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傳植物病害

氣流傳播的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病原菌可隨氣流遠距離傳播引起植物病害流行和危害的一種現象。按照病害傳播距離的大小可分為近距離傳播、中程傳播和遠距離傳播。近程傳播的傳播距離在百米以下,中程傳播為幾百米到幾公里,遠程傳播可達數十、百公里。在此過程中病原菌個體或群體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生範圍廣,引起病害暴發性強、病害成災嚴重的特點,因此氣傳病害是限制農作物高產穩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傳植物病害
  • 外文名:Airborne plant diseases
  • 簡介:植物病原菌可隨氣流遠距離傳播
  • 分類:近距離、中距離、遠距離
  • 特點:傳播速度快、發生範圍廣
  • 危害:限制農作物高產穩產
舉例,防治,

舉例

我國小麥條鏽病和白粉病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其次是小麥葉鏽病,尤其是在西南和黃淮海麥區的一些地方發生也很嚴重。小麥稈鏽病在20世紀50年代曾在我國東北、內蒙、西南、西北春麥區,以及東南沿海和江淮冬麥區嚴重流行,隨著抗病育種的發展和耕作制度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基本得到控制。此外,水稻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馬鈴薯晚疫病、蘋果黑星病和黃瓜霜霉病等均是典型的植物氣傳病害例子,如果條件合適,都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在美國和印度,小麥桿鏽菌可進行遠距離傳播。研究也表明玉米鏽病也有在洲際之間靠氣流遠距離傳播的現象。另外,儘管由於天然的隔離物,例如高山、海洋和沙漠等,可以阻礙病原物傳播,但很多事例說明,當它們一旦通過某一途徑被引人某一新的地區後,這些氣傳病害會很快在當地定殖並發展起來,成為某一地區以前沒有的新的氣傳病害。例如,馬鈴薯晚疫病1840年引人歐洲,1909年引人澳大利亞和南非小麥條鏽病分別在1979年和1980年被傳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現在還沒有微生物擴散的最大極限的直接證據,但是核試驗所產生的有輻射微粒的運動為此提供了一些啟示。

防治

在悠久的農業生產中,氣傳病害是一類非常重要和常見的農作物病害,歷史上有許多氣傳病害流行造成巨大經濟、社會和生態危害的事例。研究和認識其發生髮展規律是控制其危害的前提和基礎。氣傳病害的發生是一個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複雜過程,涉及寄主(農作物的抗病性和生育期等)、病原物(數量和致病性等)及環境(氣象條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等。各有關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不同組合和程度可引發氣傳病害的不同流行程度(時間和空同上)和形式,當然造成農作物的不同產量損失。因此氣傳病害規律的研究、認識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為其治理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