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沙洲

水下沙洲

水下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積作用形成的堆積地貌,指淹沒在水下的沙洲。根據沙洲的成因,可歸納成4種類型:節點型沙洲、彎道型沙洲、漲落潮流分異型沙洲、分漢口型沙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下沙洲
  • 外文名:Underwater sandbar
  • 釋義:淹沒在水下的沙洲
  • 類型1:節點型沙洲
  • 類型2:彎道型沙洲
  • 類型3:漲落潮流分異型沙洲
釋義,節點型沙洲,彎道型沙洲,漲落潮流分異型沙洲,分漢口型沙洲,

釋義

水下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積作用形成的堆積地貌,指淹沒在水下的沙洲。根據沙洲的成因,可歸納成4種類型:節點型沙洲、彎道型沙洲、漲落潮流分異型沙洲、分漢口型沙洲。

節點型沙洲

節點型沙洲是由於河道節點對主流的控制作用而在其上游或下游展寬河段形成的沙洲。節點上遊河道常出現雍水而導致水流挾沙能力減弱,大量泥沙落淤到河床上,逐漸形成沙洲;而節點下游山於河道逐漸展寬,洪波展平,水流擴散,流速降低,水流的挾沙能力相應降低,泥沙落淤,逐漸形成江心洲,如江陰鵝鼻嘴節點下游的福姜沙、徐六涇節點上游的通洲沙和下游的白茆沙、七丫口準節點下游的瀏河沙等。

彎道型沙洲

彎道型沙洲是由彎道水流結構及泥沙搬運所致,一般在凸岸形成邊灘、沙嘴或江心洲等,如張家港的福姜沙南邊灘、瀏海沙水道的橫港沙、南通河段的通洲沙等。水流在經過彎道時,往往在凹岸形成一種螺旋流運動,造成凹岸沖蝕,被沖泥沙山彎道環流帶向凸岸而堆積成沙洲。

漲落潮流分異型沙洲

山於受地球自轉效應和河槽地形變化等因素影響,漲落潮流路不相一致是潮汐河口一個共性。對於水面寬闊、漲落潮量都很大的河口而言,這種流路分異的現象尤為顯著。長江河口是典型的中潮河口,落潮流向南偏轉,漲潮流則向北偏轉,漲落潮流路之間形成緩流地帶,成為泥沙落淤的場所,這是長江河口河槽中沙洲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歷史上,河口區的幾個典型沙島(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九段沙等)的形成都得益於漲落潮流路分異這個事實,並且山此來維持其發育和演變過程。

分漢口型沙洲

這類沙洲分布在分漢口附近,它們往往是由上述3種類型的沙洲演變而來,靠分汊水流來維持。長江口典型的分漢口型沙洲有中央沙(瑞豐沙咀和青草沙)、新瀏河沙、九段沙等。分漢口型沙洲處於水流條件複雜多變的分流口河段,往往表現得很不穩定,沙體活動性大。有研究證明,南北港分漢口河段的中央沙(瑞豐沙咀和青草沙)歷史上沖淤頻繁,主要表現為沙頭的上提下移、沙體的擴展或萎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