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縣(古地名(舊治在今河南省安陽縣永和鎮))

永定縣(古地名(舊治在今河南省安陽縣永和鎮))

永定縣,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唐天祐三年(906年),河北道相州(今安陽市堯城縣改為永定縣。後梁開平年間,改稱長平縣後唐同光初,復名永定縣。宋天聖七年(1029年),改永定縣為永和縣。宋熙寧六年(1073年),降永和縣為鎮入安陽縣

自唐末改堯城縣為永定縣,至宋天聖間改永定縣為永和縣,永定縣建置存在時間達110餘年(期間短暫改稱長平縣)。其轄境大致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東部一帶。縣治永定城,故址在今安陽縣永和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定縣
  • 政區類別:縣級
  • 始置年代:唐天祐三年(906年)
  • 政府駐地:永定城(在今安陽縣永和鎮
  • 所屬地區相州(今安陽市)
  • 地理位置:今河南省安陽縣東部
  • 存在時間:110餘年
建置沿革,典籍記載,《新唐書》,《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讀史方輿紀要》,

建置沿革

本漢代內黃縣地,晉於此置長樂縣,北齊廢長樂併入臨漳縣
開皇十年(590年),分臨漳、洹水二縣於此重置長樂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長樂縣為堯城縣(治在今安陽縣永和鎮),隸屬相州(今安陽市)。
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郡,堯城縣改屬魏郡
武德元年(618年),置相州總管府,堯城縣復屬相州。
天寶元年(742年),相州又改為鄴郡,堯城縣屬河北道鄴郡。
乾元元年(758年),鄴郡復改為相州,堯城縣復屬河北道相州。
天祐三年(906年),改堯城縣為永定縣。
後梁開平年間(907年-911年),永定縣改為長平縣。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永定縣。
宋仍為永定縣,屬河北西路真定府相州(也稱鄴郡)。
天聖七年(1029年),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定縣為永和縣。
熙寧六年(1073年),降永和縣為鎮入安陽縣
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永和鎮屬河北西路彰德府安陽縣。
明代為永和三里(110戶編為1里),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
清代為永和鎮,仍屬河南彰德府安陽縣。
民國為永和集,屬河南省安陽縣第二區。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設永和鄉、永和公社。
1983年,永和公社復改為永和鄉,下轄39個行政村。
2014年,永和鄉改稱永和鎮,下轄40個行政村,仍屬安陽縣

典籍記載

《新唐書》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相州鄴郡,望。本魏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紗、絹、隔布、鳳翮席、花口瓢、知母、胡粉。戶十萬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萬一百九十六。縣六:有昭義軍,大曆元年置。安陽,緊。武德四年省零泉縣,五年省相縣入焉。西二十里有高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陽水東流溉田,入廣潤陂,鹹亨三年開。鄴,緊。南五里有金鳳渠,引天平渠下流溉田,鹹亨三年開;有鐵。湯陰,上。本盪陰。武德四年析安陽置盪源縣,隸衛州,六年來屬。貞觀元年更盪源曰湯陰。林慮,上。武德二年以縣置岩州,五年州廢,來屬。有鐵,有林慮山。堯城,上。天祐三年更曰永定。北四十五里有萬金渠,引漳水入故齊都領渠以溉田,鹹亨三年開。臨漳。上。南有菊花渠,自鄴引天平渠水溉田,屈曲經三十里;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自滏陽下入成安,並取天平渠水以溉田。皆鹹亨四年令李仁綽開。

《太平寰宇記》

卷五十五
河北道四
相州
相州。鄴郡。
元領縣十一,今六:安陽;鄴縣;湯陰;永定;臨漳;林慮。
五縣割出:滏陽;入磁州。內黃;成安;洹水;已上三縣入魏州。臨河。入澶州。
永定縣,州東四十里,舊十四鄉,今三鄉。本漢內黃縣地,晉置長樂縣,髙齊省入臨漳縣。隋開皇十八年,分臨漳、洹水二縣於此重置長樂縣,十八年改為堯城縣,因堯所居此城為名。唐末改為永定縣,朱梁開平中,改為長平,後唐同光初,復為永定。洹水,在縣北四里。丹朱墓,在縣東一里,堯之子也。羛陽聚故城,在今縣東。《左氏傳》晉荀盈如齊,逆女卒於戲陽。注云,內黃縣戲陽城。“羛”與“戲”同。

《元豐九域志》

●卷二
《元豐九域志》卷二《元豐九域志》卷二
東路 西路
河北路
太平興國二年分河北南路,雍熙四年分東、西路。端拱二年並一路。熙寧六
年,復分二路。
望,相州,鄴郡,彰德軍節度。(治安陽縣。)
地里。(東京三百五十里。東至本州界七十五里,自界首至北京一百五里。
西至本州界一百四十里,自界首至潞州一百二十里。南至本州界五十五里,自界
首至衛州九十里。北至本州界四十里,自界首至磁州二十里。東南至本州界六十
里,自界首至澶州八十五里。西南至本州界八十里,自界首至衛州七十六里。東
北至本州界八十里,自界首至州九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五十里,自界首至磁州
三十五里。)
戶。(主二萬六千七百五十三,客二萬一千九十三。)
土貢。(紗、絹各一十匹,知母、胡粉各一十斤。)
縣四。(天聖七年改永定縣為永和。熙寧六年省永和縣為鎮入安陽,鄴縣為
鎮入臨漳。)
緊,安陽。(四鄉。天禧、永和二鎮。有韓陵山、龍山、洹水、防水。)
緊,湯陰。(州南四十里。一鄉。有牟山、水、湯水、淇水。)
緊,臨漳。(州東北六十里。二鄉。鄴一鎮。有東山、漳水。)
中,林慮。(州西九十里。一鄉。陽冶一務。有隆慮山、洹水、漳水。)

《讀史方輿紀要》

卷四十九
◎河南四
彰德府
永定城在府城東四十里,與大名府內黃縣接界。本晉之長樂縣,屬魏郡。高齊廢入臨漳縣。隋開皇八年,復置。十八年,改曰堯城。唐因之,屬相州。唐天祐中,改曰永定。朱梁開平中,曰長平。後唐同光初,復曰永定。宋天聖七年,避真宗山陵名,改永和。熙寧七年,廢為鎮。舊城周三里有奇,洹水環其西南隅。《安陽縣誌》云:永定城東有鯀堤,鯀治水時所築,以捍孟門溢河,今謂之三刃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