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土司府

永登土司府

永登土司府又稱連城魯土司衙門,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連城鎮。距離永登縣65公里,是甘肅青海邊境眾多土司建築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宮殿式古建築群。是由魯土司衙門、妙因寺、土司花園三部分組成。

是我國目前歷史最悠久,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重點援助的一座土司衙門。然而由於它坐落偏僻,交通不便,很少被外界所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登土司府
  • 地理位置: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連城鎮
  • 占地面積:900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
管轄範圍,結構,歷史,歷代土司,文化產業,

管轄範圍

自明代起永登土司府是政權中心,也成為西北地區甘青交接地帶的一個重鎮。魯土司以連城為中心,覆蓋甘青多個縣區,管轄面積達9000平方公里。歷代土司苦心經營,治理此地,為明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西北邊陲的安定和民族團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結構

魯土司衙門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美。主體建築布局對稱、嚴謹。有祖先堂、神堂院、燕喜堂、大堂、儀門、六扇門、牌樓及廊房和配樓等。東西兩側有書房院、寢宮、倉院、家寺和小教場等。縱觀全貌樓峻庭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永登土司府

歷史

魯土司是元朝王室之後裔。朱元璋打進北京後,土司始祖安定王脫歡西逃不及,遂投降明將徐達,後被封為連城土司,為維護西部各民族的安定團結做出了卓越貢獻。由於第三代土司失伽戰功卓著,被永樂皇帝親自接見,並賜姓為魯,改名魯賢。之後的歷代土司遂以漢姓命名,故被稱為“連城魯土司”。
清兵入關後,順治初年,魯土司降清,繼續被封土司。直到末代土司魯承基被國民黨政府改土歸流,直至1951年被人民政府槍決,歷經19世,22任,580餘年的連城魯土司便徹底畫上了句號。
改革開放的勁風吹動了各地的旅遊熱潮,也掀起了重視、保護和維修文物古建的熱情。1984年連城縣政府成立了“魯土司衙門文物管理所”並任命了所長。1985年市政府將吐魯溝確定為自然保護區和旅行區。1987年,永登縣地方志編纂辦公室負責人趙鵬翥同志潛心鑽研,撰寫並印刷了一本70000餘字,名為《連城土司》的小冊子。第一次以文字方式將魯土司的歷史公布於眾。2000年該管理所所長趙德才同志又編印了一本60000餘字,名為《連城古鎮》的小冊子,進一步介紹了魯土司衙門與連城地區的人文掌故。

歷代土司

一世土司脫歡之妻馬奶奶(回族、西固人)巧設美人計,智斬盤踞絲綢古道、殺人越貨,朝廷屢剿難滅的河西巨匪達官戳只(王蟒)的動人故事;
三世土司魯賢追隨朝廷大員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兩次進京面聖,被永樂皇帝譽為“功追周公”,並賜姓為魯,改名魯賢的光耀故事。
永登土司府
四世土司,總兵官,靖虜將軍魯鑒英勇善戰,渾身是膽,屢建奇功,被明憲宗朱見深封贈榮祿大夫,上國柱,右軍都督府都督,不但名垂青史,而且連其曾祖脫歡、祖父鞏卜世傑亦被追封高管顯爵的故事;甘肅第一美女——連城公主(魯鑒之女)為衛護愛情,毀容抗旨的美麗而淒楚的故事;
九世第12任土司魯允昌,因助朝廷抗擊李自成義軍失敗,被斬,成為“面頭土司”的悽慘故事;
十二世第16任土司魯華齡,追隨大將軍年羹堯、岳鐘琪,消滅叛匪羅卜藏丹津,平定西部、戰功赫赫。致使雍正皇帝將莊浪衛改建平番縣(永登)的光輝故事;
十四世第18任土司魯璠協助甘陝總督平定循化蘇四十三搶糧案,並助朝廷偵破震驚全國的特大貪污集團案,即“甘肅糧案”的故事;
還有魯璠之妻孫夫人為乾隆皇帝平定回疆之亂,自備糧草,千里迢迢,支援朝廷大軍的動人故事;特別是歷代土司如何修建妙因寺、海德寺、大佛寺等近10處寺廟、道觀的故事以及不斷維修、加固明長城,修建烽火墩、台和各大城堡,保家衛國的故事等等。

文化產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座古建築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並貼息貸款千餘萬對這座衙門進行了全面地維修加固。受此感動和電視連續劇《甘肅米案》之啟發,我和長子繆武文合作於2005年底創作出版了39萬字的章回繪圖小說《魯土司與清朝驚天案》。當時曾想如果連續再創作《魯土司與大明王朝》和《末代土司》兩部長篇小說,便能將連城魯土司在明代、清代和民國年間的歷史概貌做出連貫性的介紹。然而不久吾子繆武文突然病逝,創作計畫便不得不遭擱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