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樓(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永盛樓)

永盛樓(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永盛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永遠昌盛樓”之“永盛樓”,屬於南溪土樓長城(實佳村)景區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盛樓
  • 外文名:Yongsheng  Lou
永盛樓位置,永盛樓簡介,永盛樓歷史,永盛樓原樓主,

永盛樓位置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南溪土樓長城(實佳村)景區內。
從村頭開始有鹹慶樓[方樓]、興慶樓[圓樓]、天慶樓[圓樓]、餘慶樓(屬於方樓,建於沼澤地,至今仍巍然不動)、“圓寨土樓”(又名“新寨”——環慶樓);村中間有“水缸蓋樓”(即“D”字型樓——南安樓)、“雙子樓”(因兩座方樓連體而得名,分別是“東月樓”[十九世祖淵朗公,開基南溪坑頭自造東月樓一所,白手起家;共生十子,十房傅號名“十家村”(即“實佳村”)]和“東興樓”,因年久失修,現在已經拆除了)、“永遠昌盛樓”{永盛樓[方樓].遠昌樓[方樓].永昌樓[圓樓]}、祝三樓[方樓]、向五樓[方樓]、“橋頭樓”(昔日因廊橋的橋頭對著該樓,可惜廊橋已經拆除,改建為石拱橋了——南永樓[方樓])、南興樓[方樓];村尾有忠心樓[圓樓]等等;一共有15座大型方樓與圓樓。

永盛樓簡介

長方形樓,江氏民居,建於康熙年間,坐東南朝西北,占地約400平米。全樓設一個大門、兩道樓梯,大門過道盡頭:
【和貴】修身有道和為貴,【和貴】修身有道和為貴,
【忍高】處事無奇忍自高。【忍高】處事無奇忍自高。
左側小門門楣上方“和貴【修身有道和為貴】;
右側小門門楣上方“忍高”【處事無奇忍自高】。
中為天井。高三層,一層後廳為祖堂左右各有一個小門,第一層14間走廊連通,第二層17間後向走廊不連通,第三層17間走廊連通,頂層後向略高。懸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構架。
大樓門口左側一層一間隔壁設一個大門門楣上方“濟水流芳”【“濟水,古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今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從濟水得名。”濟源就因是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流芳百世,萬古流芳】;右側設一個小門,過道隔壁底層2間小(其中一間為樓梯間)、2間大,二層3間。大樓前向門坪有圍牆高2米餘,該樓院牆占地面積180平米。

永盛樓歷史

【十九世祖淵朗公】鼎球公(十八世祖)之長子士月公(十九世祖淵朗公),諱清浪,號淵浪,開基南溪坑頭(即今“實佳村”)自造東月樓一所。妣蘇、蘇、黃、呂氏。共生十子(廿世祖十兄弟以“源”字帶頭):長房興溪(源發)、二房乾溪(源財)、三房萬溪(源萬)、四房鎮昆(源開)、五房源溪(源興)、六房松溪(源榮■)、七房旺溪(源華■)、八房建溪(源意■)、九房成溪(源滿)、十房征溪(源足)。
❶【長房】興溪公,諱興侖,名源發(大婆太蘇孺人二子之一),生於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卒於乾隆四十一年八月十三日。生子:昌裔、旦裔、錦裔。長房片【鹹慶樓興慶樓(壩尾)、天慶樓(俗稱“新樓”)、餘慶樓、環慶樓(俗稱“新寨”)】。
❷【二房】乾溪公,名源財(大婆太蘇孺人二子之二)。子俊裔公等生子:俊南。俊南公子信賢公生子:達軒、餘三子名失記。南片【向五樓、南永樓(俗稱“橋頭樓”)】。
❸【三房】萬溪公,諱興聚,字源萬(又蘇孺人四子之一)。妣余氏。生子:守平、守安、守清、守吉、守和、守昌。老樓片【東興樓及之前東月樓,俗稱“雙巴圍”】。
❹【四房】鎮昆公,諱興載,字源開(又蘇孺人四子之二)。妣余、陳氏。生子:德寬、德成、德亮。永盛片【永盛樓、遠昌樓(俗稱“新樓”)、永昌樓(俗稱“圓寨”)、祝三樓“南片”】。
❺【五房】源溪公,諱興登,號源興(又蘇孺人四子之三)。妣余、陳氏。生子:季裔、珍裔、芹裔、佩裔、秀裔。五子之一有裔孫,但名失記多代。老樓片【東興樓(俗稱“雙巴圍”)】。
❻【六房】松溪公,字源榮(又蘇孺人四子之四)。
❼【七房】旺溪公,字源華(黃孺人四子之一)。
❽【八房】建溪公,字源意(黃孺人四子之二)。
❾【九房】成溪公,諱興裕,號源滿(黃孺人四子之三)。妣黃氏。生子:能習(入)、倫裔(入)。南片【南興樓(俗稱“溪背樓”)】。
❿【十房】征溪公,諱興能,號源足(黃孺人四子之四)。妣林氏。生子:林裔、凰裔、鳳裔、遠裔。老樓片【南安樓(俗稱“水缸蓋樓”)】

永盛樓原樓主

屬於二十世祖,鎮昆公,妣劉孺人,生三子。長贊成、次德成、三德亮。
永盛樓至今約有200年歷史。二十世祖,鎮昆公(江鎮昆)崇尚耕讀傳家,有仁德,良田多;家有馬廄,出入騎馬,名聞遠近。其孫丁來(生下時,父親見是兒子——客家人視男為“丁”,丁來,即兒子來了,歡喜之餘便給取此名)承襲祖風,奉儒守法,得清廷賜封“衛守府”(清朝五品官,屬象徵性榮譽,空銜,賜給名門大戶。現大樓門上仍依稀可見此封號)。江丁來平時正直仗義,俠名遠播,莫不敬仰,人稱“丁來伯”。鄰縣平和蘆溪人經常過往實佳村,將丁來伯所住的永盛樓稱為“官樓”。永盛樓人才輩出,解放以後已有10多人考上大中專院校。
那時,許多人打擔賺吃,來往於大埔或漳州。有一次,一夥挑工從大埔回來,在下洋連米帶人被賊頭抓走。挑夫中有個聰明的傢伙,故意大聲說“今天就怪丁來伯叫我們來,才被人捉”,賊頭一聽“丁來伯”的威名,當即放人,還客客氣氣地送他們走。
二十世祖,鎮昆公(江鎮昆)去世後葬在石灰坑。入葬時,按照風水習慣要揀時辰。家人知道抬棺路經湖坑會有許多人攔棺祭奠,因擔心錯過時辰不吉,於是決定讓人抬著空棺從湖坑去,而裝著屍身的正棺取道奧杳,順利到達墳地將鎮昆公入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