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專網

水利專網

水利專網是集微波系統、數字集群調度系統、數字程控交換、衛星通信、異地會商、無線接入、計算機網路等系統在內的水利通信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專網
  • 外文名:Water Conservancy Network
  • 學科:水利工程
淮河水利專網建設與發展,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回顧,治淮與淮河水利專網的關係,治淮工程帶動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荊江水利專網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治理荊江與信息化建設的關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淮河水利專網建設與發展

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回顧

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截至90年代末,淮河水利專網建成淮乾微波、數字集群調度系統、數字程控交換、衛星通信、異地會商、無線接入、計算機網路等系統,淮河水利專網的框架基本搭建起來。
然而我國公網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水利通信及信息化基建項目審批的嚴格控制,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水利專網的建設,淮河水利專網一些項目申報也受到了影響,淮河水利委員會在2000-2010年規劃中提出的20餘個水利專網建設項目,基本沒有被批准。

治淮與淮河水利專網的關係

淮河水利專網作為淮河水利建設的一部分,與治淮工作有著密切聯繫。
1)水利發展對信息化工程的需求
淮河流域水利發展十年規劃明確提出,淮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工程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新時期的治水新思路,滿足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水利的需求,加快實施建設。
2)治淮工程的需要
1991年國務院治淮治太會議確定了以防洪除澇為主要內容的治淮19項骨幹工程,其中包括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幹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區安全建設等,淮河水利專網是19項治淮骨幹工程的建設及今後運行管理的技術支持及保障條件。
3)防洪安全需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淮河洪水災害造成的損失較大。水利通信網是水利專業信息傳送的基礎平台,是為水利工作提供水情、工情、旱情調度自動化信息的傳遞通道,是防汛抗洪工作的“生命線”,水利通信網的建設對於水利工作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治淮工程帶動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

近十年,轟轟烈烈的治淮工程帶動淮河水利專網的建設與發展,其主要建設內容如下:
1)懷洪新河防汛調度通信系統工程
工程於2000年5月10日開始實施,2000年9月10日竣工,建立6跳PDH數字微波傳輸通信系統及2個無線接入基站;建立懷洪新河河道管理局閘門計算機監控中心區域網路,實現對三個閘壩的遠程監視;為今後懷管局與淮委、安徽省水利廳等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各類信息傳遞提供網路交換樞紐。工程投資580萬元。
2)淮河入海水道通信、會商及信息系統
項目於2003年開始實施,建設蚌埠一總渠6跳PDH數字微波電路,並結合租用光纖電路,實現淮委與江蘇省水利有關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2006年建立以江蘇入海水道管理處為分中心,江蘇省防辦、二河樞紐及海口樞紐為分會場的異地會商系統(H.320),實現淮委與江蘇入海水道有關單位之間的水情、工情等信息的網路互聯。工程投資590萬元。

荊江水利專網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誌,是水利產業最佳化升級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對於促進水利工作的科學、高效、全面和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後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作出全面部署,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設的力度。與以往不同的是,新的江河治理工作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建設理念和思路得以體現。水利部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先進技術及手段被採納和套用,其中通信及信息技術的套用使得荊江水利通信及信息化專網(以下簡稱荊江水利專網)在堤防工程建設的全面帶動下,得到新的建設與發展。

治理荊江與信息化建設的關係

1)信息化建設是提高防汛搶險科學決策水平的需要
指揮決策部門要正確分析和判斷防汛形勢需要水利信息及時準確的共享,在制定防汛預案、搶險調度方案的過程中需要信息系統提供科學的依據。水利信息化的建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情、水雨情及災情、運行管理信息採集的準確性及傳輸的時效性,以利於及時、準確地預測、預報其發展趨勢。因此,在提高防汛搶險科學決策水平上,水利信息化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2)信息化建設是革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需要
在傳統的水利工程管理中,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的信息採集、紙質檔案的上傳下達等來管理堤防工程。而這種傳統模式逐漸暴露出很多間題,比如信息傳遞不及時、管理效率低下等。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實現堤防工程的現代化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水利信息化系統建設,可以使信息共享及信息傳遞更為及時,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辦公自動化水平,使堤防管理工作能更加有效、公開、及時地開展。
3)信息化建設能有效地保護工程投資
由於歷史和社會經濟等原因,水利行業“重建輕管”思想較為突出。在現階段的工程建設與管理中,需要轉變這種思想。即在重視工程建設的同時,需要更為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建設,而不是停留在過去只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加強非工程措施建設是提高堤防管理現代化水平的一個很重要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堤防工程的耐用性,使前期工程建設投資實現更大的效益。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荊江水利專網的建設和套用由來已久。從建國初期的專用無線電台到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從沙市一監利一洪湖一武漢的雙迴路專用電話線路,逐步發展到7, 80年代以載波通信方式覆蓋荊江流域大部的專用防汛通信電路,再到90年代初建設的“荊江微波”,無線電、有線通訊、微波、無線接入等通信手段漸次服務於水利工作。2003年開始在荊江流域組建以光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傳輸網路,截至到目前,建設光纜線路1,050km,建成2.5Gbit/s SDH骨幹傳輸站點5個,622Mbit/s SDH傳輸站點3個,155Mbit/s SDH支路傳輸站點若干,並實現與湖北省水利通信信息網路互聯,初步構建起集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和信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網路系統,運行至今為荊江流域防汛搶險及堤防工程管理髮揮了重要的通信保障作用。
荊江水利專網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伴隨著荊江信息化建設全面啟動,信息化發展較迅速,但與各級防汛抗旱部門的實際工作需要還有較大的差距,信息了化進程中還存在一些函待解決的間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輸專網覆蓋範圍不足
現行水利傳輸專網僅覆蓋到市、縣兩級管理機構,對於分散偏遠的處於堤防管理和防汛搶險一線的基層單位還存在信息盲點,導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暢、能力不足、效率不高。防汛工作中有大量的汛情信息、水文數據、險情報告與處理指令需要及時上傳下達,由於險情的突發性和地點的不確定性,單一的有線光傳輸系統無法滿足突發移動信息有效傳輸。
2)套用水平及程度不高
運用光通信技術組建水利通信專網在荊江水利專網建設初期還是一個新課題,工程設計和建設投資重點更多的傾向於硬體基礎設施,注重的是網路的通信保障功能建設,開發基於管理部門實際業務需求的軟體套用系統條件並不成熟。隨著網路使用率的提高,各級管理部門對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套用系統建設開發不足導致現行網路功能單一化、套用簡單化的間題日趨顯現。
3)運行保障環境缺乏
由於缺乏網路安全監視與管理和數據災難備份與恢復等手段,信道不通、設備故障、病毒攻擊等都會隨時危害系統安全。管理維護資金不到位,導致已建系統存在不安全隱患,無法穩定發揮系統功效。另外專業技術隊伍函待補充,特別是既了解水利業務又熟悉信息化技術的複合型人才較少,離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實際需要還有很大差距,制約了水利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