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閣大街

水閣大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馬路和張自忠路之間,今天的東、南、西、北四條馬路,在過去是老城廂的城牆,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後被拆除。所以按過去的位置來形容,水閣大街就在老城廂東門外,一直延伸到海河邊。
水閣大街的歷史比天津建衛的時間還要長,據傳它最早於元代形成,在清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中顯示,此街的西半段曾名為“磨盤街”。
水閣大街,當年就承擔著城內居民用水的重要功能。水閣大街全長差不多300米,是連線城裡和海河的重要通道,那年月老城裡沒有河渠和甜水井,所以城內的居民每天必須出東門到海河邊去挑水或用獨輪車往城裡運水。
運水的人多了灑漏難免,此路一時間泥濘難走,十分不便,過街的人一不留神就摔一狗啃泥。於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大街的中間位置修了座過街樓閣,閣內供奉觀音菩薩,故名為“觀音閣”。又因此閣位於運水的道路上,城內供水的水車終日穿行閣下,又被百姓俗稱作“水閣”。磨盤街也就隨著水閣之名,逐漸被“水閣大街”代替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