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里

永安里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捷運一號線途經此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安里
  • 含義:永遠安居
  • 位置:北京市朝陽區西部
  • 起源時間:清朝
  • 命名時間:五十年代
  • 交通:捷運一號線
中山永安里,浙江杭州永安里,

中山永安里

中山規模最大的近現代優秀建築古民居群,屹立在中山大大小小的街道,他們或者歷經滄桑,或者正熠熠生輝。根據《中山市優秀近現代建築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共有507座建築和23處建築群被登記入近現代優秀建築名錄,其中特色民居和民居群為最多,239處。中山現保留的古民居建築群多為清末民初所建,這些民居建築群多分布在城區和接近城區,其中以市區永安里4幢8戶民居保存得最為完好,且以中西結合的建築手法而聞名。
永安里
中山民居樣式十分豐富,主要留存有清代時純中式建築和民國時期中西結合風格。清末的建築,除了沿襲明代的建築風格之外,連建房技藝都是採用古人的“版築”技術。那時房子多為磚木結構,房屋上還多在屋脊和飛檐上裝飾坭塑、陶瓷人物或動物、灰雕等,在窗門上帶有很多象徵吉祥的文畫裝飾。而民國初期的房子逐漸引入中西結合的建築模式,城區永安里民居群就是比較突出的例子,其特色為成群八間,獨院式,高圍牆,中式為主,但其中不乏巴洛克式建造藝術的影子。有學者認為,這與中山近代時期毗鄰港澳,對外接觸比較多,視野比較開闊等有很大的關係。
撫今追昔
曾幾何時,中山豪商巨賈富甲一方,雄視海內外;從古至今,香山的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爭艷嶺南。作為城市文化的物質承載物之一的民居群,質樸無華、古色古香、中西合璧,正越來越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日前剛剛出爐的《中山市中心城區舊城風貌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把城區劃分為8大舊城風貌保護區,其中的博物館群風貌區就包括了民族路、民生路、水官街一帶的特色民居建築群。這些隱藏在城市商業發展中的星星,歷經了近百年的風吹日曬,還閃耀著怎樣的光輝?
永安里舊跡易尋,歷史難覓
初夏,大雨剛洗禮後的早上,天空還打不起精神。10點,從民族路88號的街道拐到背後,就是治安街。這裡的老人說,這一片的名字都有歷史由來。治安街就是因為以前這裡有警察局才得名。
在這裡,一條崎嶇的石板路,一座座青磚築起的房屋,靜靜的就是一段歷史,和剛才的民族路商業景象有天壤之別。據老中山人說,治安街、弓箭巷一帶保存有大片的獨院式華僑大宅。向前走不到100米,其中最有名的、保存最完整的永安里矗立在眼前。獨戶式的屋子排列、凸陽台、青磚、巴洛克式外觀,保留著當時的記憶。四幢八戶民初別墅分兩排矗立,房子的周圍有一圈圍牆,牌坊上大書“永安里”三字,可以想見當年的繁華。透過門縫張望發現內大廳設有神龕、屏風,典型的外西內中的華僑樓構造。據中山規劃局測量,這裡面積有1300平方米。永安里8號的居民似乎已經習慣了不時的探訪者。他告訴記者,這裡很多舊屋都很漂亮,但由於長期缺乏修繕,有的差不多成危房了。
關於永安里的建築時間、房子主人等問題,現在有多種說法。正在規劃這一片區的保護工作的中山市規劃局也只有關於永安里建於民國初年的粗略數據,而關於這段歷史,外來的租戶,默默搖頭;在這裡長大的年輕人也沒有更多的回憶。
住這附近的鄭伯說,這可以算是由永安公司建的中山第一批商品房了,上世紀初,中山人郭樂在外面開辦永安公司後,名噪一時,很多同鄉去投奔他,這些人後來寄錢回來蓋房子,大家把屋子的樣式都統一化,並冠以“永安”的名字;住在永安里斜對面已有六十多年的楊老伯認為,這些老屋大都由姓l繆的族人興建的,族人大多已移居海外、香港、澳門等地。香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漢超認為,這是永安公司的員工宿舍。這些說法已很難有歷史可究,近百年的永安里,用它滄桑的身姿默默地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

浙江杭州永安里

杭州永安里位於永豐巷內。由南至北並列,分別為永安里一弄、二弄和三弄。為石庫門建築,牆門上方標明建築年代,具有典型的西式牆門的特點。弄內住戶分列兩側,中間空地既是門內走道,也是公共院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