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考古學

水底考古學,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田野考古學的一個分支。水底考古學的主要任務時發現、打撈和研究水底的古代沉沒物、沉船以及淹沒於江河湖海中的都市、聚落和港口遺址等。水底考古學可為研究古代造船術、航海術、水文變化、海上交通和貿易等提供重要資料。
水底考古學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紀義大利人在海底探尋沉船。到了20世紀初期,水底的考古調查在世界各地進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文化遺址的“聖池”中尋找犧牲人和祭品,在突尼西亞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尋滿載古希臘美術品的羅馬沉船。但由於潛水條件的限制,調查時不能做精細的操作和記錄。1943年發明了潛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改進了各方面的設備和條件,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學得以成立。從60年代起,先是法國人在馬賽附近海底發掘沉船,接著美國考古隊在土耳其附近海底發掘希臘羅馬時代和青銅時代晚期的沉船,不僅獲得船中許多古物,而且還為研究古代造船術、航海術、海上交通和貿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