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周家大院

永州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古建築群始建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完成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共由六座龐大的民居宅院組成,占地面積120餘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是湘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民居群,享有“瀟湘第一古宅院”、“湘南民居瑰寶”等盛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州周家大院
  • 地理位置:永州市零陵區
  • 占地面積:百餘畝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著名景點: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
發展歷程,機構設定,

發展歷程

零陵區富家橋鎮乾岩頭村地處都龐嶺下,賢水河畔,相傳是“八仙”中何仙姑的故里,自唐朝以來,未斷過祭祀何仙姑的香火。這裡有零陵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古民居群,村子裡的人都姓周,所以人們把這個古村落叫周家大院。

機構設定

周家大院由六個院落組成,分別是建於明代的“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和建於清朝的“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六個院落自西向東呈北斗星形排列,依山就勢,南高北低,好像端坐在太師椅上。從整體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渾然一體,既各自獨立成院,又相互和諧勾連,層樓疊院,錯落有致。這中間,數“四大家院”規模最為龐大,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
周家大院共有正、橫房子180多棟,大小房間1300多間,開設大小天井136個,游亭36座,總占地面積百餘畝,建築規模達4.5萬平方米。周家大院建築裝飾的雕繪技藝之精湛,歷史文化含量之豐富,民族氣息之濃烈,內容題材之廣泛,表現手法之豐富,無不讓人嘆為觀止。在大量的紋飾中,以蓮花紋居多,正是先祖周敦頤之名作《愛蓮說》的反映。
六大院雖然先後建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但都在一定的軸線上按相同的座向排列分布,從而整體形成建築數量之多,質量之精,規模雄居湘南民居榜首而為世人驚嘆的古民居建築群。由於它們出自家道殷實的名門望族之手,因此,在家居使用功能上幾乎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式。如正、橫屋的三級馬頭封火山牆平面呈直角相交,翼角高翹,直指藍天,將每棟房屋間隔起來;大小天井的設計,通風采光十分科學,使每一棟院落都顯得寬敞明亮;各座院落依水而建,北高南低,加以各類明、暗水溝縱橫交錯,其排水功能極為周全。
古建築群的選址,追求“天人合一”那種理想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整體布局體現了“中和”象徵。建築策劃者在建築布局上除了採取中國傳統的一條縱向對稱中軸線外,還推陳出新布置了若干條與之垂直的橫向附屬軸線,構成“豐”字形平面布局,這種結構與封建血緣關係融為一體。縱中軸線上的建築為一組正屋,為長輩所使用,東西兩側橫屋由分支的各房晚輩使用。這種縱為輩、橫為支的劃分,體現了宗族輩分與子孫分支的嚴格性。把傳統人倫“中和”意識溶於建築中,是周家大院在建築群體上繼承傳統而又高於傳統的地方,充分顯示了它在建築布局上匠心獨運的個性特色。
關於永州的大姓,有“何半州,唐半府”之說。其實,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還有一個頗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周氏家族,僅作為文化古村保存至今的,就有道縣的樓田村,江永的上甘棠村,和零陵的乾岩頭村。
根據族譜的記載,這個周家大院的周氏後人與魯迅、周恩來是同根共祖的族裔。明中期,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後裔遷移至此生息繁衍。根據史學界考證,魯迅是周敦頤31代孫,周恩來是32代孫,比魯迅小一輩,與乾岩頭寸周姓同是周敦頤次子周燾之後裔。
500多年間,村中無“雜人”,都是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後裔,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聚族而居,至今已經歷27代。現住在周家大院的260多戶、900多人,都是住在祖傳的古院裡,歷史文化仍在生活中延續傳承。
周氏家族“耕讀傳家”的良好家風,使得這裡人才輩出。500多年來,從封建時代科舉選拔的秀才、舉人、進士到現代高考脫穎而出的大學生、研究生,有數百人之眾。其中的佼佼者有曾官至戶部尚書的明朝翰林周希聖;曾隨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回鄉主講萍洲書院的清朝三品大員周崇傅,等等。周家大院在瀟湘大地上存續了數百年之久,堪稱奇蹟。
2006年,周家大院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乾岩頭村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