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宗教

水族現階段的宗教信仰屬於萬物有靈的多鬼神原始宗教信仰。它有著水族自己的文化特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鬼靈崇拜所形成的鬼文化氛圍。自然崇拜 。水族人認為萬物有靈,信奉多神。霞神是水族原始宗教一種神靈,以為他主宰雨水,使水稻豐收。傳說霞神是一個通神性的人形石頭,它停留在何地,該地就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族宗教
  • 民族:水族
  • 屬於:多鬼神原始宗教信仰
  • 氛圍:鬼文化氛圍
正文介紹,敬神拜祖,

正文介紹

中國水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8.6萬人(1982),主要聚居於貴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部分散居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數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由於同漢、苗、侗、布依、壯、瑤等族相雜處,其固有的宗教信仰也受到上述民族特別是漢族的影響。

敬神拜祖

①“拜乾散”。敬岩神的儀式,或稱“拜眇”。水族語“乾散”或“眇”為岩神,“拜”意為敬。在水族居住的地區。凡有巨石聳立之處都建有岩神棚。每逢水歷五月十五日(農曆正月十五日),各家都要帶雞、鴨、肉、豆腐、紅紙等祭品到神棚獻祭。求生子女或人畜平安者,剪紅紙一張塗以畜血奉獻,祭後在神棚聚餐。凡敬過岩神被認為有驗的,還要殺豬,請姑、舅、外婆等親戚來參加“還願”。祭祀儀式在原神棚中舉行,時間大多仍在水歷五月十五日。
②“拜霞”。水族語,祈雨祭祀儀式。一般相隔七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在水歷十月擇吉日舉行。原先,拜霞時間各地並不一致,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共同的固定節日。祭祀儀式極為隆重。祭日,各地以宗族支係為單位,長者身穿長衫,撐紙傘,搖羽扇緩步前行,隨後由本族男子抬豬肉、米酒和糯米飯,敲鑼打鼓,分別列隊吆喝前進,按時到達古井或池沼旁的神壇。壇前豎一竹竿,竿上掛著裝有一隻雄雞的籠子。巫師(水書先生)執鞭主祭,作令雞啼和呼風喚雨的法術。如果雞鳴或下雨,參加祭祀的人一律閉傘摘帽,表示接受沐浴,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③“黑板反”。水族語,驅寨鬼儀式。一般在春夏兩季,或在發生自然災害和傳染病流行的季節舉行。以村寨為單位,集資購買狗、白雞、鴨、牛頭、豬肉以及生魚、乾魚、糯米飯、酒等為供品,請水書先生念咒,挨戶趕鬼出寨,然後全寨聚餐。餐畢,用草繩聯結若干木刀,環繞村寨四周。在村寨大門口,用兩把大木刀搭成“鬼架子”,架上放置豬、狗、牛的下頦骨,蓋以土碗,認為可以不使惡鬼進村。驅寨鬼儀式後,寨口插有標記,三天內,禁止外人進寨,如有違禁進寨者,須承擔重新驅鬼的全部費用。
過去,水族認為非婚生子女會觸犯天神,引起旱災或帶來其他災異。一旦村寨如出現私生子,也必須舉行驅寨鬼儀式。由私生子的父母殺豬擺酒,供全寨聚餐,驅鬼掃寨。私生子的父母如屬同寨,則將雙方裝入豬籠,拋於河中。
④“蘇稔喜”。水族語,原意為四月丑日。亦稱敬娘娘。實際上為求生男育女並保健康的祭祀儀式。在水歷四月丑日分戶舉行。水書先生“念鬼”後,用紅紙剪若干人像,粘在白紙上,表示子女成群;並將其貼於靠近主婦臥室的堂屋牆上,不準移動。以後,早晚用餐前,都要先盛飯獻祭。該日卯時為正式祭祀,殺豬、雞、鴨,做紅糯米飯、紅粽粑,並備紅蛋和酒等舉行大祭,祈求娘娘多送兒女並保祐健康。祭畢,全家聚餐歡慶。
⑤拜祖。在水曆元月至二月舉行。儀式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戌日午夜,稱“初拜祖”,在中堂設祖先及地母娘娘席,席旁另設一神席,供水果、豆腐、糯米飯、甜酒和蒸煮的乾鯉魚。祖先席上,還須供衣服、鞋帽等。供祭一小時後撤席。天拂曉時,正式拜祖,稱“再拜祖”。設三席,供物相同,但鯉魚肚內要放入韭菜及香料,捆上米草,放入瓦罐中蒸熟才上供。
喪葬禮儀一般實行土葬。葬前要為死者洗身、剃頭或梳洗,穿壽衣入殮,然後出殯。入殮時,在死者口中置放銀飾品,手裡放紙錢或銀毫,頭墊紙錢,意為供死者在陰間使用。出殯當天,喪家殺牲。死者若為男性,殺馬或牛,女性則殺豬。出殯當天宴客,並將一部分畜肉饋贈參加喪禮的親友,但一隻後腿連同尾巴必須送給死者郎舅。跌死、溺死和產婦未滿月而死者,一律火葬。
《水書》 水族宗教特有的典籍。凡出行、喪葬、婚嫁、動土等,都要依據《水書》推測吉凶禍福,決定宜行宜止。《水書》由水書先生掌握。用途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白書”,用作推測禍福、擇吉避凶的卜書;另一類稱“黑書”,只用於放鬼、收鬼和拒鬼。
“白書”有 560餘種。用於喪葬者居多。其中又分吉凶兩類:吉類有10餘篇;凶類40餘篇;另有用於嫁娶者8篇。“黑書”所見不多,藏者從不輕易示人。“黑書”中頗多象形的秘密記號,非經傳授,實義難明。此外,《水書》還有關於占卜及禳解方法的若干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