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礦石

氧化礦石

氧化礦石金屬礦床受氧化作用後,形成的氧化帶中的礦石。礦石受到氧化作用後,它的礦物組分和結構、構造均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因而在加工利用時也必須採用不同於原生礦石的方法和工藝流程。

通常我們一個礦石的把氧化率低於30%的礦石叫做硫化礦,氧化率高於30%的稱為氧化礦.

對於有色金屬和貴金屬來說,通常氧化率越高,經濟價值就越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氧化礦石
  • 外文名:oxidized ore
  • 類別:礦產業
  • 拼音:yang hua kuang shi
  • 成因:金屬礦床被氧化
  • 定義:氧化率高於30%的稱為氧化礦
氧化礦石組成,自然類型,

氧化礦石組成

氧化礦石主要組成礦物有褐鐵礦、赤鐵礦,其次有針鐵礦、水針鐵礦和粘土礦物,局部常見砷鉛礦、鉛鐵礬、白鉛礦、錫石、砷銅鉛礦和孔雀石。氧化礦中脈石礦物除少量碳酸鹽礦物外,很少見到其它脈石礦物,以鐵質、泥質、少量鈣質膠結物為主,具有土狀、膠狀及蜂窩狀構造。礦物多呈粒狀、柱狀的自形、半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

自然類型

次生黃鐵礦型
由菸灰狀或膠狀次生黃鐵礦組成。為磁黃鐵礦氧化後的過渡產物,表面常有水綠釩等礦物。主要伴生礦物有錫石、金雲母等。
褐鐵礦-水針鐵礦型
主要由褐鐵礦及水針鐵礦組成,褐鐵礦多於水針鐵礦( 兩者比例為2∶ 1 ~ 3 ∶ 1) ,有時不含水針鐵礦。伴生礦物有錫石,在礦石空洞中有時有孔雀石等次生礦物。呈各種多孔狀或膠狀構造。
土狀針鐵礦型
主要由黃色土狀針鐵礦組成,伴生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錫石。多由褐鐵礦-水針鐵礦型脫水而成。伴生礦物有孔雀石、砷鈣銅礦等。
土狀赤鐵礦型
主要由紅色赤鐵礦組成。伴生礦物主要有錫石、孔雀石、藍銅礦、矽孔雀石、砷鈣銅礦等,土狀構造。由上述第2、3類礦石進一步劇烈氧化脫水而成。但也有錫多金屬成礦晚階段形成的錫石-赤鐵礦型。
鉛鐵釩及砷-銅-鉛礦型
主要由褐鐵礦、水針鐵礦、鉛鐵釩、砷鉛釩、錫石及少量孔雀石、白鉛礦組成。
錳土型
由黑色偏錳酸、孔雀石及紅色褐鐵礦組成。有時呈條帶狀、夾有鉛和鉬的氧化物。
粘土型
由黃色粘土及土狀褐鐵礦、水針鐵礦組成。一般含錫品位很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