困苦。
永興雙河口水庫永興雙河口水庫
永興鄉是傈僳族聚居的地方,占永興鄉總人口的28.7%,占華坪縣傈僳族人口的21.2%。傈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土著民族,遠在西漢時期,傈僳族作為“西南夷”中的三個小群體,從青海遷徙而來,居於雅龍江和金沙江兩岸地區。公元八世紀中葉,傈僳族還一直處於“勿鄧、兩林”兩個強大部落的統治下,尚未形成自己強大的部落組織,由於部族之間的爭戰,約公元八世紀以後,從四川西部地區和雲南華坪、元謀等地,沿金沙江繼續往玉龍山遷徙,進入玉龍山周圍的石鼓地區。十二世紀以後,傈僳族受麗江路軍民總管府的統治。在這一時期,因抵抗外族侵略,戰爭中男子傷亡慘重,加之官府的繁重荷稅,十四世紀被迫再次大遷徙,部分傈僳族又經過麗江、永勝順州,約公元1023—1385年從永勝順州遷回華坪地區定居,到今天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永興鄉境內居住的傈僳族是其中的一部分。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永興鄉的馬鹿,思木,壩山,習好的冷山,基度的關坪、冬瓜坪、中村等地。

永興瀑布

瀑布位於永興鄉政府與思木村之間12公里處。瀑布頂部到底部高約120米左右,每逢雨季,清澈、純淨的水從岩波羅半崖上犀牛洞裡,以3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流量汩汩而出,水從頂上沖瀉而下,似一塊快白布,鋪蓋在長滿雜木的石壁上,把岩波羅、陰山打扮得格外漂亮。每逢乾天季節,大水被引進大溝灌溉糧田,少量的水往半岩流下,形成小瀑布,每當陽光照射會形成彩虹。瀑布的末端是清水河,瀑布天長日久岩漿凝固成石形天生橋,瀑布的山腳100多米,河水往山肚裡淌過,站在河邊,水聲隆隆,在峽谷見迴響,不絕於耳。透過彩虹往岩壁仰望,岩漿石奇形怪狀,有的像珊瑚、有的像羅漢、還有的像牛、馬等動物,真是精工巧匠難描繪。整個瀑布氣勢雄偉壯觀,遊人往往前來觀其風采,為之傾倒。堪稱為“華坪第一瀑布”。
永興瀑布永興瀑布

歷史遺蹟

龍山廟位於永興三股水玉靈山,於1925年至1932年修建。
龍山廟座東向西,長約60米,寬40米,占地4畝多,大門向西開,為青砂石柱圓弧形門型,門洞橫聯被毀,上、下聯為:
“玉水起潮音德心清虛觀自在,靈山朝鷲嶺慧眼放佛如來。”
該廟的北面,西連線大門,東連亡人殿,土木結構,一層瓦屋面,內雕觀音菩薩。亡人殿在廟的北面,西連線觀音岩,東接玉皇樓,土木結構,一層瓦屋面,內有十幾個不知名的石雕菩薩。機廂殿在寺廟的南面,西連線大門,東連線玉皇樓,共兩層,土木結構瓦屋面,殿中有三國人物,各種“文官”、“武將”,石雕二百餘尊。玉皇樓(正殿)在寺廟東端,正對大門,四層樓房,其實雄偉。底層土木結構,二、三、四層為板柱木結構,殿堂正中有石雕如來佛,現殘存的如來佛荷花底座(高90厘米,厚50厘米,寬55厘米)及“玉皇大帝”、“晉神”等數尊石雕菩薩。中院主要是花園和通向各殿的石台階、石道路。

公共設施

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夯實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基礎設施的好壞程度更是永興鄉人民脫貧致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全鄉境內共有大小庫塘36個,溝渠16條,全長165公里,其中東、西大溝總長57公里,擔負起全鄉80%的農田灌溉任務。由於2007年水毀嚴重,共投入冬修水利資金達36萬元。
交通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全鄉尚有26個村民小組未通路。一年來,鄉政府始終把道路交通建設作為改變永興經濟、實現永興脫貧致富的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協調縣交通局將永興至馬鹿的鄉村
彈石路建設項目實施完工,永華柏油路建設項目、永興至習好村委會、永興至基度村田學德洗煤廠和安科村橋頭至壩山村委會沙石路面改造工程已全面啟動。
永興傈僳族鄉風景永興傈僳族鄉風景
能源通訊建設惠及千家萬戶
認真組織實施了“天保工程”和“919”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國債沼氣建設為契機,狠抓農村能源建設。今年又新建沼氣池130口,至此永興鄉沼氣池達885口,確保了我鄉森林資源。在現有移動、聯通基站的情況下,配合移動公司新建了思木基站。
集鎮建設成效顯著
首先是進一步推進永興文明衛生城鎮建設,加大街道的保潔力度,為居民營造清潔、文明、衛生的生活環境;其次,集鎮飲水工程正在抓緊實施;再次,順利完成了永興鄉市政廣場、公共廁所及街道排水溝改造項目建設任務。

地圖信息

地址:麗江市華坪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