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動物油脂

水產動物油脂

水產動物油脂(marine animal oil)是從魚類、海獸及其加工廢棄物中提取的水產品。主要包括魚體油、魚肝油和海獸油。是食品、醫藥和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產動物油脂
  • 外文名:marine animal oil
  • 化學成分:主要由混合甘油三酸酯組成
  • 主要來源:動物的儲存脂肪
  • 相關產品:魚體油,魚粉等
  • 醫藥產品:魚肝油等
  • 生活產品:人造奶油,肥皂等
化學成分,生產,用途,

化學成分

水產動物油脂主要由混合甘油三酸酯組成,此外還含有磷脂、甾醇、烴類、蠟、甘油醚、維生素和色素等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種類約有50~60種,重要的有14種,大部分是碳原子數為20~26偶數的直鏈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以不飽和脂肪酸的比重較大,且大部分為具有5個或6個雙鏈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不飽和脂肪酸中,靠近碳鏈末端的烯基位量為n3(或W3)型系列的比 n-6型系列的多。軟骨魚類及海獸類的油脂還具有其他特點,如鯊魚肝油的甘油脂中的脂肪酸大部分為單烯酸,比之其他魚油還含有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為萜類(如角鯊烯)、不飽和醇(如油醇)以及甘油醚(如膠肝醇、鯊肝醇與鯊油醇)等。海豚的體油、頭油、下齶油中除含有長鏈的脂肪酸外,還含有大量碳原子數為奇數並有支鏈的異戊酸。
抹香鯨,特別是的齶部和海豚的油脂中除甘油酯外,還含有由脂肪酸與一元醇組成的蠟,分為液體蠟和固體蠟。液體蠟常含有較多的不飽和醇與脂肪酸組成的酯,如抹香鯨的鯨蠟油。固體蠟稱為鯨蠟,僅含有飽和的醇與脂肪酸組成的酯。

生產

水產動物油脂的製取大部分以動物的儲存脂肪,即皮下脂肪層(在海獸中稱為皮下脂)、沿腹壁的脂肪層、肌肉中的組織脂肪和肝臟中的脂肪為原料來源。魚體油主要取自、油鯡、沙丁魚、毛鱗魚等多脂魚類。魚類的儲存脂肪含量隨季節變化而有很大差異,最低時僅占體重的1%以下, 最高時可占30%以上。魚肝油主要取自。海獸油主要取自各種鯨類、海豚等。
魚體油是製造魚粉時的聯產品。通常採用濕榨工藝,原料經過蒸煮、壓榨之後,從壓榨液中分離出粗油再經分離澄清成魚油。魚肝油一般用蒸煮法、淡鹼消化法或溶劑萃製法製取。海獸的皮脂、骨和內臟中的油脂一般都直接加熱熔出,也可用蒸氣或水加熱製取。提取鯨油是先將皮下脂切成塊狀或攪成糊狀,然後加壓或在真空中進行熱熔。從抹香鯨油中分離鯨蠟是將鯨油冷卻到0℃左右使固體蠟析出後,再經壓榨將蠟質從液體鯨油中分離出來。水產動物油脂在套用之前需根據不同用途加以精煉,包括冷濾、鹼煉、脫色、脫臭和氫化等。

用途

水產動物油脂除魚肝油主要用於醫藥外,魚體油、海獸油的主要用途是供氫化後制人造奶油、起酥油和肥皂,也可用以製造油漆、油墨、潤滑油和鞣製皮革等。海豚齶油粘度低,耐高溫又耐低溫,可用作精密儀器和鐘錶的潤滑油。從水產動物油(特別是鯨蠟)中可提制高級醇,用作化妝品、藥物和其他有機合成物的原料。魚油中的某些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見水產醫藥用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