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坐落在江西鄱陽縣縣城土井巷中段,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元年。傳說當時鄱陽王蕭恢母費氏瞎雙目,蕭恢祈禱於佛,其母竟雙目復明·於是,施捨王宮為“顯明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福寺塔
  • 地理位置:江西鄱陽縣
  • 建造時間:1024
  • 別稱:觀音堂塔
名稱來源,建築布局,歷史文化,

名稱來源

宋天聖二年(1024),浙江天台山壽星寺巡禮僧用言和寶倫來寺主持,在寺東造佛塔一座。元至正22年(1362),寺僧修塔時,在塔底挖得一個水晶淨瓶,獻於皇上。皇上大悅,賜“顯明寺”為“永福寺”,塔為“永福寺塔”。

建築布局

塔西因建有永福寺觀音堂,故又稱“觀音堂塔”。該塔八面七級,基深10米,塔高42米,占地80平方米,為密檐樓閣式空心磚塔。塔下部有莖底,塔身八面設有拱卷門,柱枋上設斗拱,造型古雅威武,歷經史上10多次地震而安然無恙。永福寺塔和妙果寺塔,為古饒州東湖十景之一“雙塔鈴音”。

歷史文化

永福寺塔建築質量堅固,結構嚴謹。據說,從元朝至清朝末年的幾百年里,鄱陽曾發生過八次地震,損毀了許多房屋建築,永福寺塔卻沒有一次因此而遭受破壞。永福寺塔在歷史上幾經人為破壞和重新修復,可謂飽經滄桑,卻始終屹立於縣城中部,默默地見證著一段歷史進程和發展變遷。細心觀察,便可發現永福寺塔的每層的外牆色質和結構都不盡相同,這是歷史上多次重修留下的深深烙印和見證。其中修改程度最大的當屬塔頂了。+1978+年,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修葺時,因塔頂被毀,便按照北方宋塔——圓形塔頂重新修建,這與原來永福寺塔——南方宋塔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2002+年,政府又撥款重修,最大限度地恢復了永福寺塔的原貌。
八十年代初期,我縣在對永福寺塔塔基進行清理時,發掘出兩顆水晶球。這兩顆水晶球晶瑩剔透,是鎮塔之寶,經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被縣博物館珍藏。
說起永福寺塔的塔名,還有一段由來。梁武帝天監元年,武帝蕭衍之弟鄱陽王蕭恢,為了祈求佛祖保佑母親早日治好眼疾,便將王府東側宮殿捐獻出來,修建寺廟,稱為“顯明寺”。到唐朝改名為“隆興”“大雲”,宋朝又改為“永寧”。宋天聖二年,全國各地風行建造寶塔,永寧寺也在寺東建造佛塔一座,塔無名。元代,塔有些傾斜,在對塔維修時,在塔腳挖出一瓶甘露。傳說飲此甘露可以長生不老,住持便把它進貢給朝廷,皇上得到後封住持為乾元萬壽永福禪師,從此永寧寺改名為永福寺,塔也隨寺名稱為永福寺塔。
如今在保護的基礎上,鄱陽人民將修繕和擴建相關建築,努力使之恢復昔日風采,成為名副其實的鄱陽名勝。以前進入塔內免費,現進入塔內需要2元門票。這座已近千年的古塔巍然矗立於鄱湖之濱,綻放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