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出唱·駕六龍

氣出唱:一作氣出倡,樂府舊題。宋人郭茂倩將其收入《樂府詩集·相 和歌辭·相和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氣出唱·駕六龍
  • 創作年代:東漢末年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作者:曹操
作品全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1],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2]。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
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
視正焜煌[3]。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4],
常當專之。心恬澹[5],
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
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注釋

[1]玉女:神話中的華山神女。
[2]驂(cān)駕:三匹馬駕的車子,泛指車馬。玉漿:神話傳說中的仙人飲料。
[3]焜(kūn)煌:輝煌。
[4]窈:深遠。入冥:猶言上青天。
[5]恬(tián)澹(dàn):清靜淡泊。

白話譯文

乘風馭龍車走出門來,走遍八方,走遍四海,駕雲上高山再下深谷,從四海歸來登上泰岱。仙人玉女結隊正遊玩,六龍車上玉漿飲不敗。哪知飲乾河水不東流,玉漿生愁滿腹解不開。帶著心事東上蓬萊山,繼續奔走終到天門外。玉闕之下被人引進門,但見赤松子迎面走來。前後左右我在仔細看,所見一切輝煌又氣派。玉光閃閃我心情激動,真氣流動千百入我懷。氣不開口卻告無窮事,為了長壽此氣我珍愛。氣走東海與天連一塊。神仙之道是從深處出,再入高遠境意志不改。心情恬淡,沒有貪慾,閉門坐等天自賜氣來。希望成仙者坐上雲車,駕一匹白鹿車行飛快。走上天庭,走進天門,神賜領藥就是那氣脈。跪拜接受向神表敬崇,這樣做就能與神同在!

作品賞析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駕馭六條巨龍在天空乘風遨遊,遠遊到四海之外,在天路上行走。路:天路。
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天路的下面是東方八國,登遍高山,下臨溪谷,乘雲出行。八邦:八國。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有“東夷八國”句。此指臨近大海的中國東部。歷:遍。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遨遊——遠遊到四海之外,向東來到泰山,仙人和玉女從天上下來和我一起遨遊。遨遊:一作翔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駕馭六龍,暢飲仙家的美酒。驂:三馬共駕一車。這裡是駕駛的意思。玉漿:仙家的美酒。
河水盡,不東流——黃河也有乾涸的時候,從此不再東流。河:黃河。這裡以黃河有乾涸的時候,暗喻人壽終有盡時。
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痛飲仙家的美酒來解除胸中的憂愁,手捧美酒,我繼續前行。奉:同捧。持:拿。
東到蓬萊山,上之天之門——向東到神仙居住的蓬萊山,從這裡可以攀上天宮的大門。蓬萊山:三神山之一,傳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等三座仙山。天之門: 天門。王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來到天宮,等候天帝的接見,猛然間看到仙人赤松子就在我的對面。王闕:傳說天帝、仙人居住的宮殿。一作玉關。闕,宮 門、城門兩側的高台,中間有道路,台上起樓觀。赤松:赤松子,仙人。漢·劉向《列仙傳》:“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 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
四面顧望,視正焜煌——向四周張望,天宮到處是輝煌燦爛的景象。焜(kūn)煌:一作煌煌,光采盛旺。
開王心正興其氣,百道至——木星、玉井、心星發出耀眼的光芒,它們的精氣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我的身上。開、王、心:都是星名。開,開明星,即木星。因為它 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古代用以紀年,所以又稱“歲星”。王,一作玉,即玉井星,參(shēn)星下面的四小星。心,心宿,二十八星宿之一。興:興旺,明亮。 氣:眾星的精氣。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仙人向我傳授奧妙無窮的長生不老方法,告訴我,只要閉上嘴巴,愛惜口中的津液,保持元氣,就會長壽萬年。氣:元氣。道家認為咽下口中的津液,可以保持元氣。
東到海,與天連——向東是與天相連的大海。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神仙之道,出乎精微幽深,入乎深奧玄妙。出窈入冥:指神仙之道非常精微幽深。窈、冥,深奧難明。
常當專之,心恬澹無所欲——我應該專心於成仙之道,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內心清淨淡泊,沒有貪慾。恬澹:清淨。(kài)欲:貪慾。
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閉門靜修,可以保持精氣,讓精氣適應於自然之氣。守:指保守精氣。期:合,適應。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真心地希望我能乘坐雲霧之車,駕馭白鹿,來到天宮的大門,接受神仙賜予的靈丹妙藥。
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我跪著接受長生不死的神藥,恭恭敬敬地對待仙人。只有這樣,仙道才會來臨。
追求長生不死的神仙說始於戰國後期,最早的求仙詩是秦始皇的《仙真人詩》。自戰國後期齊燕方士鼓吹長生不死術以來,祈盼長生、求見神仙遂成為古人孜孜不 倦的追求。一般認為,遊仙詩始於晉代的郭璞,其實,早在郭璞之前,曹操的《氣出唱》已完全具有這一品質。詩以質樸的語言、綺麗的想像描述了曹操渴望長生、 冀求神仙的念想。
曹操此三首《氣出唱》詩作,自問世後,諸詩家所評,貶甚於褒,總認為是反映了曹操思想的消級一面。但仔細品讀玩味其詩,並以之印證曹操一生,似宜另當別論。曹操一生以建立類比周文的曹氏天下為務,以敏謀為能,以變詐競相高,以滅群雄為樂事。此與遠遁塵囂,避染世務,畏憚宮廷,不忍殺戮而欲了生脫死,期盼長生諸修道證悟者幾無同處。豈能以僅涉修仙諸語之詩,就可謂晚年欲企長生為評?此頗有可深究處。《魏書》謂“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群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餘萬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與虜對陣,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克,軍無幸勝。”又謂“知人善察,難眩以偽。”這樣一個人豈能與鈍於俗,敏於靜之仙玄輩搭界呢?又登高必賦,喜構樂章;手射飛禽,躬逮猛獸,實毫無道骨仙風;且晉·張華《博物志》謂“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囗,弘農張芝,芝弟昶善草書,而太祖(曹操)亞之。桓譚,蔡邕善音樂,馮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棋,太祖皆與埒能。又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這樣一個與社會上三教九流各種群體多有頗深交往的人怎么能與避世搭界呢?但表現在象曹操這樣一個集傑出軍事政治家優秀特徵於一身的人物身上,那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即意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裨益於他的政治軍事鬥爭,努力做到使這些游離分子不傾向於敵對勢力。而在三教九流中仙玄之風甚囂塵上,社會知名人士及士大夫階層中喜近仙道者眾,故曹操親切團結道家方士確實是出於政治意圖。
僅管如此,仍有其中的一些人物知曹操出入方道群中是別有用心的,故不與其合作。《三國演義》中“左慈擲杯戲曹操”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當曹操明白達不到籠絡這股力量為己所用時,就立即使用專政手段以抑之,甚至如華佗這樣絕世醫家國手都不放過。這些都是頗耐人尋味的。是故可以說《氣出唱》三首詩,真正動機只有一個,即為迷惑、籠絡、團結熱衷於仙玄之風的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而作。進而有利於或服務於他的政治集團的根本利益。可以說他基本上收到了這樣的效果。在這三首詩中時不時地泄露了他的深衷,如“開王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史,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等等。這樣連貫起來推敲,不難看出“吾為周文王矣”的用心,就在於使曹丕成為水道渠成的周武王。但這首詩也確實提到了許多修證仙道的方法。這些方法雖然驗證不易,可是對人將來究竟如何看待死這個大課題提出了自己準備選擇的途徑。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3]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