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導管

氣管導管

氣管導管是插入患者氣管和/或支氣管,為患者特別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創建一個臨時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種醫療器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管導管
  • 外文名:Tracheal Catheter
  • 分類名稱:氣管內插管/氣管套管
  • 產品類別:Ⅱ類醫療器械
基本結構,分類,臨床常用氣管導管,常規型氣管導管,加強型氣管導管,可沖洗型氣管導管,單腔支氣管導管,雙腔支氣管導管,小兒氣管導管,使用方法,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導管型號選擇,插管深度,

基本結構

常見的插管頭部有一個或兩個套囊,套囊充氣後可以起到固定插管和密封氣道的作用,也可以不帶套囊。插管管身通常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管身內埋有鋼絲線圈,以提高徑向強度和軸向柔軟度。部分插管管身採用抗雷射材料或復層,以抗雷射照射。為經鼻/口或經皮插入病人氣管的插管。一端通過呼吸管路與麻醉呼吸機連線,以維持病人呼吸。無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1. 導管遠端呈斜面開口。
  2. 遠端附有袖套狀充氣套囊。
  3. 近端有與呼吸器連線的銜接管。
  4. 套囊由細導管與測試小氣囊連線,藉以了解套囊的脹縮及其充氣壓力。
  5. Murphy側孔,位於氣管導管遠端套囊遠方的側壁上,其用途是當氣管導管斜口貼上於氣管壁時,呼吸氣體可改經此側孔進出。

分類

  1. 按使用部位
    分為經口氣管導管,經鼻氣管導管兩類。兩者有外形的區別,口腔與鼻腔氣管導管前端斜口的角度分別為45°和30°,經口導管前端的斜面都向左側方向開口;經鼻導管的斜面則有向左或向右側開口兩種。
  2. 按有無套囊
    分為帶套囊導管,無套囊導管。5歲及以下或導管內徑<5.5mm,一般不用套囊;成人及8歲以上年長兒選用帶套囊的導管。

臨床常用氣管導管

常規型氣管導管

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易出現脫出等情況,同時固定方式便於口腔護理,臨床較為常見。主要為PVC材質,使用過程中由於導管材質等問題會使得患者出現黏膜損傷並導致出血症狀,會給患者正常治療帶來較大影響。
常規型氣管導管常規型氣管導管

加強型氣管導管

加強型氣管導管較常規型氣管導管在材質及構成上具有巨大優勢。加強型氣管導管又被稱作為彈簧管,其主要材質為特殊軟質樹脂且壁內具有螺旋鋼絲,這就使得管體的柔韌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加強型氣管導管使用過程中一般會在管芯處塗有潤滑石蠟油,可讓插管更加順利,插管時間及成功率較普通型氣管導管都具有一定優勢。另外加強型氣管導管尖端處質地更為柔軟,可隨著上氣道形態發生改變,契合程度較好,降低了與黏膜組織的摩擦,損傷較小,可有效控制併發症發生。
加強型氣管導管加強型氣管導管

可沖洗型氣管導管

機械通氣患者由於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的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口咽部分泌物及定植菌易積聚在導管氣囊上,在此區域形成“粘液糊”,成為細菌的儲存庫。因此要有效預防此現象發生,則必須及時有效地清除氣管導管氣囊上方分泌物。沖洗式氣管導管,使積聚於聲門下分泌物及定植菌隨沖洗液被吸出,直接減少經口鼻咽部至下呼吸道分泌物的下漏和定植菌移行,而常規型氣管導管無法對氣囊上方滯留物進行沖洗,有助於降低醫院內術後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延緩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可沖洗型氣管導管可沖洗型氣管導管

單腔支氣管導管

是安置於支氣管內的單腔導管。實施肺隔離和單肺通氣的人工氣道統稱為支氣管內導管,單肺通氣是指在開胸手術時,選擇性的進行檢測肺通氣,患側肺不通氣肺萎陷。特點為管體細長,套囊短。為了保證右肺上葉的通氣,右支氣管導管前段套囊分兩段,中間有一側口對應右肺上葉支氣管開口。

雙腔支氣管導管

廣泛套用於臨床單肺通氣的雙腔支氣管導管品種較多,有Carlen、White和Robertshaw三種類型。設計原理基本相同:一管兩腔,兩段兩個開口,一個開口位於導管的遠端,另一個開口位於主支氣管,在氣管及主支氣管部位分別安裝有氣囊。但雙腔氣管導管插管對術者要求較高,因右主支氣管解剖結構的特點,難以確保導管位置正確。
氣管導管

小兒氣管導管

小兒氣管導管在距前端2cm與3cm處分別標有單個或雙個黑圈標記,其目的在指導導管插人氣管的長度,以防止插人過深。有些小兒導管壁上還塗有一條能放射顯示的縱向黑線,在X線下可顯影,藉以了解導管在氣管內的位置。5歲以下的小兒需採用無套囊氣管導管,以增加使用安全性,這與小兒氣道狹窄部在環狀軟骨處有關。

使用方法

  1. 經口腔
    藉助喉鏡在直視下暴露聲門後,將導管經口腔插入氣管內。
  2. 將病人頭後仰,雙手將下頜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口張開,或以右手拇指對著下齒列、示指對著上齒列,借旋轉力量使口腔張開。
  3. 左手持喉鏡柄將喉鏡片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將舌體推向側後緩慢推進,可見到懸雍垂。將鏡片垂直提起前進,直到會厭顯露。挑起會厭以顯露聲門。
  4. 如採用彎鏡片插管則將鏡片置於會厭與舌根交界處(會厭谷),用力向前上方提起,使舌骨會厭韌帶緊張,會厭翹起緊貼喉鏡片,即顯露聲門。如用直鏡片插管,應直接挑起會厭,聲門即可顯露。
  5. 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如持筆式持住導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進入口腔,直到導管接近喉頭時再將管端移至喉鏡片處,同時雙目經過鏡片與管壁間的狹窄間隙監視導管前進方向,準確輕巧地將導管尖端插入聲門。藉助管芯插管時,當導管尖端入聲門後,應拔出管芯後再將導管插入氣管內。導管插入氣管內的深度成人為4-5cm,導管尖端至門齒的距離約18-22cm。
  6. 插管完成後,要確認導管已進入氣管內再固定。確認方法有:
  7. 壓胸部時,導管口有氣流。
  8. 人工呼吸時,可見雙側胸廓對稱起伏,並可聽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9. 如用透明導管時,吸氣時管壁清亮,呼氣時可見明顯的“白霧”樣變化。
  10. 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機後可見呼吸囊隨呼吸而張縮。
  11. 如能監測呼氣末ETCO2則更易判斷,ETCO2圖形有顯示則可確認無誤。
經鼻腔
將氣管導管經鼻腔在非明視條件下,插入氣管內。
  1. 插管時必須保留自主呼吸,可根據呼出氣流的強弱來判斷導管前進的方向。
  2. 以1%丁卡因作鼻腔內表面麻醉,並滴入3%麻黃素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縮,以增加鼻腔容積,並可減少出血。
  3. 選用合適管徑的氣管導管,以右手持管插入鼻腔。在插管過程中邊前進邊側耳聽呼出氣流的強弱,同時左手調整病人頭部位置,以尋找呼出氣流最強的位置。
  4. 在聲門張開時將導管迅速推進。導管進入聲門感到推進阻力減小,呼出氣流明顯,有時病人有咳嗽反射,接麻醉機可見呼吸囊隨患者呼吸而伸縮,表明導管插入氣管內。
  5. 如導管推進後呼出氣流消失,為插入食道的表現。應將導管退至鼻咽部,將頭部稍仰使導管尖端向上翹起,可對準聲門利於插入。

適應證

全麻,心肺復甦,機械通氣,新生兒窒息,氣管塌陷等。

禁忌證

  1. 喉水腫、氣道急性炎症、喉頭黏膜下血腫時,除非急救嚴禁氣管插管;嚴重氣管畸形或移位,氣管插管要慎重,避免反覆試插造成的喉頭和氣管損傷。
  2. 胸主動瘤壓迫氣管者,插管時可能造成動脈瘤破裂出血,為相對禁忌證,如必須插管,須由熟練者操作,動作一定要輕柔、麻醉深度一定要恰當,必須避免嗆咳、掙扎,以免造成動脈瘤破裂出血。
  3. 鼻道不通暢、鼻咽部纖維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覆鼻出血者,禁用經鼻氣管插管。
  4. 對插管基本知識和技能未掌握者,設備不完善列為相對禁忌症。

注意事項

  1. 氣管導管的選擇應按患者年齡、性別、身材大小等決定。
  2. 插管時喉頭應暴露良好,視野清楚,操作輕柔,防止損傷。
  3. 導管插入氣管後,應檢查兩肺呼吸音是否正常,防止誤人支氣管,然後固定導管,防止滑脫,並同時吸引氣管內分泌物,以期檢查導管是否通暢,有無扭曲。
  4. 氣管導管套囊內充氣要適度,其內壓一般不高於4KPa(30mmHg),長時間留置時,需4~6h做一次短時間的放氣。

導管型號選擇

  1. 簡易計算法:
    2歲以上小兒:導管內徑(mm)=(年齡/4)+4
  2. 估算法:
    氣管導管外徑≈外鼻孔徑≈小指末節直徑(因鼻孔大小與環狀軟骨處相等)
  3. 5歲以下,或導管內徑<5.5mm,一般不用套囊;
  4. 成人及8歲以上年長兒選用帶套囊的導管。

插管深度

  1. 唇-端距離(cm)(上唇至氣管導管管端):
  2. 新生兒:體重+6;
  3. 兒童:12+(年齡/2)
經鼻長度(cm)=0.21×身長(cm)
鼻尖至耳垂≈前鼻孔至咽喉腔4-5cm(小兒2-3cm)
男性:門齒不超過22cm;女性:21cm。
當然確保插管深度適宜,還是以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等為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